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现象学
AR眼镜与“缸中之脑”
谈背板——Beat Saber现象学
安吉会议选评
现代垃圾的形而上学基础(博士后出站报告)之讲稿
这是我跟田松老师做的博士后出站报告,说实话做得有些用力不足,很多有意思的环节都没能深入展开,但问题本身应该还是不错的。 首先来解释一下这个题目,我在文章中并没有明确点明这一标题的意思,而且一些行文或许会引起误解,我在看到吴彤老师的评审意见之后才注意到这一缺失,所以我的现场报告就从补救性的解释开始。 我这个“现代垃圾的形而上学基础”,显然是模仿了伯特的著作《近…
谈现象学(一)
最近看到祥龙大师的文章“什么是现象学?”,感觉大赞。他的这篇文章特别适合有一定西方哲学史背景知识,但又不了解现象学的人。张老师讲清楚了一些基本概念,也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些他个人对现象学的独到体验,可谓深入浅出的典范。 看过张老师的文章之后,我也忍不住想写写自己对现象学的理解,当然我的文章不可能和张老师相比,主要是为了厘清自己的概念。另外我争取写得更“肤浅”一…
技术的起源
这篇文章的缘起是我试图为即将写作的《技术通史》勾勒线索,而试图应用“意向历史”的策略。在讨论班上交流之后,我发现在4因果性之后还有许多逻辑缺环,本想补完再贴,然而现在感觉很难补充,恐怕需要整个重新整理才行,于是先把未完成的文章贴出来吧。 0.意向性 技术的起源是一个历史学和考古学的问题,但首先是一个哲学或现象学的问题。 当考古学家努力在原始人的…
西昌会议游记
一年一度的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又召开了,这次是在西昌举办,8月8号到13号,连头带尾开了五天,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操办下,玩得不错,吃得更好~ 这次住的酒店在邛海边上,绝对是历届会议中最好的环境,自助早餐和自助午餐也确实是五星级水准的。可惜几天开会和游玩都很紧凑,没有找出一段白天的时间在湖边逛逛,返程时总觉得没住够。 这次的参会人数据说最多,出去玩时开了两辆…
刀真的要飞起来切人了:人工智能与技术意向性问题
这是接着上一篇文章的补充。我本想把“技术意向性“作为这篇文章的核心概念,最后知难而退地放弃了,但毕竟酝酿了许久,总还是想说上几句想法。 7年前在南宁我第一次参加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当时有一个环节印象很深,我在当年的记录里也写到了: 吴老师谈论“技术中的意向性结构”,而靳老师不同意这样使用术语,他认为只有人才有意向性,而一把刀不会“自己飞起来切人”,因此只能说…
“人工智能”的现象学漫谈
这篇文章是为了今年的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准备的,酝酿了几个月,最后也没写成完整的论文,把随笔形式的文字交了差,这次参会人数太多,吴老师不准备每个参会者都讲论文,有些论文收录会议文集但不安排报告,我就更乐意凑合一下了。 论文写不出来,主要原因自然是花的时间不够,文献读偏了,啃了写关于“意向性”的资料,最后发现“意向性”水太深,驾驭不了。 对于这一主题我绝非懈怠,…
AR眼镜与“缸中之脑”
谈背板——Beat Saber现象学
安吉会议选评
现代垃圾的形而上学基础(博士后出站报告)之讲稿
这是我跟田松老师做的博士后出站报告,说实话做得有些用力不足,很多有意思的环节都没能深入展开,但问题本身应该还是不错的。 首先来解释一下这个题目,我在文章中并没有明确点明这一标题的意思,而且一些行文或许会引起误解,我在看到吴彤老师的评审意见之后才注意到这一缺失,所以我的现场报告就从补救性的解释开始。 我这个“现代垃圾的形而上学基础”,显然是模仿了伯特的著作《近…
谈现象学(一)
最近看到祥龙大师的文章“什么是现象学?”,感觉大赞。他的这篇文章特别适合有一定西方哲学史背景知识,但又不了解现象学的人。张老师讲清楚了一些基本概念,也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些他个人对现象学的独到体验,可谓深入浅出的典范。 看过张老师的文章之后,我也忍不住想写写自己对现象学的理解,当然我的文章不可能和张老师相比,主要是为了厘清自己的概念。另外我争取写得更“肤浅”一…
技术的起源
这篇文章的缘起是我试图为即将写作的《技术通史》勾勒线索,而试图应用“意向历史”的策略。在讨论班上交流之后,我发现在4因果性之后还有许多逻辑缺环,本想补完再贴,然而现在感觉很难补充,恐怕需要整个重新整理才行,于是先把未完成的文章贴出来吧。 0.意向性 技术的起源是一个历史学和考古学的问题,但首先是一个哲学或现象学的问题。 当考古学家努力在原始人的…
西昌会议游记
一年一度的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又召开了,这次是在西昌举办,8月8号到13号,连头带尾开了五天,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操办下,玩得不错,吃得更好~ 这次住的酒店在邛海边上,绝对是历届会议中最好的环境,自助早餐和自助午餐也确实是五星级水准的。可惜几天开会和游玩都很紧凑,没有找出一段白天的时间在湖边逛逛,返程时总觉得没住够。 这次的参会人数据说最多,出去玩时开了两辆…
刀真的要飞起来切人了:人工智能与技术意向性问题
这是接着上一篇文章的补充。我本想把“技术意向性“作为这篇文章的核心概念,最后知难而退地放弃了,但毕竟酝酿了许久,总还是想说上几句想法。 7年前在南宁我第一次参加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当时有一个环节印象很深,我在当年的记录里也写到了: 吴老师谈论“技术中的意向性结构”,而靳老师不同意这样使用术语,他认为只有人才有意向性,而一把刀不会“自己飞起来切人”,因此只能说…
“人工智能”的现象学漫谈
这篇文章是为了今年的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准备的,酝酿了几个月,最后也没写成完整的论文,把随笔形式的文字交了差,这次参会人数太多,吴老师不准备每个参会者都讲论文,有些论文收录会议文集但不安排报告,我就更乐意凑合一下了。 论文写不出来,主要原因自然是花的时间不够,文献读偏了,啃了写关于“意向性”的资料,最后发现“意向性”水太深,驾驭不了。 对于这一主题我绝非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