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pan>胡翌霖</span>

博士招生要求再补充(可操作问卷版)【失效】

清华大学突然又改变政策,把所有准聘教授招生权收回了,所以招生启事暂时失效,等我熬成长聘再说吧…… 去年开始我在清华有资格招收博士研究生,当时已经写过招生启事及其补充说明,现在想想,也不必废弃重写,有兴趣的同学仍然可以参照。但当时写得啰里啰嗦,可能不适合心急和粗心的同学一下子把握到实际应该做什么,于是这里提供一个可操作性非常强的版本,有意报考的同学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迅速确认具体要做的事情。 1.现在离 …

本科生通识课:《技术通史》

本学期(2018年春季),我将在清华开设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技术通史》。 课程基本信息 课号:00691572 时间:每周二第4节(15:20-16:55) 注:2月27日就开课啦 地点:四教4202 考核方式: 读书笔记/小论文+期末开卷考试 注: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写一篇相对完整的论文(6000字以上),但以往的经验看,许多同学在学术训练上都还比较欠缺,交上来的论文经常东拼西凑惨不忍睹,所以我这 …

打破平衡的“企业家精神”

本文发表于 《中国科学报》 (2018-01-29 第1版 要闻) 发表时删了几句,但关键的内容都保留着。 之所以围绕着十九大报告谈,是因为约稿要求,但这种方式的迎合我还是能够接受的,特别是没把我最后一段删掉,批判性的立场就还是很明显的。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促进“企业家精神”首次被郑重地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 …

《中国青年》杂志关于科技的采访

这是一篇书面采访,已经在2018年第一期《中国青年》杂志上刊发,刊发时似乎删了好几问,但刊用的回答竟然没怎么被删改(特别是最后一问),但在某几处帮我稍微多加了几句话。以下贴上原版。 1、截止2017年6月底,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市值前十名,有五个属于中国,而全球221家新兴“独角兽”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近三成席位。当今中国,以“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为代表的科技力量也已渗透进 …

“物以稀为贵”的存在论基础——兼论比特币为什么值钱

这本来是一篇谈比特币的短文,一时兴起起了一个唬人的标题,结果就写着写着变成了一篇哲学随笔。其实这个标题不算离谱,从最开始,我关注比特币,就是把它当作我的哲学思想的一次应用,之后几年,我仍在不断应用自己的技术哲学或媒介哲学,来诠释比特币的意义。 比特币以固定2100万的上限,实现了稀缺性的保证,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比特币如此稀缺,自然是应该贵重的了。但是很多人并不认同,反对者主要有两方面的说法:1.比 …

第2届清华科史哲论坛评论

第2届清华科史哲论坛于2017年12月10日举行,这一届论坛规格比第一届小一些,但标志着进入常态化,每年哪怕只是以吴门弟子为主做一次总结报告会,也是不错的。 会后吴老师要我写篇综述,但我第一天备课第二天上课第三天感冒,现在仍然在感冒状态。拖了大半个礼拜。今天吴老师自己贴出了会议纪要,不知道还要不要我写了,但我还是简单记一些评论吧。 会议流程参见吴老师的纪要,我这里相当于加一些评论。 第一个报告是吴 …

科学哲学原著选读之《科学实在论与心灵的可塑性》(主讲人课后札记byJalinus)

按:Jalinus同学是开课以来第一个做ppt的(虽然ppt还做得不太好,大段文摘太多),课后整理的笔记也很认真,特此表扬~ 第五章让给我讲了,最后我把我梳理的提纲也附上。 讨论课笔记 by Jalinus 2017年11月28日   第一章 科学实在论的观点   丘奇兰德在本书中的一大旨趣便是要描绘有关人类理解的新蓝图,如果无法提供关于人类理解的说明,是无法奢谈理论的成功的, …

“发明大王”不白叫,他是发明了“发明”的人

本文发表于《科技日报》2017-11-24“嫦娥副刊”。原题为“爱迪生:发明之发明”,编辑改的题目也不错,就按编辑稿转载了。   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电灯。但许多人并不清楚,其实爱迪生只是电灯的改良者,在他之前几十年就有电灯了,甚至在商用普及方面,他也不是第一人。但爱迪生仍然是当之无愧的发明大王,他的贡献不只是电灯、留声机等伟大发明,更重要的是,他在某种意义上重新发 …

科学哲学原著选读之《科学革命的结构》(主讲人课后札记by一朵熊)

按:参考前一篇的说明,几乎同时交给我的。这一篇感觉风格完全不一样,反而有点太散了一些。不妨稍微勾勒一下在实际课堂讨论比较集中的,特别有意思,或者有争议的问题,会比较好一点。虽然我说只需要把讲稿稍作整理就行,但毕竟还是要稍作整理,总还是要体现一点课堂讨论的成果比较好。当然,主讲人也可以在这里随时批注补充~ 第一章 绪论 历史的作用   传统视角下,科学的发展被当作一个纯粹的积累过程:“事实、理论和方 …

科学哲学原著选读之赖兴巴赫(主讲人课后札记by浊物)

按:这是我要求学生在课后提交的文本记录。这个课后文本文体和篇幅不限,可以是课堂讲稿的稍作整理,也可以是重新组织的内容,目的一是便于随时回顾或纪念,二是延伸课堂讨论。所以我公开贴在博客上,所有同学和其它朋友都可以在这里继续留言讨论(特别是使用页边批注功能)。以下文字皆为浊物同学提供(我这里用昵称,各位同学随意用实名还是昵称来留言)。我自己会做一些页边批注,请读者留意~   课堂方式及反省 …

科学哲学名著选读:随堂提问范例

课程已经读完了两本书,总的来说同学们的表现都还不错,基本上都能完成阅读并积极讨论。当然,对比于吴老师的开课形式,我的课程总体而言的压迫感还是太低了。 吴老师讲读书课是完全由他主导,随机扫射,发问各种精到的问题,吴老师的问题都扣着文本,但又都不是粗粗阅读一下就可以回答的,每次上课必须战战兢兢,课后不敢不好好阅读,课上也不敢走神。 相比而言,我的课程更接近于一般的分派给学生任务然后就不怎么管的研究生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