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pan>马克思</span>

Play to Action——论数字时代人的解放

本文是给某项目写的精神纲领小论文,立意不是我发起的,但主要是我主笔。这个和『华文道』有点关系,但是另一个项目企划:https://prickly-ink-544.notion.site/da60bd1225aa49c2b6868d7011a617b3 事实上『华文道』的理念也大致符合这篇文章,可以互相参考。 诚如马克思所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资 …

《人的境况》读书会节选:公共与私人的边界、财产与财富的区分,以及DAO的意义

按:华文道每周举办阿伦特《人的境况》读书会,现场逐段阅读和讨论《人的境况》(中译本)。本期视频和文本截录于其中一段文本,相关讨论与DAO的旨趣关联较大。视频制作和文本整理由江滚滚完成,『華』润色。以下引文选取自《人的境况》原书,正文为讲解和讨论内容。讲解者为『華』,因整理时有很多删减,大部分现场讨论没有被记录。 第二章  公共和私人领域 7.公共领域:共同 「公共」这个词意味着两个内在紧 …

华文道线下AMA第一场:白皮书宣讲

『华文道』第一场线下宣讲活动于2022年9月23日在五道口Meta Space召开,以下是文字实录。 上半场:白皮书宣读和讨论 『華』:我是华文道的三位发起人之一,我是『華』,今天的活动就是由我来逐段宣读并解说一遍我们的白皮书,中间有任何问题大家随时提出。 我今天讲的已经是我们白皮书的第二版,第一版其实写得更多一些,有1万多字,不过很多人看了以后都说太复杂,所以我就简化了一版。现在的白皮书分两部分 …

游戏及其使命

这篇是在《信睿周报》发表的封面文章,发表时稍有改动,此处贴原稿。这篇文章写于“鸦片论”之前,现在发出来倒也应景。但是在写作时我已经自觉收敛了许多讨论方向了,感觉写得不太畅快。本来准备再改一改放到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用,结果会议因疫情延期了我就也没再改,先转载出来吧。 1.如何定义游戏?——含糊的词条 什么是“游戏”?“游戏”似乎是三岁小孩都能理解的东西,孩子不懂科学,不懂政治,但对于“游戏”可谓无师 …

向奋斗者致敬!——为了资本家奋斗还是为了全人类奋斗?(关于996的评论)

最近在微博上就996问题发表了一些言论,也有不少文字了,摘记在这里,并且再补充完整 最初针对的是马云的代表性言论: 昨晚和阿里巴巴的同事们交流了一次,谈到了时下最热门的工作996问题。今天很多年轻人都面临这个问题,我想,如果你选择通过奋斗努力赢得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可以认真思考一下我下面的话;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未来比普通人幸福快乐,但又不愿意付出比普通人更努力的代价,那么那些合法合情合理,永远正确 …

媒介的经济史——从马克思到伊尼斯

伊尼斯(Harold Adams Innis,1894-1952),与麦克卢汉一道,被认作媒介环境学派的开创者。麦克卢汉高度评价伊尼斯的贡献,为其两部主要传播学著作作序,甚至把自己的成名作《古登堡群星》看作“伊尼斯观点的注脚”[1]。 不过后来,随着麦克卢汉声名鹊起,伊尼斯反倒成了在麦克卢汉研究中的一个注脚,成为解释麦克卢汉思想渊源的一个铺垫了。在媒介环境学的学术语境下,伊尼斯通常作为麦克卢汉的背 …

女仆咖啡厅与“职业道德”

因为方咬韩事件的刺激连写三篇文章,也算够本了,韩寒既然也宣布停笔不谈了,我也到此为止吧。于是这篇文章是接着更早的“王道”一文写的,大家可以跳过之前的三篇文章,我们接着谈“道德”。 我们说王道就是至善之路,而至善无非就是“最好的生活”。但就传统意义上的君王而言,其王道只是提供某一种最经典的,或最一般的形式。但是实际上,人们追求的生活往往是特殊的:不仅仅是“做个好人”,而且对于具体的人而言,他的生活之 …

“共在”与海马主义之马

《存在与时间》读书小组的进展还算是比较顺利,现在读到了共在与常人的部分。我当时写“海德格尔媒介存在论初探”最后停止的地方,当时我写道:“说到‘常人’,又将牵扯出海德格尔关于‘共在’、‘沉沦’等等的相关论述,此在的在世界中存在不仅总要与事物,还总是与他人打交道,而这也恰是‘打交道’及‘媒介’的概念本该适用的地方。不过作为对海德格尔媒介存在论的一个最初步的窥探,本文梳理至此,已能告一段落了。” 之所以 …

从技术哲学看马克思的人论(马哲课堂报告讲稿)

既然有那么多被拣选的同学都围绕这个马克思的人学来讲,我想关于马克思人学的总体思路,以及异化之类一些基本概念的梳理,大家会做得比我好。特别是马哲和西哲的同学,应该是驾轻就熟了。而我无论是从总体把握而言还是具体的文献精读来说,都是个外行,虽然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但在这里,如果其他同学能讲得更好,我就不必现丑了。 我倒不是谦虚,而是说既然是作为科技哲学专业的代表被选上来作这个报告,倒不如结合我们的专 …

关于马哲与新生聊天记录

颠覆和反叛是哲学的特点。旧有的思维框架、定式及成见的打破,是走近哲学的捷径。 高中的“哲学”与哲学家的哲学截然不同——这种差异之大甚至是一些在大学里学过哲学的同学那里也懵然不觉,但它却是重要的、巨大的。我个人从《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开始,从颠覆对马克思哲学的原有印象开始,逐渐对哲学产生了兴趣,我想,或许我的经验对于后学者也是有益的。(当然,中学“哲学”和哲学的差异不只是具体主张和立场上的,而是根 …

“邓三”期中讨论提纲(关于科学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马院老师看了会不会疯掉? “邓三”期中讨论提纲 要求: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选一方面谈谈体会。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