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pan>游戏</span>

全感官游戏vs.全链上游戏——元宇宙革命的两个方向

本文最初是友情参与PTADAO分享会时的演讲主题,分享后我自己整理文本,几乎算是重新整理了一遍思路,形成了更完整的文章。发表于“歪脖三观”后改名为全链上游戏:现实不实,虚拟不虚,伟大不靠计划。这篇文章算得上我最近思想的“集小成”之作。在这里贴原文。 1创新的游戏:伟大创新的唯一方法是追逐新奇和有趣 最近来自OpenAI的两位科学家出了一本书叫《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试图论证伟大的科技创新往往不是 …

《技术通史》课程总结(2022年秋季学期)

过敏季还没过又迎来沙尘季,整个状态低迷,课程总结又不紧迫,所以继续拖拖拉拉终于把上学期第二门课写完。(看考题分析直接跳转后半篇) 技术通史是我开设最多的课了,上学期已经是第6轮了,前五轮也都有总结。当然每年多多少少有一些新课,这次吸取了上学期的经验,压缩了学期初的几节课,去掉了石器时代和东西技术交流,在学期中后新增了几节课,如下: 新增内容 十、飞机 配合当时科博馆还在展出的“直上云霄:达芬奇飞行 …

《封神榜》:我设想的一个NFT项目

在NFT市场探索几天后,确实感觉现在的NFT市场还刚起步,还有太多想象空间。 我某天半夜里睡不着,进行了一个自我头脑风暴,构思了一种NFT的玩法(其实是几种玩法,不过其它好几种都不太成熟),把它记录出来。我也已经制作了NFT并冻结了元数据:Opensea链接 如果有大佬或者团队想要借鉴的话,可以与我联系。 关于NFT的开发,除了以下具体设计之外,我有一些通用的想法: 一、至少在早期阶段,NFT的持 …

游戏及其使命

这篇是在《信睿周报》发表的封面文章,发表时稍有改动,此处贴原稿。这篇文章写于“鸦片论”之前,现在发出来倒也应景。但是在写作时我已经自觉收敛了许多讨论方向了,感觉写得不太畅快。本来准备再改一改放到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用,结果会议因疫情延期了我就也没再改,先转载出来吧。 1.如何定义游戏?——含糊的词条 什么是“游戏”?“游戏”似乎是三岁小孩都能理解的东西,孩子不懂科学,不懂政治,但对于“游戏”可谓无师 …

谈VR(三)若干VR游戏体验及“声觉—触觉空间”

前些天和学生吃饭聊论文,又谈起虚拟现实相关问题,想起类似“系列”文章我一般都写到(一)或者(二)就暂停了,着实惭愧,于是在这里续上一篇。 之前写到谈VR(二),之后其实还有三篇和VR有关的,谈背板——Beat Saber现象学、AR眼镜与“缸中之脑”、VR能拯救沉迷于手机的我们吗?,但前两篇是以哲学问题为主,最后一篇是谈VR(一)的改写,所以现在这篇接着算成(三)是最合适的。 (二)中我们已经对V …

老年大学不教打游戏吗?

今年春节,我和爱人照例回家陪伴父母,今年比较特别,一方面我们去年终于办完了婚礼(法律上早结了,但仪式上刚办完),让父母们卸下了心事,另一方面他们也正好接连进入退休生活了。 我爸妈名义上早退休了,但实际一直都还在经营自己的门面,去年他们终于把店面租出去,自己放手享福了。岳父退了二线,岳母也刚刚退休,都在走进退休生活。 我爸妈比较想得开,说趁跑得动先全世界旅游一番,转眼间美欧日韩都去遍了。但旅游之外, …

谈背板——Beat Saber现象学

最近VR基本都在打Beat Saber,多少应该算是进入高手层次了?官方乐曲中除了标准模式全部A且Full Combo之外,最近开始攻克无方向模式和单手模式,两种模式下也各有3关FC了~ 最近技术哲学导论课刚讲完斯蒂格勒的第三滞留,其中一个环节就是对乐曲的现象学分析。把这套现象学分析用在这里,倒也有点意思。 刚接触到Beat Saber这款游戏时,很多人都会对expert难度望洋兴叹,觉得难以企及 …

谈VR(二)游戏体验阶段性小结

VR已经买来几个月了,总的来说,没白买,除了在读书会时而给同学们体验之外,我自己使用频率也不小,甚至每周有几天专门去清华玩VR,目的是锻炼身体,运动量真的很大,而且沉浸感很强,我可以连续1个多钟头在里面高强度运动。 当然,我也没有忘记玩VR至少有部分学术意义,所以玩过一段时间,是该写点小结了。 一、身体 1.眼睛 玩VR不伤眼,至少从体验上来说,眼睛并不累。看到有新闻说有人沉迷VR导致视力提升的, …

世界的“图层”——说说Pokemon GO与AR

最近Pokemon GO这一款手机游戏风靡全球(中国一般不包括在全球之内),值得注意,这应该是一款标志性的游戏,是AR(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的一次经典的应用,从这个游戏里可以看到未来世界的可能形象。虽然现在来说游戏的效果很粗糙,但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不难想象(想象力匮乏的人可以随便找一下Pokemon GO的宣传片,比如这里)。 技术哲学的研究者值得关注这些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能 …

哲学评弹【栏目说明】哲学与生活

一直用“思史诗”的分类系统,对应于思考、记录、抒情三种文本形态。这个分类系统在逻辑上是合理的,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并不太实用,有一些类别里文章特别多,另一些类别则常年处于废弃状态。 我最近在考虑建设一个以“栏目”为主的分类系统,不再具体细分目录,需要检索的话用关键词就好了。但可以再设立一些“栏目”,并不是每篇文章都包含在某一栏目下,栏目旗下的文章是有特定主题的精选文章或系列文章。比如“科学通史”的系列 …

科学通史讲稿3:希腊古典时期【下周起换教室】

 下周起《科学通史》课换到教八306上课   上节课我们从原始人讲到四大文明古国。我们提到,人类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技术史,没有哪个人类文化是脱离技术的。有技术,也就有“知识”,每一种文化都在传承自己的知识。到古巴比伦、古埃及这些古老文明的时候,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了。 但我还是把古希腊认定为“科学”的起源,这就是说,这里所谓的“科学”不同于一般的技术成就,也不仅是各种知识的总 …

“网瘾”缘于对“现实世界”的渴求

前一段在准备博士开题,也不禁要想想我同级的两个同门的主题,一个做环境一个做网络,其实都是我前几年设想过的学术方向,而且我迟早也会回到这两个主题的,因此看着两位同门的题目禁不住还是有点垂涎和期待了。 5ningning要做网络的现象学研究,胜利师兄提议不妨先讨论一下“网瘾”问题,我也听在心里,有些想法,不过一直抽不出时间来写闲话。现在原定10号的开题被改到下学期了(确实今年春节太早,10号学校里已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