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文化</span>

数字时代,如何打赢“童年保卫战”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25-05-30 第4版 文化)。原稿题名“数字时代如何保卫童年”,此处转载发表版。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就要到了,这个节日由苏联倡议,最初是为了悼念在1942年6月的利迪策屠杀中被迫害的儿童,后来成为“保护儿童国际日”,旨在保护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学习权,并反对招童工。 要说生存权和保健权,成年人也都该有,儿童最特殊的地方其实是学习权或者说受教育权。成年人当然也可以终身 …

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

《中国科学报》的约稿,公众号文章改名为《从“缪斯宫”“奇珍室”走出的博物馆,在数字时代何去何从》,应该有润色,我这里贴原始稿。 何谓“博物馆”?追溯历史,博物馆的概念和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迁。过去如此,未来更是如此,博物馆正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涌现新的意义。 博物馆(museum)一词源自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城,最初是指一座供奉缪斯女神(Muses)的神庙 …

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

中国科学报的约稿《中国科学报》 (2025-03-23 第4版 综合) 此处贴原稿 2025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为 “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 (Reading: A Bridge to the Future)。 仔细想来,这个说法似乎有些奇怪,因为未来总是会到来,无论我们做什么,时间总会流逝,我们总会走向未来。而相反,阅读总是在触及“过去”,成为书籍的东西总是在过去产生并沉淀下来的。 或许这个比喻的 …

聊左翼的自掘坟墓

https://x.com/epr510/status/1893851683534643208 (观德国选举右翼崛起有感) 好笑的是很多早前左翼知识分子都以为敌人就是特朗普,熬完这一个奇葩就好了。但事实证明左翼的溃败是全球性的,特朗普的崛起不是特例而是趋势,我觉得很多人至今都还没有想明白这一点。 左翼的溃败当然有时代大环境的因素,但根本上说还是内部问题,简而言之,左翼党派自己放弃了左翼立场。所以左 …

从《西游记》到《黑神话》:论文化的载体

买了《黑神话》还没得空玩呢,先写了一篇约稿,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4-09-20 第4版 文化) ,发表时题目被改成了《黑神话》作为“文化输出”的载体,配吗 2024年8月20日,由中国游戏科学公司制作的动作角色扮演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售,《黑神话》的预售金额和最高同时在线人数都创造了中国游戏史上的第一,也达到了世界最前列的水平,在steam上仅次于《绝地求生》的纪录。 所谓的3 …

中国传统文化在web3复兴的可能性

也是在2024香港Web3嘉年华,前一篇演讲“加速主义还不够解放,结合Web3才能释放AI的可能性”之后,我紧接着还在Open Stage做了一次长达一小时的演讲,当然也要感谢万向给予的舞台,这一篇演讲也是我更希望给广大华人Web3玩家分享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在web3复兴的可能性”。 华人不如洋人吗? 香港Web3嘉年华现场大多数都是华人,讲座和活动也有大半以华语为主。其实从我入场的2013年 …

加速主义vs对齐主义,社会主义(?)

OpenAI内斗大戏又把关于人工智能的“有效加速主义 vs. 超级”爱”对齐”争论突显出来了,我在微博上也发表了两段评论,记录在这里: 我两边都不支持。加速主义相信新技术颠覆社会结果总是好的,但问题是历史上好的结果也是社会积极变革的结果,如果社会只是被动接受新技术的推动未必会有好结果。对齐主义的问题是异想天开,人类的价值观都从未对齐过,何谈机器?我支持制衡技术,但不是通过改 …

全感官游戏vs.全链上游戏——元宇宙革命的两个方向

本文最初是友情参与PTADAO分享会时的演讲主题,分享后我自己整理文本,几乎算是重新整理了一遍思路,形成了更完整的文章。发表于“歪脖三观”后改名为全链上游戏:现实不实,虚拟不虚,伟大不靠计划。这篇文章算得上我最近思想的“集小成”之作。在这里贴原文。 1创新的游戏:伟大创新的唯一方法是追逐新奇和有趣 最近来自OpenAI的两位科学家出了一本书叫《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试图论证伟大的科技创新往往不是 …

关于超人类主义、区块链的逻辑、华文道,在SeeDAO的对谈

非常感谢SeeDAO的小伙伴们的组织,搞了这一次对谈,帮助我把华文DAO(华文道)的核心思路在一个新的语境下重新聊了一遍,希望能产生更多影响。 嘉宾介绍 丨与谈人:胡翌霖 胡翌霖,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方向为技术史与技术哲学、媒介环境学。著有《媒介史强纲领》《什么是技术》《技术哲学导论》等。 丨主持人:baiyu 引子 当尼采喊出「上帝已死,超人生存」时,似乎昭示着我们— …

“刷”时代的我们还要“读”吗

本文原标题“人工智能时代还需要读书吗?”,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3-04-21 第1版 要闻 标题改为《“刷”时代的我们还要“读”吗》,公众号上标题又改为就为这个理由,“刷”时代我们还要“读”。我自己觉得报刊的题目最好一些,在这里沿用。以下是原稿,刊发时略有润色,引用时以报纸为准。 马上又要到“世界读书日”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的历史与人类文明一样古老,但“世界读书日”却是一个较新的 …

增强现实还是增强理性?通信技术的多重理想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2-08-10 第4版 综合 标题为《增强现实不一定等于增强理性》),公众号版本标题又改为《全息传送、人机共生?通信技术:没有最好,也谈不上更好》。 最近,西安大略大学的学生们借助微软的Hololens实现了全球首次“国际全息传送”。在西安大略大学发出的新闻稿中,开篇就提到了《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的科幻场景,远在另一个星球的人也可以以全息影像的形态莅 …

重建门槛——Web3确实是一种“圈地自high”的倒退,但未必是坏事

昨天NFT无聊猴的地板价突破100以太币(ETH),现在是106.9(目前一个以太币2500多美元),也就是说一只无聊猴大概一二百万人民币。 所谓地板价,是指现在杀进去立刻就能买到的最便宜的一只猴的价格,因为每只猿长得都不一样,相关属性稀有程度各有不同,所以很多人会选择更高价位的购入,比如贾斯丁·比伯今天花了500ETH买了一个。 无聊猿全称“无聊猿猴游艇俱乐部”(Bored Ape Yac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