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前就贴出了招生启事,上个月贴出补充说明,希望有意报考的同学们尽早尽快与我联系,以便有充足的时间互相交流。
“研究计划”是申请材料中最重要的一环,官方材料中必须要求5000字,我也非常希望提前看到。所以我对每一位报名同学都再三强调研究计划的重要性。
确实,我当时会说,不着急,好好写。有一个暑假呢,但最后暑假都过完了,清华这边官方都要求报名了,这才有人拖拖拉拉发给我研究计划,更多的人竟然还没有发来。
研究计划很重要的意思是,它非常能够体现学生的学术素养,对学术问题的把握能力,对学术资源的掌握能力,自我定位的明确程度,以及与我研究兴趣的契合程度,这些都能够在一篇研究计划书中体现出来。所以我是把研究计划书当作筛选学生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正因为此,我不会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写计划。
虽然不会手把手指导你写计划,但你把计划书发给我,我是一定会给予反馈的。选题问题,文献问题等等,写得不好的我会严厉批评,然后你就有机会回头修改。
事实上,由于现在中国学术界的整体落后状况,很多同学都完全不会写研究计划,不懂得如何收缩主题,也不擅长利用二手文献,第一次写出来的计划书往往都很糟糕。我并不奢望我一下子就招到各方面非常成熟的学生,所以,我更看重的是学术潜力。毕竟学生入门之前是什么样也不是我教出来的,但入门之后只要善于学习,我相信没有学术功底的外行我也能教好。
但怎么看潜力呢?我设想的办法,就是先看到研究计划书,我批评反馈之后,再看他们能怎么修改完善。如果能迅速理解自己的缺陷,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明显的改观,那么这样的同学我就比较看好了。
遗憾的是,大部分同学根本就错失了展示学术潜力的机会,要么是早早联系但迟迟不交材料,要么是之前不联系突然就交材料给我了,以至于到了八月底才交给我研究计划的同学,都算得上是早的了,他们还有一点点余地来回炉修缮。但现在还没有交的同学,那都是指望计划书一步到位,不准备接受批评和指点的了?
当上老师后,我这才知道拖延症多么烦人。我当年做学生时,提交论文什么的都是掐着死线,现在想来,从老师的角度看,所有的作业都在最后时刻扑面而来,体验真的不好。如果老师希望对每位同学多一些反馈,更是会手忙脚乱。无论提前几个月布置作业,似乎老师忙碌的时间都只有最后两周。我现在也算是遭报应了……
这篇文章只是发发牢骚,9月中旬(13、14号)似乎就要考试面试了,剩下的时间真的不多了,还请报名者抓紧时间,及时主动与我联系。
(实验一下“状态”文体,应该不会被发送为订阅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