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欧几何对先验论有利?
非欧几何一般被认为是对康德先验论的“致命一击”。我在早前的文章中对这一过分简单的想法表示了怀疑。但最近偶然地又琢磨这个问题来,竟冒出一个更为大胆的念头——非欧几何的发现是对先验论有利的! 要注意康德的先验论既非经验论也非唯理论,康德并不是说在人的先验直观中找到几条公理然后就能把客观世界的真实状况推导出来了。康德回答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人类关于这个世界的经验是不确定的、不可靠的,那么为什么人类可以 …
比较随意的学术写作,随想或杂文之类。
非欧几何一般被认为是对康德先验论的“致命一击”。我在早前的文章中对这一过分简单的想法表示了怀疑。但最近偶然地又琢磨这个问题来,竟冒出一个更为大胆的念头——非欧几何的发现是对先验论有利的! 要注意康德的先验论既非经验论也非唯理论,康德并不是说在人的先验直观中找到几条公理然后就能把客观世界的真实状况推导出来了。康德回答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人类关于这个世界的经验是不确定的、不可靠的,那么为什么人类可以 …
一直想写篇文章向师弟师妹们介绍科学哲学,但几次动笔都半途而废,希望今天能够坚持写完。我不再指望在本科阶段找到科学哲学的同道了,但是即便是不选择科学哲学这一方向的同学们,我也希望稍许减少一些科学哲学所受到的许多误解(暂时以我的理解为正解,我的理解当然也可能是误解,看着办吧),也希望借机表达一下我对我所选择的方向的理解。 首先,要记住大物理学家费曼的一句名言:“科学哲学对于科学家,就像鸟类学对于鸟那样 …
洛克是经验论与自然神论的代表人物,而经验论、自然神论,再加上培根科学(即实验科学)三者,构成了近现代思想的基本倾向——准确地说,这三者乃是同一股思潮分别在哲学、神学与科学中的三个侧面。 理性与自由是洛克宗教观的关键词,当然,它们同时也是近现代思想的主线索。洛克将理性至于启示之上,他认为凡是理性可以提供确定知识的地方,信仰就不要干预,如果信仰僭越了界限,就必然导致狂热。只是在那些理性不能确认,而又并 …
最近一直想关于这个问题重新梳理并再次声明一下我的立场——我仍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一点,自我入党以来从没有变——我以一个特立独行、桀骜不驯的思想者为理想,只要我一天没有退党,一天就仍会坚持这一点,功利和地位都不可能成为我留在党内的理由,我之所以是党员,只是因为我确实自诩是个马克思主义者。 那么,我怎么是马克思主义者呢? 当然,一条主要的理由是,因为我是党员。……这似乎是颠过来倒过去说了句废话,其实 …
http://blog.sina.com.cn/u/485ea879010007ko 转江晓原老师的一篇文章:科学带来的问题都能靠科学解决吗? 2007-03-30 21:16:43 科学带来的问题都能靠科学解决吗? ——与位梦华教授商榷 江晓原 http://www.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733001117574176097.html 科学时报2007-03-3 …
很显然,我对宗教的兴趣和关注不限于基督教,也包括其它宗教,还包括宗教这个概念本身。 追根溯源,我最早开始关心宗教问题是在高中,那时候我就对当代社会的“信仰危机”有过思考。在当时,我感叹当代中国的信仰缺失——儒家文化被摧毁而马克思主义也被冷落。那时我还自诩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奇怪的是,至今我依然自诩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过些天有机会我会再来全面地重申和重释我是维和及如何自称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但 …
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几乎同时地发生和开展——人们早就发现了这一明显的事实,并试图猜测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弗兰西斯·培根开始,许多人倾向于把对科学的礼赞作为论证新教优越性的一部分。这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之间显然存在某种关联,但这种关联究竟如何发生?又是在多大程度上与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差异有关?本文将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最初步的考察。 一种最保守的结论是:新教就阻碍性更小这一方面 …
影视鉴赏课的老师和助教多次暗示:考试时会有一道影评题。考虑到老师也多次表示题目都比较开放,大概不至于到时候指定某一部影片来写,但助教也暗示过应该在本学期课堂上看过的电影中准备。选来选去,我还是选这一部准备吧,如果到时候题目出得阴险(比如只能写对中国电影的评论之类),那就只能自叹倒霉了。 《疾走罗拉》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电影——反传统、反深度、颠覆和解构、摇滚化、超现实等等,其剪辑、拍摄以及利用电脑技 …
摘要:在本文中,作者试图论证:在当代,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已与(大众)媒介密不可分——关于全球化问题的探讨,不仅不可能在忽视媒介技术的情况下深入地展开,进一步说,全球化的进程与媒介文化的扩张几乎可视作同一回事。作者认为,媒介文化的意义在于媒介本身作为一种文化,而并不是媒介所传播着的信息。在正文部分,作者列举了沟通和交流方式;物质实体/产品;政治/社会秩序;娱乐;价值观;对世界的认知;成长环境 …
首先,明显地,近代科学与希腊古典科学都是关于“自然”的探索和研究,即自然哲学或自然科学。但这同时是两者间最基本的差异所在——近代与古希腊对“自然”这一概念的理解是非常不同的。 在古希腊,自然一词并没有近代“自然物的全集”这样的意思,而是“本性”的意思,按照亚里士多德,即“自身具有运动源泉的事物的本质”。不过“自然的发现”意味着相信一个独立于观察者而“自己如此”的、可被客体化的世界,这一点又是近代与 …
《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7日 12版·理论周刊 http://www.gmw.cn/01gmrb/2006-11/27/content_513411.htm http://www.gmw.cn/01gmrb/2006-11/27/4453_b.htm 在我国,哲学普及工作曾经受到高度重视并产生过巨大影响,当然其中也存在某些问题和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哲学地位的变化,哲学普及工作不再 …
全球化问题的课程终于轮到ZW报告了,眼看下一周就到我了…… 今天的话题,感觉与我上回关于“存同求异”的发言以及下次将要讲的媒介文化问题都能联系上。 ZW没有展开论述的一个最基础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文化自觉?为什么要认同自己的文化?在我们这些“食古不化”的人眼里,我们亟需复兴日趋衰微的文化认同,但对于那些时尚的新世纪的新人类们看来,既然传统文化确实衰微了,看起来跟不上时代了,那又何苦要把它拾回来呢?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