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特朗普
美国什么时候最伟大 所谓“让美国再次伟大”,那么究竟在历史的哪个时期的美国最伟大呢?这个历史问题其实决定了对当下政策和各自国际情势的判断。 一个标准答案是冷战后,这个时候美国独领风骚,一枝独秀,成为唯一霸主、世界警察,不可一世。但其实就工业能力和GDP总量而言,这个时期的美国也就是占世界四分之一差不多。 GDP占比最高的应该是在二战结束时,这时候全世界都被打废了,就美国没有消耗反而发了战争财,这个 …
比较随意的学术写作,随想或杂文之类。
美国什么时候最伟大 所谓“让美国再次伟大”,那么究竟在历史的哪个时期的美国最伟大呢?这个历史问题其实决定了对当下政策和各自国际情势的判断。 一个标准答案是冷战后,这个时候美国独领风骚,一枝独秀,成为唯一霸主、世界警察,不可一世。但其实就工业能力和GDP总量而言,这个时期的美国也就是占世界四分之一差不多。 GDP占比最高的应该是在二战结束时,这时候全世界都被打废了,就美国没有消耗反而发了战争财,这个 …
https://x.com/epr510/status/1893851683534643208 (观德国选举右翼崛起有感) 好笑的是很多早前左翼知识分子都以为敌人就是特朗普,熬完这一个奇葩就好了。但事实证明左翼的溃败是全球性的,特朗普的崛起不是特例而是趋势,我觉得很多人至今都还没有想明白这一点。 左翼的溃败当然有时代大环境的因素,但根本上说还是内部问题,简而言之,左翼党派自己放弃了左翼立场。所以左 …
买了《黑神话》还没得空玩呢,先写了一篇约稿,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4-09-20 第4版 文化) ,发表时题目被改成了《黑神话》作为“文化输出”的载体,配吗 2024年8月20日,由中国游戏科学公司制作的动作角色扮演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售,《黑神话》的预售金额和最高同时在线人数都创造了中国游戏史上的第一,也达到了世界最前列的水平,在steam上仅次于《绝地求生》的纪录。 所谓的3 …
也是在2024香港Web3嘉年华,前一篇演讲“加速主义还不够解放,结合Web3才能释放AI的可能性”之后,我紧接着还在Open Stage做了一次长达一小时的演讲,当然也要感谢万向给予的舞台,这一篇演讲也是我更希望给广大华人Web3玩家分享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在web3复兴的可能性”。 华人不如洋人吗? 香港Web3嘉年华现场大多数都是华人,讲座和活动也有大半以华语为主。其实从我入场的2013年 …
OpenAI内斗大戏又把关于人工智能的“有效加速主义 vs. 超级”爱”对齐”争论突显出来了,我在微博上也发表了两段评论,记录在这里: 我两边都不支持。加速主义相信新技术颠覆社会结果总是好的,但问题是历史上好的结果也是社会积极变革的结果,如果社会只是被动接受新技术的推动未必会有好结果。对齐主义的问题是异想天开,人类的价值观都从未对齐过,何谈机器?我支持制衡技术,但不是通过改 …
本文发表于《中国经济时报》(阅见思享,2023年9月18日) 最近来自OpenAI的两位科学家出了一本书叫《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试图论证伟大的科技创新往往不是预先计划的结果。 其实中国传统也有类似的智慧,例如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佛家讲“无执无相”,俗话讲“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都有类似的意思。无非是说当你过于执着目标时,反而做不成大事,真正伟大的事情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
6月份为基石资本做了一次长篇讲座,最近他们录好了文字稿分成三篇发布。文本是他们誊录的,我过了一遍,但可能还有零星错误。我在这里贴个总集存档。三篇原文见:我们的教育为何致力于培养复制品?;技术从哪里来?从瓦特蒸汽机看我们对技术的误解;如果AI革命类似工业革命,我们将面临非常可怕的情况。其实三篇对应于我的三问:技术是谁?技术从哪里来?技术要到哪里去? 胡翌霖:什么是技术 编者按: 6月15至16日,基 …
本文最初是友情参与PTADAO分享会时的演讲主题,分享后我自己整理文本,几乎算是重新整理了一遍思路,形成了更完整的文章。发表于“歪脖三观”后改名为全链上游戏:现实不实,虚拟不虚,伟大不靠计划。这篇文章算得上我最近思想的“集小成”之作。在这里贴原文。 1创新的游戏:伟大创新的唯一方法是追逐新奇和有趣 最近来自OpenAI的两位科学家出了一本书叫《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试图论证伟大的科技创新往往不是 …
这是我最近一直想写的一个题目,包括“区块链时间哲学”和“元宇宙空间哲学”。这些领域能够运用我个人海德格尔+麦克卢汉的学术底色,也形成了从古典哲学到赛博朋克的贯通。这是很大的题目,我一时很难写出令自己满意的答卷。不过今年的现象学科技哲学即将召开,我希望去讲一讲,于是先凑了一些文字出来交差。 以下文字部分思路源自最近在Seedao的交流,也有一部分已经在去年的技术哲学导论课的总结中提到过,新东西不多, …
非常感谢SeeDAO的小伙伴们的组织,搞了这一次对谈,帮助我把华文DAO(华文道)的核心思路在一个新的语境下重新聊了一遍,希望能产生更多影响。 嘉宾介绍 丨与谈人:胡翌霖 胡翌霖,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方向为技术史与技术哲学、媒介环境学。著有《媒介史强纲领》《什么是技术》《技术哲学导论》等。 丨主持人:baiyu 引子 当尼采喊出「上帝已死,超人生存」时,似乎昭示着我们— …
本文原标题“人工智能时代还需要读书吗?”,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3-04-21 第1版 要闻 标题改为《“刷”时代的我们还要“读”吗》,公众号上标题又改为就为这个理由,“刷”时代我们还要“读”。我自己觉得报刊的题目最好一些,在这里沿用。以下是原稿,刊发时略有润色,引用时以报纸为准。 马上又要到“世界读书日”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的历史与人类文明一样古老,但“世界读书日”却是一个较新的 …
我又为超星录制了一次导读节目,视频课程应该是在超星发布了,我在这里贴上我录节目时准备的逐字稿。 一 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的老师胡翌霖。今天我给大家导读的是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二 这本书的影响力太大了。斯坦福哲学百科这么说的:“托马斯·库恩(1922-1996)是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也许没有之一)。他1962年出版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是有史以来被引用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