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pan>科学革命</span>

编史学革命的结构——《科学革命的结构》导读

我又为超星录制了一次导读节目,视频课程应该是在超星发布了,我在这里贴上我录节目时准备的逐字稿。 一 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的老师胡翌霖。今天我给大家导读的是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二 这本书的影响力太大了。斯坦福哲学百科这么说的:“托马斯·库恩(1922-1996)是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也许没有之一)。他1962年出版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是有史以来被引用次数 …

从神坛到论坛——科学史的实践意义(《现代科学史》书评)

本文发表于《书城杂志》2021年04期,是去年的书评,不过当时忘了转载。既然杂志允许我在自家博客转载我的文章,不如也贴出来吧。 制造科学——超纲的书名 中文出版界引入国外学术著作时,经常有修改标题的习惯。比如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现代科学简史:从蒸汽机到䴙䴘求偶》,原名“The Making of Modern Science: The Making of Modern Science: …

牛顿力学与现代货币

7月16号应邀在石榴区块链的活动中做了一个小报告,原题为《牛顿力学与现代货币》,前两天视频和文字整理版被他们发出来了,改名为《科学革命和现代货币之间的隐秘关联》。该文稿是他们根据我演讲整理的,事实上在演讲之前,我自己就写过一份发言稿,和实际的演讲当然有差别,贴在下面以供参考。 与比特币的因缘 和很多人一样,我很早就在科技媒体上看到比特币的新闻,但一直没有太放在心上,当然一直是穷学生,也没考虑过投资 …

科学哲学原著选读之《科学革命的结构》(主讲人课后札记by一朵熊)

按:参考前一篇的说明,几乎同时交给我的。这一篇感觉风格完全不一样,反而有点太散了一些。不妨稍微勾勒一下在实际课堂讨论比较集中的,特别有意思,或者有争议的问题,会比较好一点。虽然我说只需要把讲稿稍作整理就行,但毕竟还是要稍作整理,总还是要体现一点课堂讨论的成果比较好。当然,主讲人也可以在这里随时批注补充~ 第一章 绪论 历史的作用   传统视角下,科学的发展被当作一个纯粹的积累过程:“事实、理论和方 …

科学哲学名著选读:随堂提问范例

课程已经读完了两本书,总的来说同学们的表现都还不错,基本上都能完成阅读并积极讨论。当然,对比于吴老师的开课形式,我的课程总体而言的压迫感还是太低了。 吴老师讲读书课是完全由他主导,随机扫射,发问各种精到的问题,吴老师的问题都扣着文本,但又都不是粗粗阅读一下就可以回答的,每次上课必须战战兢兢,课后不敢不好好阅读,课上也不敢走神。 相比而言,我的课程更接近于一般的分派给学生任务然后就不怎么管的研究生水 …

“过渡”之作——《过时的智慧》(后记、目录及部分图片)

过时的智慧 后记 我的第二本书即将出版了,《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这本书就是由我在北师大开的“科学通史”课程的讲稿整理改写而成。 这本书的出版有一些偶然性,最初准备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的其实是另两本书,《人的延伸——技术通史导论》和《科学可学吗——科学的教育史》,当时编辑说不如做一套丛书,希望再多加一本,我想到有现成的课程讲稿在这儿,于是便也把这本书提了上去,现在另两本书还没着落,首先推出 …

手机与烹饪有何关系?——技术之一与多

上一篇提到吴老师的一个核心质疑,即认为科学是单一的,技术是多元的。当时他举了一个例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分支毕竟许诺了最终可以还原到一个统一的基础,因此它们的历史发展也互相联系,然而各种技术之间,诸如手机与烹饪技术之间,有何关联?如果各种具体技术是互相独立的,那么它们在历史中的统一性从何而来? 我当时有一个简短的回应:各门技术之所以能够“统一”,是因为“生活”是统一的。而且我也举了例子,说明手 …

技术革命的结构(草稿)

这是上周吴门讨论班我讲的文章,文章本身是非常不完善的,不只是在形式上没有写完, 关键问题是基本文献的缺乏,“技术革命”的相关问题在学界似乎缺乏值得引用的讨论。当然,这种情况有理由怀疑我这一课题的成立本身存在问题,吴老师也对此 高度质疑。但我自己仍然认为这一问题是合法的,“技术革命”的概念的确值得深入探讨。 我这篇文章本身只是对库恩做了一个表面上的对应,这一对应是成功的,但我尚未展开阐明这些对应的意 …

沈阳—本溪会议游记(沈阳篇)

一年一度的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又胜利闭幕了,今年是由东北大学主办,在9月24日到28日的沈阳和本溪召开。 在2013年的庐山会议游记中,我说道: 从2009年去南宁参加第三届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至今,我已连续参加了五届会议,除了南宁只写了个“杂叙”外,之后的海拉尔、养马岛和广州都写了完整的会议吐嘈,已成骑虎难下之局,这次也还是要写一篇,至少在我尚未毕业期间坚持这一传统吧~ 结果去年我博士毕业了,这一传 …

科学通史讲稿11:炼金术与科学革命【下周课堂讨论】

上次课我们讲完了到牛顿为止的力学革命。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所引发的物理学问题最终由牛顿力学来解决,但牛顿力学本身暗含着某种偷梁换柱的概念变革,自然与人工的区分、内在性与外在性的区分、物理学与机械学的界限,最终被打通了,“力”的概念的引入最终偷换了人们对“原因”的寻求。我们说到牛顿力学在名称上是偶然的,我们完全也可以有恩培爱学、张三逗学之类的任何东西,F=ma可以换成L=mb等任何符号,在计算和预测方 …

科学通史讲稿10:力学革命【下下周课堂讨论】

今天天文学系有个重要讲座,天文学系的同学集体请假,以至于上课人数创了新低,第二节课只剩3个人……虽然我不要求每次出勤,但如此低迷的出席率还是挺让人郁闷的,看来需要想想办法。 以前上吴老师的课也有类似的现象,到后半学期开始进入科学革命阶段了,出席率反而减少了很多,可能是上了半学期课大家都疲惫了,不过把最高潮的时期错过还是挺可惜的。当然我每次都把全文讲稿贴出来,缺课的同学都能弥补,但我觉得这不是出席人 …

科学通史讲稿9:哥白尼革命

上次我们讲到印刷术作为科学革命的技术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正式进入科学革命时期。 上次我们提到,我们讲科学革命至少要分三条线索,一是天文学,二是物理学,这两条线索到牛顿那里汇聚在一起,可以统称为数理科学传统,这也构成了我们一般谈论的所谓科学革命的“主线”。第三条是炼金术和魔法,这条线索的跨度比哥白尼到牛顿更长,虽然其标志性的结果是化学的兴起,但意义远不限于化学。 还有一条线索是培根科学的线索,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