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pan>胡翌霖</span>

G·E·R·劳埃德:《早期希腊科学——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

G·E·R·劳埃德:《早期希腊科学——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孙小淳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第62~63页 尽管如此,有一点基本不同确实把大多数医学作家和哲学家区分了开来,而这一点不在于他们提出的理论类型不同,也不在于他们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在于他们进行研究的背后动机不同。…………与哲学家不同,医生面前终究有着一个实际的目标,如《论古代医学》的作者所说,医学是一门技艺,从业者在技艺上 …

医学与科学——关于中医是否科学问题一个联想

反思之前思考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我是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中了。这倒不算偏题,许多讨论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文章都会提到中医, 然而,陷入李约瑟难题的讨论并非回答“中医是否科学”的唯一切入点。事实上,支持中国古代有科学的人,也可能认为中医“不科学”或至少“不够科学”,在讨论中医是否科学的同时,由于视角的不同,还牵涉出的是中医是否是“科学的”——言外之意违反科学的东西应该废除;中医是 …

刘华杰:《殿里供的并非都是佛》(包括对李约瑟问题的随想)

刘华杰:《殿里供的并非都是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这是刘老师较新的一部个人文集,一样是非常有意思,这些书都是当“小说书”读的。 注意到在“文化传统对科学的影响”一文中,刘老师针对席泽宗先生关于“近代科学的兴起于希腊文明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的论点提出了反驳。刘老师指出:“近代科学的产生还不是一个简单的具体知识的积累过程,更可能是一种文化问题。近代科学是有复杂理论体系的…………这是一个 …

生活有无意义?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热爱这充满着美与丑的世界,对我来说,生命当然是有意义的,而且有着神圣的意义。然而,“生命有意义”这一信念于我来说是一条“公设”,是不讲道理的!并且就好比欧几里德的第五公设,或者更准确地说就比如逻辑学中的“排中律”类似——“P或非P”恒真,这难道还能有商量吗?然而直觉主义逻辑和某些多值逻辑的体系不承认这一点,而它们也能够自圆其说地构造起一套逻辑体系来,很难通过逻辑学本身的论证去 …

关于中医是否科学的初步想法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之前看过一组争论文章,对田松的说法较为支持。当然,这个问题要细想起来,是极其复杂的,无论是田松还是其他几位讨论者,往往也都没有把“科学”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交代清楚。我在这个问题上虽有思考,但并未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今天只是尝试着先写一些初步的想法,随后可能还会有所补充。 “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一问题,其实也就是在问“究竟什么是科学”。按照对“科学”这一概念 …

心理学对科哲的意义

今天去教务注册时顺口问了:说除了数、理、化、生之外,科哲方向要修的“自然科学类”课程还包括什么——比如说,计算机和心理学算不算?答复是:计算机可能算,但心理学显然不算。 而我曾问过读心理学的同学,被明确告知“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 在人们的印象中,心理学是和哲学放一块儿说的——在北大通选课中心理与哲学就归为同类,心理学系的所在地叫“哲学楼”——心理学应该是某种哲学、或者是某人文学科,至少也应算在社 …

新学期第一天/第三天/第四天上课简记

新学期第一天上课简记 星定 发表于 2006-02-20 22:12:01 1、刘壮虎:集合论 ——刘老师很可爱,与邢滔滔在黑板前慢步踱来踱去不同,刘老师是快步地跑来跑去……复印了教材,粗看起来似乎集合论的难度还是可以承受的。集合论是相当重要的,读科哲必须了解科学,不能对科学毫无理解就站在人文的立场玄谈是不可取的。理解科学可以从物理学史入手,但物理学的核心还是数学,数学游离于“自然科学”之外,但却 …

数学和逻辑学对科哲的意义

科学技术哲学的使命是对科技进行“反思”。以哲学的思考去探讨科技的含义、基础、意义、价值及其影响等等的话题。当然,展开反思的一项重要前提是需要对科学的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便是最资深的自然科学家,对于科学是什么的问题也不一定就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而跳出科学(狭义的)本身,在远处观察,比如通过社会学的、历史学的、传播学的、文化的、心理学的等等视角去反思,是极有 …

刘华杰:《中国类科学——从哲学与社会学的观点看》

刘华杰:《中国类科学——从哲学与社会学的观点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这本书以后还会再读的,主要是在这本书中,刘老师“搜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第1页 吴国盛的序言),“是本土科学社会史研究的一个可贵的尝试”(同上)。 有点可惜的是,“本书删去了一些暂时不适于公开发表的部分”(同上),文中许多官员的名字都用“×××”表示。我对那些隐藏的名字毫无兴趣,但是这些东西不得不加以隐藏这 …

关于“划界”的几则比喻——2006年寒假读书随感梳理之(一)

2006年寒假读书随感梳理 一、 关于“划界”的几则比喻 1、“纯水”与“汽水” 我们知道,人类永远也造不出100%纯净的东西,或许即便是上帝都造不出——假想中的“绝对真空”中也必然包含伴随量子涨落产生的虚-实粒子对。我们所谓的“抽取真空”,所得到的只是极端稀薄而已,永远不可能排除杂质;工厂制造“纯水”,顶多也就是99.99%多几个9罢了,而且制造纯水的工艺本身,往往还会给纯水中加入原先没有的新杂 …

2006年寒假读书笔记:引语/结语/目录

2006年寒假读书笔记:引语/结语/目录 去年为了写生态哲学的论文,在两个月内“解决”了117本书,貌似“凶猛”,不过实际上,除了十余本书是细读之外,其余大部分书都是读个头、读个尾、挑选相关段落扫上两扫,便算完事,并不扎实,那些读过的书将来还需要再读。而这个寒假我大改作风,绝大多数书采取“通读”方式,即保证眼睛扫过每一段话,无非是有的读快些、有的读慢些,再不持“横竖将来还要再读一遍”的心态,而是争 …

黄艾禾(采访):《漂移——北大学者刘华杰的故事》

黄艾禾(采访):《漂移——北大学者刘华杰的故事》,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今天在国林风偶然间看到的,在读书计划之外,嘿嘿~~ 咳咳~~有没有刘华杰的粉丝啊~~?这本书好可爱的!呵呵,我不是任何人的粉丝,不过我是非常欣赏刘老师的~~ 第4页 记者:我从一份报纸上看到,你小时候家住在长白山的一个小山沟里? 刘华杰:全称叫“吉林省通化市鸭园公社四道江大队坝壕七小队”。我家还不是在小队的聚居区,单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