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pan>媒介</span>

现象学笔记3

今天只读了两节,关于所谓自然态度与现象学态度的区分。简单来说,自然态度就是非反思的日常态度,而现象学态度就是反思性的哲学态度。对这两种态度作出区分并不是要把它们对立开来,好像一边是普通人的自然态度,另一边是哲学家的现象学态度。事实上现象学态度是对自然态度的一种超拔而不是一种反叛或决裂,自然态度毕竟是人生活的基本状态,在日常经验的前提上才谈得上反思。而另一方面,普通人和哲学家一样时常在自然态度和反思 …

媒介·感觉·时空 ——麦克卢汉媒介存在论初探

虽然据说我写文章很快,然而这个快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非得等我拖啊拖啊拖到最后关头时,才可能以超快的速度憋出论文来……这次总算又是在最后关头憋完了,至于效果如何……嘛……我不管了……开始进入死猪不怕开水烫模式…… 媒介•感觉•时空 ——麦克卢汉媒介存在论初探 摘要: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基本立场或方法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媒介存在论”,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并不是主体间或主体与客体之间传递信息的中性管道,而 …

媒介哲学:引子

吴老师曾提起,说小古将来或许可以在媒介的技术哲学做些专研,当然这是将来再考虑的事情了。 确实,对媒介的关心对我而言绝不是心血来潮的兴趣,而是一种非常基本的、贯通性的视角。 吴老师曾区分过两种“技术哲学”(或一般而言的“XX哲学”),一种是作为一种部门哲学,即把XX当作哲学反思的对象;而另一种是作为一种哲学品格,即把XX作为整个哲学的根基、走向或出发点(鉴于此,我叔叔的说法倒是有道理的,如果他指的是 …

[美]林文刚 编:《媒介环境学》

[美]林文刚编:《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45元 这是媒介环境学译丛的另一本书,是一部关于媒介环境学之发展的文集。文集的主体是若干篇在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中意义重大的人物之介绍。第一个人物是芒福德,第二个是艾吕尔——介绍艾吕尔的文章收了两篇,其中第二篇专讲其神学视角。第三个人物是伊尼斯;第四个是麦克卢汉;第五是尼尔·波斯曼,这里把波斯曼几乎所 …

[美]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美]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我一直把《童年的消逝》和《娱乐至死》推荐为”技术哲学”的最佳启蒙书,不过那两本书还尚未直白地讨论技术哲学,现在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终于有了中译,而这本书的论述事实上不再以媒介为主,而就是直接切入到“技术”了。读过这本书再回过头去看《娱乐至死》的思路和线索,就容易体 …

[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

[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吴燕莲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这本书也是我恨不得把全部都摘记下来的那一类,强烈地推荐!不过,由于之前已经“小古季度推荐”了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就不把这本也定为“季度推荐”了。 与《娱乐至死》一样,《童年的消逝》也是以媒介批判为主题的,不过视角却并不一样——《娱乐至死》关心的是理性与思考的逝去,而《童年的消逝》则关心的是纯真与游戏的逝去。事实上,这两股 …

媒介文化的全球化

摘要:在本文中,作者试图论证:在当代,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已与(大众)媒介密不可分——关于全球化问题的探讨,不仅不可能在忽视媒介技术的情况下深入地展开,进一步说,全球化的进程与媒介文化的扩张几乎可视作同一回事。作者认为,媒介文化的意义在于媒介本身作为一种文化,而并不是媒介所传播着的信息。在正文部分,作者列举了沟通和交流方式;物质实体/产品;政治/社会秩序;娱乐;价值观;对世界的认知;成长环境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在买书和读书中经常会出现某些足以被解释为“神秘”的经历:当我在某一段时期内想到一些问题时,突然在某一天逛书店时在某个平时很少留意的位置发现某本书,出于各种其它的冲动买下,回来翻阅时则拍案:“这不就是我正想说的东西吗?”仿佛那书就是我过去写下的,有某种类似天启的力量让我自己把它们再找出来…… 当然,其实没啥神秘的,无非是我逛书店实在太频繁了…… 这本书基本算得上是畅销书(当然没法和那些恶心书相提并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