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pan>媒介</span>

Seedao节点大会演讲:比特币:再论国家的消逝,网络城邦,多元主义

这是在SeeDAO的在线演讲,由SeeDAO社区的小伙伴整理成文字版,有一些在语气上不太符合我的原话,但总体来说还算准确。我转帖在这里。 导读 本文出自胡翌霖教授在 SeeDAO 第九届节点共识大会第三天(2024年12月1日)的分享。距 2013 年胡教授的“首论”已过去了十一年的时间,胡教授再次对“国家消逝”这一话题进行深刻探讨。在本次分享中,胡教授结合比特币的媒介哲学与技术革命,反思现代国家 …

全感官游戏vs.全链上游戏——元宇宙革命的两个方向

本文最初是友情参与PTADAO分享会时的演讲主题,分享后我自己整理文本,几乎算是重新整理了一遍思路,形成了更完整的文章。发表于“歪脖三观”后改名为全链上游戏:现实不实,虚拟不虚,伟大不靠计划。这篇文章算得上我最近思想的“集小成”之作。在这里贴原文。 1创新的游戏:伟大创新的唯一方法是追逐新奇和有趣 最近来自OpenAI的两位科学家出了一本书叫《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试图论证伟大的科技创新往往不是 …

《理解媒介》导读:手段即尺度

这是半年前去超星录的一期导读节目,裁剪版见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34y1z7QD?from=search&seid=5300241720853418317&spm_id_from=333.337.0.0 完整版大概在超星上。 这次导读的文字稿交给李诗修改充实,改写成一篇书评发表在《中国传媒科技》2021年10期上,题为“拥抱碎片化的麦 …

谈VR(三)若干VR游戏体验及“声觉—触觉空间”

前些天和学生吃饭聊论文,又谈起虚拟现实相关问题,想起类似“系列”文章我一般都写到(一)或者(二)就暂停了,着实惭愧,于是在这里续上一篇。 之前写到谈VR(二),之后其实还有三篇和VR有关的,谈背板——Beat Saber现象学、AR眼镜与“缸中之脑”、VR能拯救沉迷于手机的我们吗?,但前两篇是以哲学问题为主,最后一篇是谈VR(一)的改写,所以现在这篇接着算成(三)是最合适的。 (二)中我们已经对V …

媒介史与媒介哲学(2021春)课程总结

这是门新课,不过内容也不完全新,一部分内容是我在《技术通史》和《技术哲学导论》这两门课中“溢出”而来的。因为另两门课我都在不断增加内容,我计划把《技术通史》中关于媒介技术的内容(包括文字、印刷术、电报等)转移至这门课。当然,在新课中更加突出相关的哲学思考,历史与哲学两手抓。 按惯例写出课程总结。第一次课程总结写得详细一些。 1.课程要求 课程评分为:课堂表现10%+读书笔记40%+期末论文50% …

关于《什么是技术》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

感谢《中国科学报》,平时经常约我写书评,这次我自己的书,干脆做了个采访。张文静的采访和整理都做的不错,就是这标题有点咋呼(不过也没办法),成稿见科学网,我这里贴出自己原始的书面回答。 首先,想请您谈谈《什么是技术》这本书创作的缘起?您在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正身处一个‘技术时代’。”在技术时代追问“什么是技术”,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这本书的缘起其实没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其中的许多内容其实都是我前 …

在线教学的“氛围”或新范式

在线教学阶段性反思 多年来最特殊的一个学期转眼间过半了,我的技术通史课已经上完八讲了,当然一直都是线上模式。而我主持的读书会自然也改成线上模式,我们在寒假期间就已经开启了“云读书会”,开学前两天一次,开学后恢复一周一次。 读书会通过zoom云视频会议进行,清华的大课(技术通史)采用雨课堂和zoom云视频会议同时直播。 虽然我在接受新技术方面也算比较先锋的,但以前也一直没机会搞起这类在线教学活动,这 …

个性哲学vs.命题哲学:谈欧陆哲学衰落之必然及其意义的不朽

之前在微博上提过一嘴,因为文字量比较少,所以也没想往博客上放。昨天小读书会中又提到了这个问题,想想还是贴一下,毕竟是一个对哲学的基本定位问题。 拜占庭人应以罗马自居 师承吴老师,我的哲学立场当然是偏向于欧陆现象学的,不过其实我不太愿意以现象学或欧陆哲学自居。就好比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外人叫东罗马、西罗马,后来又管东罗马帝国叫拜占庭,但其实拜占庭人并不以拜占庭这一旗号作为自我认同,而仍然是以“罗 …

VR能拯救沉迷于手机的我们吗?

这篇文章是界面约稿(转载请与界面联系),基于早前的文章修改而成。界面是非常好的新媒体,我本来就一直关注,能够供稿也很荣幸,比在传统报刊上发文章感觉好多了。 投稿的原题为“沉迷VR可能是一种救赎吗?”,发表时被修改为“VR能拯救沉迷于手机的我们吗?”,更精确了一点,所以我这里转帖也沿用之。文章内容略有改动,我这里贴原版。   低头与埋首——沉迷之好坏 最近,河北承德设置了“躺式红绿灯”,以 …

谈VR(一)“沉迷”的意义

我们的读书会已经好几周没读书了,除了暂停之外,已经有两周变成游戏活动了,再这么下去读书会要变成游戏会了…… 上周我终于把VR布置好了,读书会只来了3个小伙伴,就正好变成VR体验活动了。 当然我们玩游戏不光是娱乐消遣,也是技术史和技术哲学的必要实践,这可不是敷衍或玩笑。我理直气壮地申请用我的技术史科研经费来购买VR设备,也一定会确实产出相关的研究文本。关于游戏的意义,我接下来准备写一系列文章讨论,至 …

作为艺术家的伽利略

本文发表于《科技日报》,发表时改动不大。   艺术家伽利略 伽利略生于1564年,米开朗基罗恰好在这一年去世。从米开朗基罗到伽利略,标志着近代欧洲历史从文艺复兴的时代迈向科学革命的新时代。 伽利略与米开朗基罗的缘分不仅在于生卒年的巧合,他们有着更深的渊源。 伽利略出生于破落的贵族家庭,其祖上曾经有过德高望重的医生,所以伽利略的父亲着力培养小伽利略攻读医学,虽然伽利略本人对数学更感兴趣,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