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性、预感、自由意志、特异功能、科学说明
看电影《Final Destination》,思考什么是因果性?对于“预感”,能作出“科学说明”吗?“特异功能”能在科学认识论中得到辩护吗? 1、规律、因果性、时间 休谟指出,因果性只是一种“习惯”,他没有错。 当我们看到“2,4,6,8,___,……”,最迟钝的小学生也懂得怎样做这种找规律填数的题目,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在空格内填上“10”,稍微机灵一些的学生则会归纳出一条普适的“规律”来——“第n …
看电影《Final Destination》,思考什么是因果性?对于“预感”,能作出“科学说明”吗?“特异功能”能在科学认识论中得到辩护吗? 1、规律、因果性、时间 休谟指出,因果性只是一种“习惯”,他没有错。 当我们看到“2,4,6,8,___,……”,最迟钝的小学生也懂得怎样做这种找规律填数的题目,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在空格内填上“10”,稍微机灵一些的学生则会归纳出一条普适的“规律”来——“第n …
经济学也是科学的一部分,经济学迷信是“科学迷信”的一部分,然而,经济学迷信有其独特之处。 在中国,不仅科学迷信非常严重,经济学迷信也最为突出。迷信的原因有二:一是对对象的无知,二是对象显示出了某种强大的力量。科学是如此,经济学更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展现了似乎是经济学带来的巨大力量,而公众对经济学的无知并不亚于对科学的无知。 与科学迷信类似,经济学迷信的影响也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崇拜”,二 …
茗子要我评论一下这篇文章http://blog.sina.com.cn/u/4836a351010002id#comment,看到“张维迎”+“改革”这两个关键词,实在是勾起了许多很久以前的心绪。 摘录评论如下: 我不想做多少评论,因为我自没进北大起第一个鄙视的北大教授就是张维迎,在此强烈的特殊情绪下,我不能保证我有冷静的判断。 北大不是渣,但再好的地方里面也会有渣,张维迎是渣。 我经济学不太懂, …
“一片漆黑!” 据说我第一次说这句话时,着实把我妈惊了不小,同时喜悦不已。 当时的情形我都记不得了……嗯,大概是在我三岁的时候吧。 大概是我妈背着我走下楼梯时,没有灯,暗得很,不知何故我突然就喊出那句话来。我说出那话时,我妈心想:乖乖不得了,这孩子话还没怎么学会说,就已经会说成语了啊!唔,有前途,要好好培养! 从此妈妈开始大力教我学成语 …
一个简单的说明 摘自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11857.html 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型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亦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当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为强烈,造成我们所见到的彩虹。造成这种反射时,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 …
除了“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我想是否还可以提一个“敬畏科技”。 对于科学主义者而言,对待科技是“敬”有余而“畏”不足,他们将科技看做是人类自己的力量,他们“崇拜科技”,事实上就是自我崇拜、是对自己力量的盲目自信,他们的“敬”其实也没有包含真正的“敬重”,因为他们不懂得真正的“谦卑”,而他们又沉浸在对科技所显示的强大力量的膜拜中,忽略了力量越强的东西,越是危险。 而对于极端的反科学者 …
科学定律中感悟人生道理 缘起 很早开始就计划写一部长篇的“科学与价值”的论文,不过完成整篇论文不知要到哪年,总之至少要到读研究生时吧,因为这个话题起码要写一本书出来,而且还需要许多的积累。哲学不仅仅是认识论,更不仅仅是语言分析,哲学至少应该包含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价值论三部分,所谓“科学哲学”,当然也不应该只包含“什么是科学”,更不应该只讨论“科学如何认识”或“科学如何进行说明”,除了追问“科学究竟 …
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李汉秋、魏明伦等提出,应将中国的教师节由当前的9月10日改为孔子诞辰9月28日。关于孔子与中国教师节的话题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事实上,中国台湾很早就把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在中国大陆,改定教师节的呼声也绝不是今年的两会才热闹起来的。在去年9月,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全球和平联盟和平大使,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理事)胡星斗先生就发起并提交了《关于将世界第一教育家孔子的生日确定 …
和ZW说起我可以找我博客上的现成文章放在《共青苑》里,ZW说“饶了我们吧~” 唉唉……我的文章大家真的那么不能忍吗?颇受打击的说~~~我博客上大多数完整的文章都只是随感罢了,说我这点文章“太学术”实在荒唐,这些随感写得都很随意,离“学术”的水平还远着呢。当然,是不是文章的质量太差以至于上不了《共青苑》我就不太清楚了,自己的文章自己是很难判断优劣的,作为主编我本是不想用自己的文章的,但现在稿子不够多 …
[美]亚历克斯·罗森堡:《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刘华杰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第一章 1 本章从一个潜在有争议的哲学定义开始。请为哲学提出另外一种定义,要求定义能够揭示这一领域中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美学等不同部分的统一性。 本章开头处的“定义”是:“……科学哲学必然是哲学家和科学家共同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根据这种定义,哲学主要考虑科学目前不能回答或者也 …
“中医是否科学”这个话题牵扯太多,其中涉及的每一个“小话题”都足够大!在谈论之前,不妨先反思一下。究竟在对这一问题本身作何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探讨的,如果大家的着眼点就不同,以各自不同角度探讨问题,很容易纠缠不清。我觉得,关于“中医是否科学”,至少将有四种不同视角: 第一个角度就好比说心理学是否科学、星占学是否科学、中国古代的“天学”是否科学等等类似,问的是“中医是否一门科学”。对这一点的回答可以是很 …
今天终于竟然通读了一篇民科的论文:http://hk.netsh.com/eden/bbs/6214/html/tree_7386694.html 唉唉,每一部民科的论文都是经典。民科相当有特点,他们做的一阶研究乱七八糟,不过对他们的二阶研究倒是挺有意义。自高中里读《四维力学》以来,再一次由于机缘巧合接触到一篇完整的民科文章,重温一下也好,好在我还记得民科是什么回事…… 下面先摘录一些搞笑点的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