菜谱与科技史
上周卜天师兄的课上提到某种量化倾向是如何进入现代人的普遍意识的,卜天师兄说历史中某些事情就是“发生了”,时代精神发生了转变,有时没有太多的缘由。 在历史中的确找不到严格的因果律解释,不过“解释”总还是可以找到许多,例如我倾向于用印刷媒介的兴起解释公众思维的量化倾向。因为印刷术带来了一种空前的对于可重复性、可操作性的需求,而这种重复性又是通过文本而非口传身教实现的。要在言传身教之外,通 …
比较随意的学术写作,随想或杂文之类。
上周卜天师兄的课上提到某种量化倾向是如何进入现代人的普遍意识的,卜天师兄说历史中某些事情就是“发生了”,时代精神发生了转变,有时没有太多的缘由。 在历史中的确找不到严格的因果律解释,不过“解释”总还是可以找到许多,例如我倾向于用印刷媒介的兴起解释公众思维的量化倾向。因为印刷术带来了一种空前的对于可重复性、可操作性的需求,而这种重复性又是通过文本而非口传身教实现的。要在言传身教之外,通 …
科史哲论坛第82讲:江晓原:我们应该和陌生人说话吗——科学史上关于寻找外星文明的争论 今天下午去听科科论坛,这次人来得不少,教室都坐满了,看来同学们对江老师的报告还是很有期待的。 这次报告前,吴老师和我们提起时,说这次特别要江老师讲点“干货”,以前请江老师讲过几次,都比较“传媒”,或者说都有点水,到北大来应该带点干货来。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次报告的副标题中“科学史”字样的出现。 结果证明“科学史”也就 …
今天讨论课听东林师兄报告,感觉甚妙,我以前的一些零星的想法更加明朗起来。 东林师兄讲的是古希腊几何学的“作图”概念,他提到,古希腊人的几何作图不能以康德意义上的“构造”来理解,作图的意义并不是提供一种“存在论证明”。作图是出于教学传授的目的,“证明”的原意也是一种展示,是教师向学生展示某物的过程。“几何作图、几何知识与phronesis(实践知识,即根据目的恰当地选取手段的知识)关联而不是与poi …
以前写过“自然史作为一种编史纲领——刘华杰讲座感想”,提了一下这一想法,注意到我所谓的自然史作为一种编史纲领虽然与刘华杰老师的“博物学编史纲领”只是译名上的不同(我主张Natural History应译为“自然史”而不是通常的“博物学”),但是我对于这种编史方法的构想与刘老师的有 …
郭美美事件已经热闹了好一阵了,我也应该写一两篇文章来谈谈吧。不过么,就郭美美其人其事而言,其实我没啥可多谈的,郭美美的意义在于把这个话题捅了出来,让人们来关注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但中国的公益组织的问题是根深蒂固的,和有没有包养一个郭美美没有关系,甚至和有没有挪用和腐败现象也没有关系。 红十字会的问题就是挪用善款或者滥用职权或者贪污腐败吗?不是的。事实上,即便我们的红十字会十分清廉、无懈可击,仍然不 …
最近看到南方周末一篇文章“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最近几天和家人和亲戚吃饭,也经常提起类似的话题。今天提到,复旦大学明年有可能完全取消高考裸考的生源——也就是说必须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考入才行。这种举措当然会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学生考入一线大学的难度——光是专程来参加自主招生笔 …
古希腊意义上的“英雄”大约和海贼差不多,不过现代意义上的“英雄”更多是指那些拥有伟大道德情操,英勇献身,拯救他人的勇士。虽然少年时对英雄和圣贤当然也有憧憬,但我现在所憧憬的“海贼王”却并不是那样的感觉。区别在哪儿呢?在最新一集《海贼王》中,路飞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诠释。虽然我对《海贼王》的哲学解读至少还要等到它完结之后才开始,不过 …
坐动车回上海了,和以前一样的D31。但时间已经改了,从中午11点多出发变成早上8点多出发,速度也提高了一些,每站停留的时间多了不少,到达的站点也都改变了,基本上都改到高铁的新站点去了。要不是昨天某人想起来检查一下,我还没有发现这些变化,差点就错过火车了。 关于动车追尾事件,我不想多说什么。当然,如果说因为这件事情就对这个国家绝望了,那么早就该绝望了。在我看来,特别是从事后公众的反应和舆论的动作看来 …
不知道为啥突然想到这茬——是否可能复兴儒教?当然,与其说复兴,倒不如说创建也可。 祥龙大师有建立“儒家文化保护区”的设想,他说道: 儒家文化在今天不保护就活不长吗?当然。道教和佛教尽管今天也受到现代化文化的排挤,但毕竟有逃避洪水的“方舟”与“桃源”,即其教团和庙观。换句话说,她们有自己的& …
上一篇文章又是一篇临时请救兵的作品。一方面确实是因为最近勤奋不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筹划着博士论文开题,急于想要设计整体的思路,反倒是定不下心来先集中于某个具体问题了。之前的“体验报告”也是如此,这篇对海德格尔后期的阅读笔记也是如此,虽然都写得比较粗浅和散乱吧,不过的确是关系到我架构论文的某种方略的。 这篇海德格尔的论文,如果换成“海德格尔是一个技术悲观论者吗?& …
众所周知,“技术”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对现代性的反思和后现代思潮的展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技术哲学”指引了方向,海德格尔更被追认为“技术哲学家”的典范。 然而海德格尔的这一典型形象,常常被描绘为一个守旧的反抗者,是悲观主义的或浪漫主义的,据说他否定了“人的主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