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政治使命?
前些天和人讨论这个问题,说大学生的使命就是好好学术,还是应要扮演某种政治角色?当然,所谓大学,并不只是个职业技术学校,不是培养“人材”而是培养“人”的,而作为一个健全的人,自然包括其社会政治角色和历史的使命,这是没有疑问的。 然而,同学们提起大学生的政治角色的时候,想起的只是各种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言外之意,如果说要承担政治使命的话,无非就是说要搞出点大规模事件来。 群众运动当然是一种政治性的 …
前些天和人讨论这个问题,说大学生的使命就是好好学术,还是应要扮演某种政治角色?当然,所谓大学,并不只是个职业技术学校,不是培养“人材”而是培养“人”的,而作为一个健全的人,自然包括其社会政治角色和历史的使命,这是没有疑问的。 然而,同学们提起大学生的政治角色的时候,想起的只是各种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言外之意,如果说要承担政治使命的话,无非就是说要搞出点大规模事件来。 群众运动当然是一种政治性的 …
新三国演义电视剧我只是瞅过几段,也没有看过多少相关的评论,现在我也并不想对这部电视剧本身发表什么评论,这样的作品并不值得批评,我只是从新三国联想到这个时代影视作品的某些一般现象。 看着新三国时,以及早年看着各种翻拍的古装剧时,我常常禁不住要想:为什么你们不能好好拍呢?为什么编剧非得加入那么多狗血的创意呢?为什么不能更好地尊重原著或历史呢?是因为导演和编剧太没文化吗(新三国的编剧确实如此)?那么为什 …
歪酷博客新闻 歪酷博客请用户严守用户协议, 不刊载不转载不健康文字图片, 不链接不健康网站 歪酷今日某服务器IP地址被天朝伟大的防火墙所封,导致博客不能浏览,目前本站正沟通解决中,请少安毋躁,感谢您的理解 最新评论 依芜 2010-05-23 20:42:50 为啥要存档?~ 古雴 2010-05-23 21:59:04 一是提醒随轩的读者歪酷随时有挂的可能,而是纪念一下GFW的升级。 依芜 20 …
忙完一阵之后,照例要小放纵一下。在开始扫书计划之前,让我先扫完一套漫画吧…… 在新三国电视剧的刺激下,我想起了这部被誉为最佳三国漫画的神作。当年看动画版(第一季相当于漫画的三四分之一吧),就有种惊艳感。刚开始几话还没有看出门道,还以为又是一部小日本恶搞三国的片子,直到看到袁绍、孙坚、刘备的登场才醒悟此片非比寻常。 苍天航路以《三国志》为底本,完全跳过《三国演义》,以曹操为主线,编纂了一个现代漫画版 …
又是到最后关头憋出来的……摘要和目录暂缺…… 海德格尔媒介存在论初探 一 提起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首先想到的常常是海德格尔后期的“技术的追问”,想到技术作为去蔽、作为真理的发生方式、作为形而上学的完成形态,想到天地人神和诗意的栖居等等命题。技术无疑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关键词。然而,技术问题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海德格尔作为一位技术哲学家的重要地位,早在以《存在与时间》为代表的前期思想中就 …
SB会开幕,当然,不错,我向来是支持这样的大型庆典活动的——在我看来,把钱砸到歌舞烟花上,要比把钱砸到三峡大坝上,要来的好。 然而忍不住啊忍不住还是要吐吐槽。这个开幕式,别的都好,这两个孤儿的出现,实在是把我惹毛了,做甚呢? 想起两年前的奥运会开幕,同样是一场大地震,同样是灾区儿童登场。当时我算是接受的,因为想来圣火代表希望,而且,小孩出现的场面基本算是一个庄重严肃的环节(入场),而且,林浩据说是 …
这两周读书不少,由于憋论文所以没及时写笔记,现在还是随手记一笔,因为和我即将写的论文可能也有点关系(关于海德格尔的上手和指引之类),就不按着书的顺序了。 在其他哲学,特别是早期分析哲学那里,语言往往被作为命题来分析,所谓的“真理”也被视作是某种命题或者是某种与命题相符合的东西。比如塔斯基说“‘天在下雨’当且仅当天在下雨”,据说这就是对真理的定义。 现象学并不把世界看成是命题的集合,同时也不把命题判 …
跟随吴老师,我在博士阶段主攻的方向无疑是现象学的技术哲学,具体来说,我的研究应该围绕“媒介现象学”这一主题来展开。 在媒介现象学这一主题下,我的研究可以以三个角度或三种方式展开,根据未来几年的学习和研究进展,最终的博士论文将限定在某一角度下选取恰当的题目撰写,在此研究计划中所提出的主题和角度只是研究的思路或切入点。 这一主题主要涉及两大学术资源,一是现象学哲学传统,以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为 …
毕竟广电总局始终是一个只知道颁布禁令的机构。不过话说回来,并不是说只要是广电总局的禁令,我就会一概地反对乃至嘲笑,对于这次的这个禁令,总的来说我是肯定且支持的。 如果说把外语缩略语改成中文全称并没有多大困难,那么何不改改?如果说困难很大,很难切换适应,那么就更是有校改的必要了。 有一个理由是说大部分人其实听不懂NBA。的确如此,中文的好处在于其可感性,也就是说,即便你对其一无所知,只是看到名字,就 …
今天只读了两节,关于所谓自然态度与现象学态度的区分。简单来说,自然态度就是非反思的日常态度,而现象学态度就是反思性的哲学态度。对这两种态度作出区分并不是要把它们对立开来,好像一边是普通人的自然态度,另一边是哲学家的现象学态度。事实上现象学态度是对自然态度的一种超拔而不是一种反叛或决裂,自然态度毕竟是人生活的基本状态,在日常经验的前提上才谈得上反思。而另一方面,普通人和哲学家一样时常在自然态度和反思 …
当年高中时对哲学产生兴趣,说来也是从阅读一些量子力学的科普书开始的,正如费曼所说,如果你认为你弄懂了量子力学,那你就是没懂。量子力学带来的惊诧令我难忘。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恐怕僭越或自大,我总还是觉得自己对于量子现象是有点儿理解的,特别是经过了几年的哲学学习,更是颇有体会,按照我所接受的一些哲学思想看来,量子现象倒也并不是那么地不可理喻,反倒是理应如此了。 量子现象最为典型的示例无疑是双缝实验及其变 …
这次主要讲“在场与缺席”,在场对应于“充实意向”,缺席对应于“空虚意向”。所谓在场或者说充实,就是指事物鲜活地、具体地呈现在你面前,被你直接指认到的情况。不过更准确地说,在场是由缺席来规定的,“当我们领会某事物的在场时之时,我们恰恰是把它领会成并非缺席的:如果我们要觉察到在场者,那么就必须存在着它的可能的缺席之视域。在场作为某种缺席的消除而被给予。”。什么时候可以说一个事物在场了呢?就是当我们不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