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随笔</span>

重审医学,重审人性——王一方讲座感想

今天王老师围绕“医学是什么”讲了许多方面的问题,重点是对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医学的当代处境的反思。对医学是什么的定位关系着医学在当代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医学是科学吗?或者是一门技术?又或者说,医学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这些定位恐怕都不够恰当。医学并不是能够用科学,或者科学+技术的概念就可以界定的,尤其是在现代的“大科学”、“高技术”意义下的科学与技术,与医学的旨趣大相径庭。 科学追求真理,要求客观性 …

“两种文化”:科学与文学还是科学与人文?——刘兵讲座感想

今天刘兵老师的主题是“戏剧与小说中的STS与科学传播”,先是介绍了一下关于斯诺所谓“两种文化”的背景知识,然后介绍了《伽利略传》、《物理学家》和《哥本哈根》三部戏剧作品。小说部分没时间讲了,主要是展示了一些事例,而没啥清晰的主线,我就针对背景知识中的一点问题写感想了。 斯诺提“两种文化”时讲的是科学文化与文学文化。刘兵老师提到我们现在更常说的是“科学与人文”。人文比起文学来说含义更广得多,但并不意 …

传统作为创造的条件——董光壁讲座感想

今天董老师讲的是科学创造与自由和传统的关系,董老师认为“自由”是创造的源泉,而“传统”又是创造的必要条件。 传统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尊重传统才能够有所创造呢?董老师并没有说清楚,我愿意在这方面多说几句。 董老师一开始界定说传统主要指的是“经典及其诠释”,于是中国的“传统”就是四书五经,是儒释道的典籍。按照这样来界定“传统”,就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些典籍是科学创造的必要条件了。 其实所谓传统,更重要的意义 …

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王一方讲座感想

科学高速发展,人类在求知之路上飞速前进,但这种发展是否需要制动机制,是否需要对科学进行“否思”?这是王老师提出的问题。科学是否需要伦理的约束?“正确”之外是否还有“正义”的规范? 当人们讨论科学的伦理约束或社会责任时,往往是针对科学家的个人行为。当然,科学家作为一个公民,作为一个社会人,和任何职业者一样,在其工作和生活中当然要受到相应的社会的、伦理的约束。这种意义上的科研伦理,只是对科学家的追究, …

空间与几何学——王老师讲座的思考问题和讨论建议

http://hps.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1169 虽然这次王老师的讲座内容比较跳跃,不过这次布置的阅读材料是比较可读的,如果事先阅读了材料,听王老师的讲座就可以起到互相辅助理解的作用。希望大家务必阅读相应材料,至少必须阅读《科学与假设》的第二编。明天的讨论课,主讲同学和助教们应该更多地围绕材料来讨论,而不要发散太远。 笼统地归结起来,这次的讲座和阅读 …

仁者无敌,一些联想

敏感词获得了敏感尔敏感奖,无论如何值得庆祝,可惜中国似乎还是没有一个“公民”获得敏感尔奖。 校内上许多同学又找出去年圣诞节前夕敏感词先生的“最后陈述”来分享,题目叫“我没有敌人”,当然,相关的信息很快都被和谐掉了。 我本该转帖这篇文章,不过为了我博客的安全起见,还是作罢。为了表达纪念与尊敬,我至少在这里引一句话来贴,出处就不注明了,反正任何转帖此文的网址都随时可能消失:“仇恨会腐蚀一个人的智慧和良 …

图灵机的机要

《科学是什么》的第二个讲座是姚期智来讲图灵的生平。在课前,我作为助教与他的女秘书的打交道就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没想到讲座本身也是令人失望的。在讲座后我已写过一些感想,先贴在下面: 坦白说,今天姚老师的讲座是令人失望的。对图灵的介绍太水,对于图灵的巨大贡献到底是什么也几乎没有介绍。只是说设计出“图灵机”,图灵机是通用计算机,就是现代的电脑。但究竟图灵机是个什么玩意儿也没介绍。即便就图灵的生平介绍而 …

关于媒介存在论的补充

海拉尔现象学科技哲学结束了,旅程算是比较愉快的,我还得写会议记录,头疼中……在回顾诸篇论文和各种行程之前先就我自己的文章做一些补充吧。 文章中本来是用眼镜为例说明把媒介作为媒介的反思方法,在吴老师课上报告时就有多人提出疑问,于是我再补了一个键盘的例子和一段说明,而我在现场举的例子是手边的麦克风——麦克风被运用的时候是被通过的,我通过麦克风讲话,听众听的是我说的话而不注意麦克风,而修理麦克风时我不通 …

媒介存在论论纲

摘要:媒介存在论作为一个哲学纲领,指明了以海德格尔和麦克卢汉等思想传统为缘起的一种新的哲学思路。媒介存在论以媒介概念的日常意义为中心展开思考,但要超越把媒介理解为传递讯息的中性管道的日常理解。媒介作为“人的延伸”,追思媒介亦是理解人性。媒介存在论蕴含一种超越传统二元论的人性论,是对西方古典哲学传统的继承和超越。近代哲学“发现了媒介”,但媒介存在论则真正将媒介作为媒介来面对,运用一种将媒介作为媒介进 …

“证明”与数学精神

之前的作业写到“证明”与“数学基础”,由于是命题作答,写得不太如意,现在想起来补充几句。 我以前就一直推崇“证明”的概念,作为数学之为数学的根本精神,或者说,“证明”是“数学精神”的核心。“证明”的要求使得数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学和测地学等技术区别开来,代表着自由、理性和超功利的态度,对于“证明”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但是这种强调并不意味着变成对证明的形式的过分偏执(逻辑主义、形式主义),事 …

如何理解“证明”是“数学基础”的核心概念

首先需要注意,“证明”是一个古老的概念,而相比之下,“数学基础”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自古希腊起,“证明”就是西方数学传统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而“数学基础”这一论题或学科分支主要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才兴起的。 “证明”的要求使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不同于算术和测地学,数学追求的不仅仅是得出一个有效的结果,更在于严密推演论证的过程。但即便是在西方传统之内,对于数学证明的理解也绝非一成不变。而之所以说“ …

混沌理论是否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的决定论?(物理学哲学作业)

物理学哲学作业 • 1,混沌理论是否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的决定论? 我认为混沌理论并没有颠覆经典物理学的决定论,也许混沌理论迫使经典物理学的世界图景必须重新描绘,决定论也将重新表达,但恐怕谈不上颠覆。 所谓决定论,至少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二是操作意义上的。经典物理学的决定论首先是说:整个世界是由严格的因果关系决定的,当前的事件由其之前的原因而导致,而确定的原因必将导致确定的结果,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