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随笔</span>

小古谈量子物理(口语版)——第一讲:读不懂的收获

小古谈量子物理(口语版) 第一讲:读不懂的收获 读书沙龙这个活动是期盼已久了,大家知道我是非常喜欢书的,首先是喜欢买书,其次喜欢看书。在学生中间我买书恐怕是最多的了,当然不是全当摆设,读得也不算少。 现在市面上的书实在太多了,烂书一大堆,不过好书也太多,要我从那么多好书里头挑两本推荐给大家,是非常轻松的。但是,要我花个把钟头专门介绍一本书,那就有些困难了,因为我读书是“书读头”,就是往往一本书拿来 …

人性和人的本质——以日常语言探讨

所谓“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人的本质即是指使得之所以人成其为人、称得上人而与其它东西区分开来的的根本原因。 所谓“人性”,词典上最一般的释义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智”。显然,例如生物学分类意义上的判断方法——例如说人是“两足无羽”的动物——并非哲学关心的问题。哲学意义上谈论的“人的本质”,除了从感情和理智这两个角度之外,还能包含什么内容呢? 可见,我们谈论“人的本质”,实质上正是 …

科学——从宗教的视角看

人类源自动物,甚至可以说,人类就是一种动物。 当然,人类并不止是一种动物,人类有其独特的长处,其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力量是动物所不能比拟的,理性的思维和判断是人类的特色。把人类仅仅视作一种动物,确实是有失偏颇的。 但是,以看动物的视角来看人类,考察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处,显然也是很有意义的。这有助于我们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人类的本性,以更宽容的心态来思考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者 …

自然科学的一些反事实条件句

构造两个反事实条件句,并思考反事实条件句与自然科学定律的关联是内在的还是表象的。要求所造的句子涉及自然科学内容,并尽可能富有创意或新意。 1、弗雷格:如果铁的密度小于水,它就会浮在水上。[①] 2、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第一个朴素的思想实验”:倘使一个人以光速跟着光波跑,那末他就处在一个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波场之中。(但看起来不会有这种事情!)[②] 3、霍金关于宇宙起源与“人择原理”的探讨:“如果在 …

科学说明说明什么?

有人说,科学的目的是提供说明,这大概没错,因为科学源于求知,求知源于“惊奇”,科学和哲学的共同起源是人类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因为追究“问什么”,才有了科学,而科学的最初目的确实是试图说明各种现象如何是可理解的。 科学说明的对象是“被说明句”——“为什么……”。那么,被说明句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呢? 有一种区分是将被说明句分为必然事件和概然时间,对前者采用D-N模型进行说明,对后者采取I-S模型进行 …

也谈郭德纲

我倒是爱听相声,但是对曲艺方面没有多少了解,更没有多少思考,本来是不必找这个主题写文章的。 不过最近开始觉得,好歹是学哲学的,该培养起对问题足够的关切感——对任意值得探讨的话题,只要下一定的功夫,马上也能扯出些意见来。 既然我一直希望朋友们在我的博客上对我所谈的那些并不被他们熟悉的话题发表意见,那么对于他们的文章,即便我是外行,也不妨扯上几句。我力图证明:什么话题我都能谈起来~ 包括友人在内,许多 …

关于“传福音与搞科普”

刘华杰老师在“传福音与搞科普”(http://blog.sina.com.cn/u/485ea879010002nu)一文中,将科学传播与宗教传播做了有意思的比较。 我感觉:正如宗教并不一定是可憎的,说科学活动类似于宗教活动,甚至说科学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种宗教,并不一定带有贬低科学的意思。倘若真以传福音的态度来传播科学,这份虔诚是值得尊敬的。然而,就像对宗教的迷信类似,许多科学的“信徒”只是在缺乏 …

因果性与科学说明

在讨论“因果性”时,人们时常有意无意地将其与“充足理由律”相混淆。充足理由律是相信对每一事件都存在着使它之所以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充足理由”,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强的说法,以其作为科学说明的基础,似乎起点过高。 那么,何谓“因果性”?我认为,一种较弱的说法是“事件之间的联系性”,即相信“任一事件的发生总是与另一些事件相关联。” 当然,也不宜把因果性混同为联系性,当我们提到因果性时,我们所指的事物之间的联 …

古希腊自然哲学与科学精神

一般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古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使科学成为可能。那么,古希腊哲学家的思辨理性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追溯那些特征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 古代科学史专家劳埃德教授认为,古希腊自然哲学之所以与众不同的两个重要特点是:“自然的发现”与“理性的批判和辩论活动”。[1] 劳埃德所指的“自然的发现”意思是“懂得区分‘自然’与‘超自然’”,认识到自然现象是有规则的、受一 …

从彩票预测说起

近两年,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点击网页,会发现形形色色的“彩票预测”节目日益火热,随着彩票业的兴盛,“彩票预测”这门“学问”热闹起来,一大批“概率学家”有了饭碗。 电视中的彩票预测节目一般紧接着彩票开奖后播出,我闲来无事时竟看过几期。专业的“彩票学家”很是厉害,他们可以花上几十分钟去“分析”前几期的号码,懂得利用计算机比较各号码出现的频率,而且经常能够以高超的灵感将各种信息组织起来——例如构造出一个 …

因果性、预感、自由意志、特异功能、科学说明

看电影《Final Destination》,思考什么是因果性?对于“预感”,能作出“科学说明”吗?“特异功能”能在科学认识论中得到辩护吗? 1、规律、因果性、时间 休谟指出,因果性只是一种“习惯”,他没有错。 当我们看到“2,4,6,8,___,……”,最迟钝的小学生也懂得怎样做这种找规律填数的题目,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在空格内填上“10”,稍微机灵一些的学生则会归纳出一条普适的“规律”来——“第n …

经济学迷信

经济学也是科学的一部分,经济学迷信是“科学迷信”的一部分,然而,经济学迷信有其独特之处。 在中国,不仅科学迷信非常严重,经济学迷信也最为突出。迷信的原因有二:一是对对象的无知,二是对象显示出了某种强大的力量。科学是如此,经济学更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展现了似乎是经济学带来的巨大力量,而公众对经济学的无知并不亚于对科学的无知。 与科学迷信类似,经济学迷信的影响也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崇拜”,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