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pan>自由</span>

華文道白皮书2.1.1版

这两天一篇哀叹web3华人创业者的文章爆火出圈,刺激我提前把正在酝酿建设的DAO公开出来。 这篇文章的流行说明华人创业者寻求认同的需求还是很广泛的,所以其实做一个Chinese help Chinese的社区不难,难的是真的要发扬中华文化的积极要素,而不是在一个消极的负面的意义上理解何谓Chinese(非白人,非西方,非英语…)。犹太社区为什么强大,关键还是有信仰提供凝聚力。但中国人的特色恰恰是没 …

正视“复杂”——《大科学》书评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2-09-16 第3版 读书) ,标题改为“正视科学、资本、政治形成的“复合体” ——大科学时代,科学家不再‘独善其身’” 说起美国的科研环境或科技政策,我们通常第一个想到范内瓦·布什的《科学:无尽的前沿》,这是1945年布什给时任总统罗斯福的一份报告。该报告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应当给基础科学研究提供资金支持,但又必须尊重科学家的独立自主。 布什的报告确 …

行为历史记录的NFT化:价值回归意义

我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时候幡然醒悟,拥抱了元宇宙、NFT、Web3等新概念。但还剩一个新概念我一直有所保留,那就是DAO。 DAO指“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其实也是个老概念,记得刚接触比特币的时候,巴比特似乎就要搞DAO(或类似概念),后来导致以太坊分叉的The DAO事件我也见证了。 我的看法其实是比较一贯的:我觉得DAO是个好概念,但市面上看到的做法都不太对,但究竟该怎么做我也没想好。直到最近 …

天与

2022年4月1日11点39分,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了。是的,我有了个女儿~ 名字前些天起好了,就叫胡天与。 放心,我不会突然变成晒娃狂魔。在公共领域的文字不会过度私密化。这篇文章一方面是特殊的纪念,另一方面也是借着女儿的名字聊一聊某些一般话题。 我爷爷当年给我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天定”,无非是天命定当之意。不过最后没用上,大名是爸妈起的,拿了个定字给我做小名。我很喜欢爸妈起的名字,但爷爷起的名字我 …

历史意义还是现实意义——《科学:无尽的前沿》

本文发表于《书城》杂志2022年1月号 https://read.douban.com/ebook/337719818/?&dcs=provider-63699269-%E3%80%8A%E4%B9%A6%E5%9F%8E%E3%80%8B%E6%9D%82%E5%BF%97 发表时略有改动,此处贴原稿。 布什报告过时了吗? 范内瓦·布什的《科学:无尽的前沿》一书最初是1945年布什给罗斯 …

游戏及其使命

这篇是在《信睿周报》发表的封面文章,发表时稍有改动,此处贴原稿。这篇文章写于“鸦片论”之前,现在发出来倒也应景。但是在写作时我已经自觉收敛了许多讨论方向了,感觉写得不太畅快。本来准备再改一改放到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用,结果会议因疫情延期了我就也没再改,先转载出来吧。 1.如何定义游戏?——含糊的词条 什么是“游戏”?“游戏”似乎是三岁小孩都能理解的东西,孩子不懂科学,不懂政治,但对于“游戏”可谓无师 …

“闲暇”作为“责任”——为什么我们要批判资本主义?

最近拼多多又让996的话题热了起来,我说道:“加班是否合理是否合法如何计价如何处罚,这些问题暂且搁置不论,无论如何,我们首先应明确一个问题:加班与否与“个人奋斗”无关。因为我下班以后可以拼命学习,可以拼命兼职,可以投身公益……值得奋斗的事业多了去了,限制一个人只能为一个老板奋斗,这不叫奋斗,这叫奴役。”事实上相关奋斗、加班与自由的问题,我早前的文章已经说清楚了。 我这里再补充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 …

科学精神的成长史和人格统一性

今天受邀去做了一个关于科学精神的论坛,虽然主题发言就5分钟,不过我也准备了一些新的说法,在这里更充实地表达一下。 “科学精神”似乎包含了许多维度,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团结协作等等,如何理解所谓“科学精神”的这种多重性,这种多重性有两个原因,一是许多人太过随意,凡是“好”的品质都往科学精神里头塞;但另一方面,这种多重性也是颇有根源的,这是因为“科学精神”并不是在某一瞬间一下子凭空出现的,科学精神本身 …

关于瑞典气候少女(启蒙精神的沦丧)

这本来是随手写篇微博,但写多了,而且有些敏感词,就放到这里。   我对那个瑞典气候少女(Greta Thunberg)是非常厌恶的,不是因为她的观点或立场,而是因为她的年龄。有些事情未成年就是不该做,再早熟也不行。 比方说,一个天才少女你可以提前上大学,可以提前写书,但是对不起,你不能提前结婚,更不能满世界宣扬你的美好婚姻,哪怕你的婚姻真的很美好。 罢工、罢课、抗议和结婚一样,是每个成年 …

康德论“不可说谎”

我读康德主要还是纯批和其它有关形而上学的部分,伦理学部分读得不太多。当然,在学一般的伦理学时,会读到一些二手介绍,但一般也就是简单地讲一下所谓“绝对律令”,笼统地把康德归入所谓“义务论”的代表。我虽然研究不深,但是感觉这些乏味的总结很难展示出在康德文本中感受到的力量。 康德的“绝对律令”并不是真的某一条现成固定的绝对教条,而是指一种思维方式,反而是对教条的一种制约:凡是能奉为教条的,一定应是可以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