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范畴和超文本的学术
基于WordPress的博客有无数好处,备份的功能、方便的维护、多样的模式选择和丰富的扩展空间,除了传说中的比较占服务器资源之外,实在是无可挑剔的。 对我来说,除了至关重要的可备份性之外,相比歪酷博客而言,WordPress还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革命:即分类方式的变革。 这个变革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从原先的线性条块分割的模式,变成了多重对应。也就是说,在歪酷,每篇文章从属且只从属于一个文件夹 …
技术史、技术哲学、媒介哲学等
基于WordPress的博客有无数好处,备份的功能、方便的维护、多样的模式选择和丰富的扩展空间,除了传说中的比较占服务器资源之外,实在是无可挑剔的。 对我来说,除了至关重要的可备份性之外,相比歪酷博客而言,WordPress还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革命:即分类方式的变革。 这个变革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从原先的线性条块分割的模式,变成了多重对应。也就是说,在歪酷,每篇文章从属且只从属于一个文件夹 …
回应网友问题:知识为什么会从“德性”变成了“力量”。有没有可能从媒介的角度来揭示这一转变的根源? 这个问题好~ 还真是可以从媒介角度来揭示的。 知识之显示的媒介,大致来说,从口语时代,到抄本,最后到印刷书。那么口语时代,显示知识的唯一或主要的途径就是言说,在演讲或争辩活动中知识得到显示。在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知识的显示总是关系着某些具体的个人,在交流和聆听的过程中,知识作为他身上展现出来的卓越品 …
海拉尔现象学科技哲学结束了,旅程算是比较愉快的,我还得写会议记录,头疼中……在回顾诸篇论文和各种行程之前先就我自己的文章做一些补充吧。 文章中本来是用眼镜为例说明把媒介作为媒介的反思方法,在吴老师课上报告时就有多人提出疑问,于是我再补了一个键盘的例子和一段说明,而我在现场举的例子是手边的麦克风——麦克风被运用的时候是被通过的,我通过麦克风讲话,听众听的是我说的话而不注意麦克风,而修理麦克风时我不通 …
跟随吴老师,我在博士阶段主攻的方向无疑是现象学的技术哲学,具体来说,我的研究应该围绕“媒介现象学”这一主题来展开。 在媒介现象学这一主题下,我的研究可以以三个角度或三种方式展开,根据未来几年的学习和研究进展,最终的博士论文将限定在某一角度下选取恰当的题目撰写,在此研究计划中所提出的主题和角度只是研究的思路或切入点。 这一主题主要涉及两大学术资源,一是现象学哲学传统,以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为 …
如果做某些事情没有达成其预期的目的(而换其它做法就可能达成目的)就有可能后悔,如果做某些事情达成了预期的目的,但后来发现这一目的并不是自己真正希望的,那么也可能后悔。而做某些事情是不会为之后悔的,那就是其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或者说其目的可以在其过程中当场获得的事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游戏,还有交流。 当然,你可能因为沉迷游戏而后悔,不过那其实是因为当时没有去做其它许多事而后悔,而不是因为做了某些事儿后 …
说起来已经许多年没怎么接触算术了,即便在高中时,数学竞赛也并不注重加减乘除的运算,更不用说整个大学时期了。以至于昨天突然在猜数字游戏中大量处理数字时,顿然发现我心中的算盘已经生锈了,拨动每一粒珠子都显得有些迟滞,更糟糕的是许多珠子严重地松动,以至于手一滑就弄丢了准数。几个回合下来我的大脑就开始混乱不堪,半夜里又想起来打了几遍百珠,发现没一次打准了的,且速度也严重变慢,前50左右还好,到了70左右时 …
既然有那么多被拣选的同学都围绕这个马克思的人学来讲,我想关于马克思人学的总体思路,以及异化之类一些基本概念的梳理,大家会做得比我好。特别是马哲和西哲的同学,应该是驾轻就熟了。而我无论是从总体把握而言还是具体的文献精读来说,都是个外行,虽然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但在这里,如果其他同学能讲得更好,我就不必现丑了。 我倒不是谦虚,而是说既然是作为科技哲学专业的代表被选上来作这个报告,倒不如结合我们的专 …
最近的两篇论文感觉都写得有些“僭越”啊……前一篇关于安乐死的论文涉及关于政治和法学的问题,而这篇又涉及进化论,都是我还没有下力气啃的东西。虽然关于进化论的普及读物我实在也读了不少了,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预定将在大四第二学期开展,至于政治、法学和民主问题则更是计划在研二的第二学期涉猎…… 技术的进化论与生态学 引言 随着技术的力量在现代文明中的日益彰显以及人们对技术究竟是什么的反思,我们越来越确知:仅 …
说明: 1, 每位选课同学都要对照笔记和阅读材料认真准备,积极发言。这次问题讨论课也是一次测验,成绩将占期末总成绩的20%。缺课者按0分计。上课而不发言者按0分计。 2, 欢迎旁听同学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 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准备,但对于自己比较有兴趣、相关知识储备更多的问题可以重点准备。每个人都要就自己重点准备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做总共大约5分钟的陈述(这是给分的主要依据)。对其它问题也要有准备, …
今天的技术哲学导论课讲芒福德,他的观点很有意思。 芒福德批判了“人是工具的制造者”这一传统的人类起源说,以“人是符号/意义的制造者”取而代之。坚持唯心主义的人性观,认为人类的需要首先不是物质的,而是心灵的。他认为马斯洛所说的从生存、物质、温饱的需要一直到安全、审美、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顺序正好是颠倒的,人恰恰是先有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在任何一种物质需要中都渗透着在先的心灵需要。芒福德指出,心灵技术、 …
课堂提问的补充: 我的困惑源自我之前先听了吴老师在清华的讲座和看了吴老师“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发言的文字整理稿,再看马克思时,觉得非常非常熟悉,感觉马克思和吴老师讲得差不多! 首先谈一下我对马克思在《1844》中关于“人的本质”的一些观点的解读: 马克思说:“劳动的外化表现在……首先,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 …
摘要:在本文中,作者试图论证:在当代,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已与(大众)媒介密不可分——关于全球化问题的探讨,不仅不可能在忽视媒介技术的情况下深入地展开,进一步说,全球化的进程与媒介文化的扩张几乎可视作同一回事。作者认为,媒介文化的意义在于媒介本身作为一种文化,而并不是媒介所传播着的信息。在正文部分,作者列举了沟通和交流方式;物质实体/产品;政治/社会秩序;娱乐;价值观;对世界的认知;成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