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和直播预告
最近准备运营一下自媒体,比如开启互动直播,在这里汇总一下我的相关账号(随时更新),欢迎关注。 个人博客主页 yilinhut.net 从2005年写博客至今经常(偶尔)更新的个人博客,所有的文章尽量都会更新在那里。 华文道 cn.style 最近启动的个人商业网站(新加坡),支持付费约稿、付费咨询,未来会上线一些文化纪念品可供购买。 天与ARTECH tianyu.art 和沈聪联合开办的科技艺术 …
比较随意的学术写作,随想或杂文之类。
最近准备运营一下自媒体,比如开启互动直播,在这里汇总一下我的相关账号(随时更新),欢迎关注。 个人博客主页 yilinhut.net 从2005年写博客至今经常(偶尔)更新的个人博客,所有的文章尽量都会更新在那里。 华文道 cn.style 最近启动的个人商业网站(新加坡),支持付费约稿、付费咨询,未来会上线一些文化纪念品可供购买。 天与ARTECH tianyu.art 和沈聪联合开办的科技艺术 …
我正在构建我的「区块链哲学」——不是用哲学讨论区块链,而是用区块链来构建「普遍性」,就是说是否可能以一种去中心化(反绝对主义,反独断论)的方式追求普遍知识。普遍性是哲学的永恒追求,但在现代陷入迷茫,我认为区块链是一种回应方式。下面是我为《区块链哲学》写的前言,或许这本书也可能叫做《存在巨(块)链》、《借假修真》之类。这本书将汇聚我毕生所学所以比较难产,先把这段表达野心的前言贴出来再说吧…… 区块链 …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5-08-28 第3版 综合),标题改为“科技馆首批用户不应是青少年,而是学者” 在即将结束的这个暑假,科技馆跻身众多旅游打卡地行列。对家长们而言,想让孩子参与一些寓教于乐的项目,科技馆显然是最佳选择之一。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科技馆建设投入。据新华社消息,我国免费开放科技馆数量从2015年的92座增加到2024年的409座,年均增加科技馆35座。 科技馆与国民科学文化 …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25-05-30 第4版 文化)。原稿题名“数字时代如何保卫童年”,此处转载发表版。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就要到了,这个节日由苏联倡议,最初是为了悼念在1942年6月的利迪策屠杀中被迫害的儿童,后来成为“保护儿童国际日”,旨在保护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学习权,并反对招童工。 要说生存权和保健权,成年人也都该有,儿童最特殊的地方其实是学习权或者说受教育权。成年人当然也可以终身 …
《中国科学报》的约稿,公众号文章改名为《从“缪斯宫”“奇珍室”走出的博物馆,在数字时代何去何从》,应该有润色,我这里贴原始稿。 何谓“博物馆”?追溯历史,博物馆的概念和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迁。过去如此,未来更是如此,博物馆正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涌现新的意义。 博物馆(museum)一词源自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城,最初是指一座供奉缪斯女神(Muses)的神庙 …
中国科学报的约稿《中国科学报》 (2025-03-23 第4版 综合) 此处贴原稿 2025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为 “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 (Reading: A Bridge to the Future)。 仔细想来,这个说法似乎有些奇怪,因为未来总是会到来,无论我们做什么,时间总会流逝,我们总会走向未来。而相反,阅读总是在触及“过去”,成为书籍的东西总是在过去产生并沉淀下来的。 或许这个比喻的 …
美国什么时候最伟大 所谓“让美国再次伟大”,那么究竟在历史的哪个时期的美国最伟大呢?这个历史问题其实决定了对当下政策和各自国际情势的判断。 一个标准答案是冷战后,这个时候美国独领风骚,一枝独秀,成为唯一霸主、世界警察,不可一世。但其实就工业能力和GDP总量而言,这个时期的美国也就是占世界四分之一差不多。 GDP占比最高的应该是在二战结束时,这时候全世界都被打废了,就美国没有消耗反而发了战争财,这个 …
https://x.com/epr510/status/1893851683534643208 (观德国选举右翼崛起有感) 好笑的是很多早前左翼知识分子都以为敌人就是特朗普,熬完这一个奇葩就好了。但事实证明左翼的溃败是全球性的,特朗普的崛起不是特例而是趋势,我觉得很多人至今都还没有想明白这一点。 左翼的溃败当然有时代大环境的因素,但根本上说还是内部问题,简而言之,左翼党派自己放弃了左翼立场。所以左 …
买了《黑神话》还没得空玩呢,先写了一篇约稿,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4-09-20 第4版 文化) ,发表时题目被改成了《黑神话》作为“文化输出”的载体,配吗 2024年8月20日,由中国游戏科学公司制作的动作角色扮演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售,《黑神话》的预售金额和最高同时在线人数都创造了中国游戏史上的第一,也达到了世界最前列的水平,在steam上仅次于《绝地求生》的纪录。 所谓的3 …
也是在2024香港Web3嘉年华,前一篇演讲“加速主义还不够解放,结合Web3才能释放AI的可能性”之后,我紧接着还在Open Stage做了一次长达一小时的演讲,当然也要感谢万向给予的舞台,这一篇演讲也是我更希望给广大华人Web3玩家分享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在web3复兴的可能性”。 华人不如洋人吗? 香港Web3嘉年华现场大多数都是华人,讲座和活动也有大半以华语为主。其实从我入场的2013年 …
OpenAI内斗大戏又把关于人工智能的“有效加速主义 vs. 超级”爱”对齐”争论突显出来了,我在微博上也发表了两段评论,记录在这里: 我两边都不支持。加速主义相信新技术颠覆社会结果总是好的,但问题是历史上好的结果也是社会积极变革的结果,如果社会只是被动接受新技术的推动未必会有好结果。对齐主义的问题是异想天开,人类的价值观都从未对齐过,何谈机器?我支持制衡技术,但不是通过改 …
本文发表于《中国经济时报》(阅见思享,2023年9月18日) 最近来自OpenAI的两位科学家出了一本书叫《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试图论证伟大的科技创新往往不是预先计划的结果。 其实中国传统也有类似的智慧,例如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佛家讲“无执无相”,俗话讲“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都有类似的意思。无非是说当你过于执着目标时,反而做不成大事,真正伟大的事情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