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登·温纳:人造物有政治吗——古雴 译
这篇文章已有的中译版本载于吴老师编的《技术哲学讲演录》,由刘国琪师兄翻译,那个版本基本上准确可读,不过仍是有许多小问题。我在翻译时主要是自行译出以后再参照此译本校改,虽然是参照了现有中译本,总算是本人的第一篇完整的翻译作品,现在此课程分数已出,就把作业贴出来存档吧。 英文原文电子版可以参见:http://sts.nthu.edu.tw/tsts/trans/articles/ 人造物有政治吗? 兰 …
这篇文章已有的中译版本载于吴老师编的《技术哲学讲演录》,由刘国琪师兄翻译,那个版本基本上准确可读,不过仍是有许多小问题。我在翻译时主要是自行译出以后再参照此译本校改,虽然是参照了现有中译本,总算是本人的第一篇完整的翻译作品,现在此课程分数已出,就把作业贴出来存档吧。 英文原文电子版可以参见:http://sts.nthu.edu.tw/tsts/trans/articles/ 人造物有政治吗? 兰 …
江晓原的概念。说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是为政治服务的,天文异变对应着人间的异变,特别是王朝的异变。特别是日食之类的大事件,兆示着危机或失德。帝王须要赶紧检讨,祭告上天,乃至大赦天下,等等。 现代人知道天象是客观事实,甚至可以预言千万年后的日食时刻,那又怎么可能与人间的王朝时运相关联呢?而祭天只是一个空洞的仪式,它还有什么意义? 但事实上现代人并不是拒绝了空洞的仪式,比如开幕式、阅兵式、周年庆典,各种各样 …
说起来已经许多年没怎么接触算术了,即便在高中时,数学竞赛也并不注重加减乘除的运算,更不用说整个大学时期了。以至于昨天突然在猜数字游戏中大量处理数字时,顿然发现我心中的算盘已经生锈了,拨动每一粒珠子都显得有些迟滞,更糟糕的是许多珠子严重地松动,以至于手一滑就弄丢了准数。几个回合下来我的大脑就开始混乱不堪,半夜里又想起来打了几遍百珠,发现没一次打准了的,且速度也严重变慢,前50左右还好,到了70左右时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fdc0620100eb54.html 现在让我直接做肯定挂了,不过有机会我试着把这些题目都写一写~ 《科学技术史》硕士入学考题(2009-06-19 17:29:20) 2009年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和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学技术史”科目的考试题公布如下,供考生备考时参考,欢迎有志青年报考北大科技史或 …
今天带了三本小史类杂书,不过看着没啥感觉,或者说没啥心思看书。 早上带着这几天在我家借宿的老同学前来,午饭前离去聚会去了。byz在中午来陪我呆坐,稍后qy&zgz前来闲扯,稍后byz离去开会。傍晚zzg到来闲扯,稍后qy&zgz离去,我和zzg呆坐,稍后dr到来闲扯,最后dr走,zzg继续呆坐,临走前拿我的电脑打了二十分钟纸牌……(具体的闲话就不整理了,不过大致流程还是允许我记录一 …
前天写完的小作文“亚里士多德的触觉世界”是孙老师自然哲学原著选读课程的作业,这学期读的就是《世界图景的机械化》的前两部分。我应该说是扣着课程的主题而选题的。字数也控制在四千字,这对我而言比较难得。 这篇论文本身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不过我相信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各种有关因果性、实在性、现代性,以及所谓身体现象学等等之类的哲学问题背后都与“触觉”有着深刻的关联。 关于因果性问题,就是上学期“‘力’的机械 …
阅读一位哲学家,不仅要注意他字面上说了些什么,还要注意他文字背后潜藏着的情感和意旨。 这是解读哲学文本时的要领和乐趣所在。当然,就文本来解读文本:摘取出哲学家说过些什么,这是最初步的工序。然而你的解读若只是单纯地复述哲学家的说法,那么这种解读又有什么意思呢——我说的“意思”总是同时指“意义”和“趣味”。 如果说你能够把哲学家的思想用更简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哲学家自己为什么不这么干?为什么他 …
在谈论现代科学诸如“世界图景的机械化”[1]之类的命题以前,应当注意“世界图景”(world picture)这一概念非比寻常。在世界图景可能机械化之前,先决的一步乃是世界的图景化——世界对人类而言并非从一开始就成为一幅图象(picture),事实上,一旦世界理所当然地成为一张图片,无论这张图片是不是机械化的,人类知识的某种至关重要的变化便已经悄然发生。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世界图象并非从一个以前 …
哲学应是织网而不是制作锁链。是建立联系而不是划出鸿沟,是走向开阔的世界而不是埋入封闭的洞穴。 于是哲学家不想在自己或别人的面前,划出一道沟,或挖出一个坑,催着要做决定:跳下来,你是过来?还是不过来? 哲学家喜欢追问、反思,但从不逼迫。 追问是指,当我们迈进一个新的世界时,不满足于在门口徘徊,而是还要向深远处眺望、然后往前走,还要走下去; 反思是指,当我们走过了一段长长的旅程后,时而回头看看,数一数 …
今天没人来……我准备早退了…… 翻译完那篇作业,剩下的就是孙老师的论文了。今天拖了一堆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书来看,结果发现翻译完以后瞬间脱力,几乎看不进去,所以后半天几乎就是荒废了…… 忽然间怀念起和阿飞在蛋教自习的时光了,一个人发呆实在是越发越呆,更糟糕的是没有带耳机,连音乐都听不得,以至于似乎出现了久违的“烦躁”这种感觉……唉~ 速速度过期末吧。。 下周20号鉴于论文的进度未知,而且应该有老同学来 …
之前在“哲学与诗”一文中提到了这一句。这种说法的具体出处忘记了,大约是来自海德格尔,又或者是来自我对海德格尔的理解。当然,无论海德格尔说了啥,既然提了这一句,我总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在Unic的追问下给出了一些说明,既然超过一千字,就在博客上整理贴出: 当然这是一种模糊的说法。关键你看看啥叫“源始”的? 如果说理性是对概念的运用,那么怎样的运用是最源始的? 比如说我说一个命题,你要理解这个命题还需要 …
http://hyl510.googlepages.com/Jordi_Savall-Andrew_Lawrence-King-Th.mp3 一晃眼居然有三个月没有贴音乐了,除了懒之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耳机坏了致使MP3退化成U盘,一直懒得去修耳机或买耳机,造成听音乐时间严重缩减。另一个原因是最近想到要帖的一些音乐在网上都找不到链接。现在强征GooglePages自己上传,试贴一曲,以欢迎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