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作为环境——媒介环境学的哲学解读粗浅版
这是我准备明天去清华作报告的讲稿,到时候基本上准备照稿子念了,当然念完稿子估计还会根据情况即兴展开讲一下某些部分…… 这次报告试图对我博士论文的基本诉求作一个简要通俗的概述。我的论文涉及的问题很多,各章节之间的关系原本也比较松散,所以并不是很好提炼,我在这里只能着重谈一下几个核心概念。由于我回避了最深奥的部分(存在论和先验哲学)和最具体的部分(每位学者的具体成果),所以这篇概述可能显 …
这是我准备明天去清华作报告的讲稿,到时候基本上准备照稿子念了,当然念完稿子估计还会根据情况即兴展开讲一下某些部分…… 这次报告试图对我博士论文的基本诉求作一个简要通俗的概述。我的论文涉及的问题很多,各章节之间的关系原本也比较松散,所以并不是很好提炼,我在这里只能着重谈一下几个核心概念。由于我回避了最深奥的部分(存在论和先验哲学)和最具体的部分(每位学者的具体成果),所以这篇概述可能显 …
这篇是巴比特专题的约稿:http://www.8btc.com/caution-money 在沉寂多日后,最近比特币的大跌终于又让各社区活跃了一些,不少人冒出来哭爹骂娘,又或者幸灾乐祸一番,当然也有一些冷静一点的玩家出来反省问题,比如说重新开始检讨交易所的100%准备金问题。 市场有涨有跌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本来就没必要一暴跌就大惊小怪的。短线炒币者理应欢迎市场的剧烈波动,而长线囤 …
0.多重签名技术简介 一般来说一个比特币地址对应一个私钥,动用这个地址中的资金需要私钥的掌握者发起签名才行。而多重签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动用一笔资金时需要多个私钥签名才有效。比如说,某笔资金对应有3个私钥,而必须至少有其中任意2个私钥参与签名才能动用,只有1个私钥参与签名则是无效的。而这个2/3可以推广到任意的m/n,比如3/3、1/5、6/11等,当然m要小于等于n。 由于这是一 …
技术通史编史学引论 //注:本文还没有最终完成,只是在讨论过程中先给吴老师一个交代…接下来我要把“技术思想史”的概念再充实一下。 一、西方技术史研究综述 在英语世界,技术史作为一门学科建制,大约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其标志是鸿篇巨著牛津版《技术史》的出版(第1至5卷出版于1954-1958年,后两卷于1978年出版,第8卷总索引在1984年完成)。以及美国& …
很久没有写比特币相关文章了,之前是忙于毕业,但最近毕业之后倒不怎么忙,一方面是懒,最近效率低下,我正在调整回来,将会有一打积攒下来的文章要依次写出来。另一方面,关于比特币其实也没有太多可说的了,普及知识和基本问题该说的也都说了,所以一直也没有太大欲望新写什么。至于高潮迭起的各种所谓“二代币”,我也毫无兴趣,要喷呢别人又要说我不懂乱说,我也懒得钻研,所以就算了,捐钱的朋友们自求多福吧。另外近期看一些 …
(这篇书评是应邀写的交差之作,实际上我没有读通这本书,后半部分“揣测经济学”基本上没啃下来。可能和其后现代的写作风格以及中文翻译都有关系,当然我也没有找到感觉,所以以下的书评其实是不到位的,如果被我骗去读了别怪我坑……当然如果你读出感觉了欢迎来点拨我~) 揣测与媒介 亚马逊价: ¥20.10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 …
我的第一部“专著”终于出版了。这本书主要是基于博客上已有的一些文章的汇总,加了一些修改和串联,编成一部小书。 这部书从12年9月就开始准备,在当年年底就基本完稿,在吴老师的帮助下作为北大社公众素养读本出版,本来是准备博士毕业找工作时多一个业绩,不过经过缓慢的出版流程,最终到了这么一个非常尴尬的时间才印出来。正好是我毕业找工作也没用上,但也基本上算不了我博士后期间的业绩了,早知如此,不如再晚点出了。 …
按照吴老师,科学通史编史纲领主要应解决如何“通”的问题,除了时代沿革的连续性之外,我们还希望打通科学与技术、西方科学与中国科学,把它们放在一个大的整体框架下讲述。 我和胜利师兄、晋世翔他们讨论,达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首先是我们可以坚持“意向历史”的大旗,作为一个基本的辩护方案,当然,在阐释编史纲要的时候,没必要过多涉入其中的哲学细节。 大略上说,所谓意向历史,或曰先验历史,是从现时代 …
自古以来,哲学向来只关注纯粹的理念世界和宏大的终极问题,崇尚“无用之学”。而钱这种东西显然与主流哲学家的兴趣格格不入。即便是在当代哲学家开始将视线投向技术之后,货币这一独特的人工物仍然较少成为哲学家重点关注的课题。 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是一个例外,从《货币心理学》到《货币哲学》,货币是他哲学体系的焦点和枢纽之一。特别是大部头著作《货币哲学》影响深远,直至今日,只要 …
6月1日终于完成博士论文答辩,总算放下一桩大事,该逐步重建荒芜已久的博客了。先写两句答辩后的随感吧。 我的博士论文没有添加“后记”或“致谢”,直接是在结语的最后一段以反身考察的形式嵌入了一段对吴门师友的感谢。这一方面是我论文“自我缠绕”的设计,另一方面也是我不太想太刻意地在论文最后抒发一段感情。 之所以论文需要有致谢的环节,在我看来,主要是为了表达对口语环境的确认和尊重。因为论文凡是得益于任何书面 …
我正在申请去北师大跟田松老师做博士后。这个机缘还是很难得的,希望能够如愿吧。早在本科初期,我就读了田老师的书,比如《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 、《堂吉诃德的长矛》,田老师也算是我在科学哲学方面的启蒙者之一。当然在观点和风格方面我和田老师的分歧很多,所以后来基本上多是批评为主,不过田老师洒脱的性格和开放的心态还是很让人仰慕的,和他交流也非常痛快。这次有机会去帮他做博士后,我也不想只是建立一个名义上关系 …
本文也是比特人3月精华帖参选文,获得了2等奖,因此版权归比特人所有,不允许商业形式转载。我自家的博客是非营利性的,所以还是贴在这里。商业网站如需转载请与比特人联系,非商业网站请注明比特人的出处:http://bbs.btcm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364 —————————————— 我之前投了一篇参评作品,谈MtGox问题,以为是应景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