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通史16:20世纪物理学革命
今天是最后一节课了,我们讲20世纪科学。 所谓20世纪,我们的重点主要是放在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也就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兴起上面,至于20世纪后半叶乃至21世纪的科学前沿,在我们这门课上就不再涉及了。 历史是讲不完的,任何一种叙事策略都是“挂一漏万”的,问题不在于怎样避免遗漏,而是在于以怎样的方式遗漏。这门课的取舍,一方面当然与我个人的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我自己对科学史及其意义的理解。 …
今天是最后一节课了,我们讲20世纪科学。 所谓20世纪,我们的重点主要是放在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也就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兴起上面,至于20世纪后半叶乃至21世纪的科学前沿,在我们这门课上就不再涉及了。 历史是讲不完的,任何一种叙事策略都是“挂一漏万”的,问题不在于怎样避免遗漏,而是在于以怎样的方式遗漏。这门课的取舍,一方面当然与我个人的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我自己对科学史及其意义的理解。 …
1.引言:文学风格还是研究方法? 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2)是20世纪最富影响也最具争议的媒介思想家。作为媒介环境学派的先驱者或缔造者,其声誉曾大起大落,一度被捧上圣坛,又很快被冷落遗忘。随着网络时代之滥觞,他又以“先知圣贤”之名重新为学术界乃至整个文化界所熟知,但仍有人认其为只会用胡言乱语忽悠大众的江湖骗子。 这两种形象倒也并不矛盾,所谓先知、预言家,往往在 …
铁道部终于推出了网上订票系统,就这一点还是值得鼓励的。当然把网上订票的预售期提前两天这一做法值得商榷,这对于农民工等缺乏上网条件的弱势群体来说不太公平。 我已经在这个网站订了三次车票了(前两次是去冬至会议的来回),每次订票都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冬至会议完全还在车票淡季的时候也碰到了数次网络故障,显然这种故障并不完全是访客太多的缘故,网站本身的设计可能也存在问题。 当然我无法知道这个订票网站后台 …
去上海交大参加完“冬至会议”回来,接触了上海科学史界的师生,顺便带师兄师弟逛了逛上海,虽然消耗了一个包含基诞节的周末,不过还算值得。 回来后吴老师让我们谈谈感想,我说感觉上海的科学史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少哲学。当然这从好的方面来说,意味着这种科学史比较“纯粹”,就是为了搞清楚发生了哪些事情,记录下来。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历史缺乏超越史实之上的关切,或者说哲学的关切——关于“我是谁”的关切。 这可 …
之前赶论文,连着几周没记录学生的讨论情况,今天一口气补记完了,顺路把我本人的一些回复摘了出来,有些可能还是有点意思的,虽然大部分的观点我以前也都写过。。 关于菲洛劳斯的“对地” 当时的人认为“十”是最完美的数字,但是 日、月、金、木、水、火、土、地球,还不够十个,于是人们就猜想还有一个行星在地球的对面,叫“对地(counter earth)”,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加上对地 …
(注:图片来自煎蛋的无聊图/原始链接,仅供娱乐~) 最近的旱灾又让饱受争议的三峡大坝成了众矢之的:有人说三峡是引起旱灾、地震乃至各种异常的罪魁祸首,也有砖家们说没有三峡干旱会更重,究竟如何呢? 显然,最“科学”的回答是:我们不知道!这不像一个物理学的假说,我们可以设计出控制变量的实验——把其它变量都控制住保持不变,而单来看看有三峡和没三峡分别如何发展 …
本来打算写的论文是用媒介存在论(现象学)的视角去重新诠释传统科学哲学中的一些问题。试图以媒介论的视角去“翻译”传统科学哲学的一些讨论,重新提出问题。大致的线索有几条,一是实在论(和所谓工具主义),二是因果性和科学说明,三是科学方法与科学划界。 但实际写作却拖延N久,至今还是没有着落,眼看开学第一次就该我报告了,实在心虚,于是准备临阵变题,改换方向,回到我最初的研究计划所拟定的步骤:“一是借助现象学 …
昨晚和一个网友的QQ聊天,虽然并没有什么深入的见解,不过也算是表达了我对自由意志和决定论问题的最基本的着手方法吧。 这位网友当初是因为读了《大问题》,而导致陷入对“周围的世界是否存在”、“人有没有自由意志”、“因果关系是否是客观存在”等等问题的纠结之中,痛苦不堪,找到我来求助的。当时我回了一封邮件,不过也许没完全说到点子上,只是想指明一种一般性的解脱,这次通过QQ再聊了一下稍微具体的问题(决定论与 …
当年高中时对哲学产生兴趣,说来也是从阅读一些量子力学的科普书开始的,正如费曼所说,如果你认为你弄懂了量子力学,那你就是没懂。量子力学带来的惊诧令我难忘。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恐怕僭越或自大,我总还是觉得自己对于量子现象是有点儿理解的,特别是经过了几年的哲学学习,更是颇有体会,按照我所接受的一些哲学思想看来,量子现象倒也并不是那么地不可理喻,反倒是理应如此了。 量子现象最为典型的示例无疑是双缝实验及其变 …
在谈论现代科学诸如“世界图景的机械化”[1]之类的命题以前,应当注意“世界图景”(world picture)这一概念非比寻常。在世界图景可能机械化之前,先决的一步乃是世界的图景化——世界对人类而言并非从一开始就成为一幅图象(picture),事实上,一旦世界理所当然地成为一张图片,无论这张图片是不是机械化的,人类知识的某种至关重要的变化便已经悄然发生。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世界图象并非从一个以前 …
力=机械?——问题的提出 学者们常说:科学革命伴随着(或导致了)“世界图景的机械化”。我们又被告知,所谓“机械化”就是“力学化”,就是“数学化”,就是“量化”…… 的确,现代西方语言中的机械学和力学是同一个词(mechanics),而现代的“力学世界”的的确确就是数学化的,而数学化也确实意味着量化,即性与质的抹平,意味着世界的“祛魅”。 然而,一旦我们到历史中去追溯这一现状的渊源,问题就绝非如此简 …
今天叔本华课上最后谈到了充足理由律,我忍不住插问了一下,事实上叔本华的书我还没开始看呢,实在不好意思~ 金刚说叔本华对充足理由律的论证是相当独断的,我支持这一点。而老师大约说充足理由律是提问和推理的前提,这方面我是不同意的。 当时我提到了量子力学,把它提出来的目的是作为一个例证,而不是希望把自然科学的前沿问题引入到哲学讨论来,这样做是霸道的。 量子力学作为一个例子,证明了什么呢?我想证明的是,即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