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轩

[美]乔治•马斯登:《认识美国基要派与福音派》

[美]乔治•马斯登:《认识美国基要派与福音派》 星定 发表于 2007-01-26 00:20:35 [美]乔治·马斯登:《认识美国基要派与福音派》,宋继杰译,陈佐人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5月 导论第1页 基要派就是对某些事情怒气冲冲的福音派信徒。这似乎简单,却极为精确。杰瑞·法尔威尔甚至将它作为基要派的一个生动的定义。 导论第4页 福音派的基本信念包括(1)宗教改革关于《圣经》最终权威的学 …

张力即和谐

“张力”一词在学术讨论中经常出现,不过作为一个术语而言,它毫不深奥,直接作字面理解即可: “张”就是某种“紧张”的状态。设想一根橡皮筋,或者最好设想一根绷紧的琴弦,那就是“张力”了。 和谐一词最适合形容音乐。于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只有当琴弦处于适度的张力下时,它才可能奏出谐音。如果张力过大,琴弦崩断,或者张力过小,琴弦松弛,都是演奏不了的。 许多成对的范畴,如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保守与激进等 …

[美]乔治•O•阿贝尔 等著:《科学与怪异》

[美]乔治·O·阿贝尔等著:《科学与怪异》,中国科普研究所组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9月 这本书是在孔夫子上淘到的旧书(书品不佳,似乎是浸过水的,不过不影响阅读)。 这本书是诸多科学名家为反击神秘主义科学而写的,涉及占星术、水怪野人、灵学、特异功能、巫术疗法、百慕大、外星人、UFO等各流行的神秘主义科学学说,除了各领域的一些专业科学家外,作者中包括马丁·加德纳、阿西莫夫、卡尔·萨根等鼎鼎大 …

[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

[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吴燕莲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这本书也是我恨不得把全部都摘记下来的那一类,强烈地推荐!不过,由于之前已经“小古季度推荐”了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就不把这本也定为“季度推荐”了。 与《娱乐至死》一样,《童年的消逝》也是以媒介批判为主题的,不过视角却并不一样——《娱乐至死》关心的是理性与思考的逝去,而《童年的消逝》则关心的是纯真与游戏的逝去。事实上,这两股 …

[日]山崎茂明:《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篡改•剽窃》

[日]山崎茂明:《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篡改·剽窃》,杨舰程远远严凌纳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这本书还算不错,不过与八面风丛书的那本《背叛真理的人们》相比恐怕还是逊色许多。 正如这两本书的作者都表达过的那样,揭露科学家的不端行为绝非出于某种“幸灾乐祸”的心态,也不是像小报记者那样以揭露丑闻为娱乐。而是要正视问题,发起思考。 科学家不是神,是人总会犯错误,总会有贪欲邪念。但是,对科学家 …

[英]麦瑞尔•戴维斯:《达尔文与基要主义》

[英]麦瑞尔·戴维斯:《达尔文与基要主义》,张增一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这本书以前读过一遍,不过似乎没有做摘记。今天以很快的速度重读了一遍。 顺便说两句闲话:这套“后现代交锋丛书”内容上说起来都是很不错的,但……唉,这么小一本书,7万字就要用5.375印张,还要定12.8元!还有,金吾伦先生对文库写的总序和王治河先生的汉译前言当然很不错,一般说来字数也算不上过长,但是放在这么一本小书里 …

[法]埃米尔•诺埃尔:《今日达尔文主义》

[法]埃米尔·诺埃尔:《今日达尔文主义》,朱晓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看这本书基本属于凑数,如此薄的一本书我也没有完全通读。本书由关于达尔文主义的一组访谈组成,不过虽然是访谈式的,但读起来还是觉得有点枯燥,或许是我没认真读的缘故吧。 这本书是一个开始,这个寒假我将再读许多关于进化论的书,集中考察现代生物学与宗教的关系。这将作为我校长基金论文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我偷懒的话,我可以修改论 …

美]约瑟夫•马祖尔:《雨林中的欧几里德——一部故事化的数学简史》——★

[美]约瑟夫·马祖尔:《雨林中的欧几里德——一部故事化的数学简史》,吴飞译,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6年12月 新一期的小古季度推荐出现了! 这本书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令人惊喜、最与众不同的科普读物!哈佛数学系主任评论说作者“开创了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写作方式”一点都不为过,至少我从来没有读到过类似的科普写作方式! 本书的副标题和评论可能令人误会——以为这是一本类似“数学的故事”或“生活中的数学”那 …

[英]约翰•希克:《信仰的彩虹——与宗教多元主义批评者的对话》

[英]约翰·希克:《信仰的彩虹——与宗教多元主义批评者的对话》,王志成思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 第2~3页       神学和哲学对话的目的并非一定要达成一致——尽管这是对话者所希望的,有时也真的会达成一致——而是更确切地找出彼此的差异,并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问题,////——希克的对话观我很欣赏。 第32页&nbsp …

[英]约翰•希克:《理性与信仰——宗教多元论诸问题》

[英]约翰·希克:《理性与信仰——宗教多元论诸问题》,陈志平王志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第15~16页    P14 宗教语言用神话图式表达我们对神的理解,这些图式具有属人的特性,并受到文化的制约,这是一种事实,这一事实向某些人显示了下述可能性:在描绘神性实在的问题上,各大宗教传统的不同神话体系与其说是相互竞争的,不如说是相互补充的。 然而,在这样一种神学 …

对宗教学导论课的意见

早就想写点东西抱怨一下这门课了~~ 不过鉴于宗导给我85.5的分数,心中满足,也就不准备写了。不过今天看到助教在BBS上征求“批评性建议”,心血来潮之下就把原来想写的东西写下来了…… 首先声明,我对吴老师十分仰慕,这门课程也令我收获很多。我要提的意见针对的不是这门课本身的质量好坏,而是针对如何才是一门“导论”课更适宜的教学方式。 首先还是讨论一下“导论”课的目的和意义吧。 导论课面向的主要是刚刚进 …

《科学的灵魂》,《微积分之屠龙宝刀》,《失窃的收成》

[美]兰西·佩尔斯查理士·撒士顿:《科学的灵魂——500科学与信仰、哲学的互动史》,潘柏滔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读书计划的第一本书就令人失望——本书的主题无疑是我极为关注的,但这本书却并不出色(或许是由于我期待太高)。内容方面,这本书所描述的基督教对科学的推动或许在大众看来是奇异的,不过对我而言并没有读到多少新东西。关于科学与宗教的互动史还是布鲁克的《科学与宗教》、霍伊卡的《宗教与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