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轩

媒介文化的全球化

摘要:在本文中,作者试图论证:在当代,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已与(大众)媒介密不可分——关于全球化问题的探讨,不仅不可能在忽视媒介技术的情况下深入地展开,进一步说,全球化的进程与媒介文化的扩张几乎可视作同一回事。作者认为,媒介文化的意义在于媒介本身作为一种文化,而并不是媒介所传播着的信息。在正文部分,作者列举了沟通和交流方式;物质实体/产品;政治/社会秩序;娱乐;价值观;对世界的认知;成长环境 …

我所见到的基督教&我所理解的基督教&我理想中的基督教

我所见到的基督教 我在小学时就与基督宗教有了某种亲切的接触:我的小学前四年是在上海市四川南路小学度过的。这小学的校园非同一般,铁铸镂花的大门,顶上镂刻“天主堂”三个大字,门后便是操场,右手边一排红灰砖相间的三层罗马式建筑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而正前方庄严堂皇的竟是一座大教堂。虽然在整个小学生涯,我都没有进过教堂大门,但每日都在教堂和十字架下出操、上课,课间在彩色玻璃旁边玩耍,天主教无疑对我的成长有着微 …

在《罗马书》中,保罗如何理解耶稣的受难

在《罗马书》开篇就提到“这福音是神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我主耶稣基督。论到祂儿子,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我们从祂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祂的名信服真道。”(1:2-5)可以看到,耶稣的死与复活一是“应许”、二是“显明”,三是“恩惠”,四是教人“信”。下面我就以这些关键词为线索,讨论保罗在《罗马书》中对耶稣的受难得理解 …

近代科学与希腊古典科学的异同

首先,明显地,近代科学与希腊古典科学都是关于“自然”的探索和研究,即自然哲学或自然科学。但这同时是两者间最基本的差异所在——近代与古希腊对“自然”这一概念的理解是非常不同的。 在古希腊,自然一词并没有近代“自然物的全集”这样的意思,而是“本性”的意思,按照亚里士多德,即“自身具有运动源泉的事物的本质”。不过“自然的发现”意味着相信一个独立于观察者而“自己如此”的、可被客体化的世界,这一点又是近代与 …

略谈哲学普及(最终发表版)

《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7日 12版·理论周刊 http://www.gmw.cn/01gmrb/2006-11/27/content_513411.htm http://www.gmw.cn/01gmrb/2006-11/27/4453_b.htm 在我国,哲学普及工作曾经受到高度重视并产生过巨大影响,当然其中也存在某些问题和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哲学地位的变化,哲学普及工作不再 …

关于很全的天蝎分析

星座我是全然不信的,既不信服、又不需要,而且也不怎么好玩。但我承认它很“灵”,有许多地方说得很准,而且它给出的各种建议也大都无害,读读也好,当然我是没有兴趣读的,除非有别人提起偶尔会心血来潮看看。 星座很会利用人的心理,当我们看到一长篇分析时,如果其中有那么几段析“一针见血”,说得准确得令人吃惊,那么注意力便会被那些比自我介绍还要精准的段落所吸引,而更多的看来并不十分到位的分析,有许多也多是说的人 …

为什么要“文化自觉”?

全球化问题的课程终于轮到ZW报告了,眼看下一周就到我了…… 今天的话题,感觉与我上回关于“存同求异”的发言以及下次将要讲的媒介文化问题都能联系上。 ZW没有展开论述的一个最基础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文化自觉?为什么要认同自己的文化?在我们这些“食古不化”的人眼里,我们亟需复兴日趋衰微的文化认同,但对于那些时尚的新世纪的新人类们看来,既然传统文化确实衰微了,看起来跟不上时代了,那又何苦要把它拾回来呢?过 …

阿尔·戈尔 An.Inconvenient.Truth.2006.难以忽视的真相

阿尔·戈尔 An Inconvenient Truth 难以忽视的真相 强烈推荐这部影片。 关于全球变暖的纪录片。 由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就是当年与小布什竞选的那个)主演。 很震撼。虽然我已经对环境危机有一定认识了。但还是很受震撼。 对于某些对环境危机仍不为所动的和含糊其辞的人来说,真的是“有责任”看一看这部片子。  截图:上面那条线是通过南极永冻冰层考察的650000年来地球大气中 …

影视鉴赏期中作业

影视鉴赏期中作业 A、“征求意见”问题: 一、本课程难度与深度是否适宜?知识含量够不够?可举例。 感觉难度适宜,至于深度,由于没有其它更多的学习作为参比,不好说。通过这门课了解了电影的艺术和技术方面的许多知识,了解到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和一种“文化”,是非常特别的和重要的。相比电影艺术这一个大题目,一门通选课能提供的“知识含量”当然是远远不够的了,许多概念都只是匆匆提到一点而没有深入展开,但重要的 …

关于“民主”,胡乱先写一些。

本文属我有感而发,却在思路不畅的几天里,断断续续写的,条理很乱,而基本思想并未超过高中的水平太多,只是胡乱写写。 进大学以来,很少再讨论政治的话题了,而这正是在高中时的课间争论得最多的主题。 这几年我总说:“政治哲学,水太深……”。意思是精力有限,无能也不敢涉足。 不过,最近却逐渐感觉到:这水固是深,但最终还是避不开的。我既然要主张某种“多元主义”,又怎可能回避政治问题呢?作为科学哲学家的波普、波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在买书和读书中经常会出现某些足以被解释为“神秘”的经历:当我在某一段时期内想到一些问题时,突然在某一天逛书店时在某个平时很少留意的位置发现某本书,出于各种其它的冲动买下,回来翻阅时则拍案:“这不就是我正想说的东西吗?”仿佛那书就是我过去写下的,有某种类似天启的力量让我自己把它们再找出来…… 当然,其实没啥神秘的,无非是我逛书店实在太频繁了…… 这本书基本算得上是畅销书(当然没法和那些恶心书相提并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