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pan>胡翌霖</span>

[美]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美]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我一直把《童年的消逝》和《娱乐至死》推荐为”技术哲学”的最佳启蒙书,不过那两本书还尚未直白地讨论技术哲学,现在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终于有了中译,而这本书的论述事实上不再以媒介为主,而就是直接切入到“技术”了。读过这本书再回过头去看《娱乐至死》的思路和线索,就容易体 …

谁的责任?——摘一段案例

最近时而想起在《哲学的邀请》中的一段,还是把它摘录下来吧:   第113页        ……责任是自由的必然产物,是自由的对立面,或许就像休谟所指出的,责任还是对自由的要求的依据本身:行为必须是自由的,才有可能每个行为都有人来负责。主体有实施某个行为的自由,但却没有从相应的后果中脱身的自由。  & …

[转贴]天主教东正教有望统一 教皇为“第一主教”

http://news.qq.com/a/20071117/000772.htm 中新网11月17日电 分裂超过950年的天主教和东正教,为重新统一踏出非常重要一步,双方最近起草联合文件,首次同意教皇为“第一主教”,地位高于东正教的牧首。然而日后两教统一后,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无可避免会被削弱,相反东正教的普世牧首则可藉此加强对穆斯林国家的影响力,变相成为整个东正教“教皇”。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早前 …

科科论坛第43讲:法庭上的科学划界

北大科技史与科技哲学论坛第43讲 时间:2007年11月16日(周五)下午3:00-5:00 地点:承泽园科社中心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张增一(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主题:审判智慧设计论——‘多佛案’中的科学划界问题 评论人:任定成 虽然貌似没有激起多么激烈的讨论,不过今天张老师的讲座还是很精彩的~ 原先定的题目是“审判智慧设计论——‘多佛案’中的科学划界问题”,不过现场报告时题目改成了“法庭 …

只言片语第四集

l 所谓理论与实践的冲突,理想与实践的矛盾之类,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化解的对立。不过却不能简单地把这些对立等同于说哲学与生活的不可调和之对立,这不是一回事。本来,冲突、矛盾或对立这些问题本身,这些看法本身,就是个哲学问题。哲学渗透于生活,没有一丁点儿“哲学”的生活将不是人的生活。 l 前一段似乎是在《魔鬼经济学》中看到的一个案例,最近偶尔想起,还是很有意思的。大致是说在美国一家幼儿园的统计,说原先家长 …

本期音乐: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之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81

http://www.pierretristam.com/Music/bachbwv881-schiff.mp3 最近载到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APE来听,啊唉,巴赫到底是完美啊,难怪这《平均律钢琴曲集》被称作音乐史上的“旧约圣经”,肖邦甚至说这《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音乐的全部和终结” 。哎,呃,啊,嗯……我是说不出什么了…… 随便在网上找了一个(其实实在不随便,按照BWV846~893一个个搜,好 …

“人类中心主义”与作为罪之根源的“骄傲”——一个合作研究提案

上学期曾提到的团队合作课题(见团体研究可以考虑考虑)终于开始酝酿了。似乎说是科哲没什么人做,所以老师们大致计划支持一个政治哲学的,和一个宗教学的课题。由于需要优秀学年论文的作者带头,所以宗教部分基本上就是鸭梨了。大叔推荐我也加入宗教学团队,我是非常感谢的,当然,我究竟能不能加入,还要看他们的决定。 鸭梨本来想定一个调查海淀堂的课题,且不论这不符合要求,而且也不适合锻炼学术上团队合作的能力,好像只是 …

读书作为一种思考方式

这段文字是给《共青苑》的另一个栏目准备的,同时也可以算是前一篇“我与哲学”的延续。 在“我与哲学”一文中,我想说,我选择了过一种哲学家的生活,亦即执着地面对那些“大问题”,而不是逃避或自欺。但是,这种生活是如何可能的? 至少对我来说,我所理解的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成天冥思苦想(作“思想者”状),一刻不停地琢磨问题,如果是那样,那就太痛苦了。 事实上,想这样一个人静默地思考的状态在我的生活中也是极少 …

科科论坛第42讲:Science Matters(11月9日)

http://hps.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111 科科论坛第42讲:Science Matters(11月9日) 2007.11.07 北大科技史与科技哲学论坛第42讲 时间:2007年11月9日(周五)下午2:00-4:00 地点:承泽园科社中心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林磊(美国加州圣何塞大学物理系教授) 主题:Science Matters:最新最大的 …

我与哲学:恋爱篇

早在《共青苑》以“我与哲学”为题征稿之前,我已想着写一写这几年来与哲学接触的心得体会,当时大致计划分为三个部分:邂逅——恋爱——羁绊。现在要为《共青苑》投稿,不想写得又臭又长而让师弟师妹们不满,便先写这中间一篇吧。 所谓“恋爱”无非是指依恋和喜爱,严格说来,“恋”与“爱”两词是有相当的区别的——“恋”侧重于那些“已得”之事物,表示不愿分离、不愿失去,依恋、留恋、恋恋不舍……而“爱”则常常引伸出渴望 …

[美]丹尼尔•豪斯曼 编:《经济学的哲学》

[美]丹尼尔·豪斯曼编:《经济学的哲学》,丁建峰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38元 这本书是关于经济学的“方法论”,或者说对其如何作为“科学”的探讨。这本书展示了经济学与科学哲学的深刻关联,事实上我在阅读时时而会有读的是一本科学哲学导论,而不是一本经济学导论的错觉。 这本书的导言就几乎是一个对科学哲学的介绍,包括对休谟、康德、逻辑实证主义、波普尔、拉卡托斯、库恩、费耶阿本德、SS …

[转贴]三角形的地(Ceiling)

鸭梨的文字。 三角形的地 Ceiling @ 2007-11-07 09:25 http://ariela.ycool.com/post.2748610.html        未名上已经就三角地一事达成基本共识:三角地的被拆根本不是什么针对学生自由的预谋举措(像神话般的02年未名夺权一样),不过是领导们面对教学评估匆忙作出的决定,以此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