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pan>胡翌霖</span>

在没有遇到困惑时,人只是按直觉和感性行事足矣;当遇到迷茫时,便要诉诸理性;当遇到理性仍解决不了的困惑时,便只得又诉诸直觉和感性了。

在没有遇到困惑时,人只是按直觉和感性行事足矣;当遇到迷茫时,便要诉诸理性;当遇到理性仍解决不了的困惑时,便只得又诉诸直觉和感性了。 什么时候开始必须使用理性,而在什么情况下又可以放弃理性,看起来是搞不清楚的;不过,一旦向理性求助,而理性已给出了确定的解答,此时若再想逃避,是很痛苦的;正如在理性没有给出答案时还固执地坚持在理性中追索那样痛苦。 一开始就留在直觉和感性中,从来不向理性求助行不行呢?当然 …

如何促进科技创新?

正如雷击是一个极其偶然的事件,是难以预测和把握的,但是,人们可以弄清哪种条件更容易诱发雷击。从而安置避雷针等设施以引导可能的雷击。科技创新也是不可预测的,但是人们可以努力营造适合创新的环境条件,促进创新的发生并且更有效地发挥创新的作用。 那么,何以营造有利创新的科技环境呢?我认为,这首先要求坚持某种“宽容”的态度。 宽容的态度适用于许多问题,此处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初步的讨论“ 对“失败”的宽容 …

不应否认科学的进步

我目前已基本确立了我的多元主义(或称温和的相对主义,最好的称呼可能是视角主义)立场,然而,正如在环境伦理学方面的“仇视人类者”绝不比“人类中心主义者”更可爱,科学哲学中的相对主义者若走得过于极端的话,在我眼里甚至也不如独断的科学主义者可爱。 一部分激烈的相对主义主张甚至否认了科学的进步,在他们眼里,科学只是不断地在不可通约的范式之间转来转去,什么趋近不趋近真理是说不清的,因此也不好说科学究竟是进步 …

远看像艺术,近看像宗教

有这样一种哲学体系,她的宏大与自洽无与伦比,而且不仅能有效地解释世界,也能显著地改造世界;凑近看来,她建基与最虔诚和最而纯洁的宗教情结;离远些看,她又表现出比任何绘画或音乐更为深邃与和谐的美感来…… 猜得到我想说的是什么吧~? 2006年6月9日 柏拉图咖啡馆 最新评论 zxr 2006-06-17 02:01:27  科学 zxr 2006-06-17 02:02:01  还 …

古派花生酱方便冷面~

最近食堂里推出了什么麻辣凉面之类的,实在不合我的口味,不由得怀念起加花生酱吃的上海冷面来,也不知道在北京哪里能吃到上海的冷面…… 正想着,偶然间买到一种方便面——南街村湿面系列之拌面——据说是非油炸,采取乳酸保鲜技术,所以面直接拿出来就湿湿的,可以不用热水直接拌来吃,世界真奇妙! 更奇妙的是我居然想到去买一罐花生酱,每次在吃这种拌面时自己加入花生酱,效果奇佳!简直比上海某些蹩脚的小吃店做出来的冷面 …

如何爱上数学

从未有什么东西,是我曾经爱上而后来又不爱的。哪怕还不是热爱,而只是曾经产生些许好感和兴趣的事也不例外,我的爱好总是越来越多。如大一时对哲学、心理学和转未名湖,大二时对宗教、科学哲学以及背唱藏传密咒。高一时对科普书、武侠书和哲学,高二时对历史学和回合制策略类电脑游戏、高三时对经济学、日本动画片和买书、初中时对物理学、小学时对数学等等。每一项曾经热衷的事都没有丝毫可能被我遗忘的迹象,当然,对它们的投入 …

科学与审判

培根认为,科学的目的就是“拷打出自然的奥妙”,对待自然必须“在她漫步时紧追不舍”,使她成为“奴隶”,“强制令她提供服务”。(本段来自网络,出处待考) 一 在这里暂不细说近代科学的“强奸”隐喻,而注意到“拷打”一词,更是对近代科学之特征的一个十分贴切的比喻。 在“强奸”隐喻中,暗示出科学的主体是“男性主义”,而自然则虽始终是“女性”,却从“母亲”沦落为“女奴”;科学研究的“方法”是“紧迫不舍”,科学 …

一定要闭关修炼一阵!

我的文章写得太多了!以我现在的积累,是不该写这么多的。需要收敛一下了。不用老师提醒,我自己也开始有所醒悟了。  这个时代的喧闹也反映在文字方面——我非常赞同,我现在写的这些东西除了交作业以及内部交流以外,主要是自己写给自己看,因为我感觉有些想法写下来与脑袋里空想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在写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对自己的想法看得更清楚。有时自以为想得挺清楚,写着写着会觉得完全不是那一回事;而有时候 …

对“突然演习悖论”的初浅分析

对“突然演习悖论”的初浅分析 星定 发表于 2006-05-21 20:45:48 不知道按这个思路写下去有没有前途……反正这个主题或者做暑期课“悖论研究”的作业、或者做现在的“逻辑哲学”的作业~ 不过要把这个文字写成象样的论文总还是要费点功夫…… 对“突然演习悖论”的初浅分析,(续) 星定 发表于 2006-05-25 17:24:18 但是无论如何我还是并没有真的消解了这个悖论。其实我所分析到 …

Roderick M. Chisholm: Identity through Possible Worlds: Some Questions

没想到逻辑哲学课程分配给我的读书任务是唯一找不到中文译文的…………甚至连英文电子版都很难找。 终于找到了pdf版的原文,http://www.jstor.org/view/00294624/di982797/98p0002q/0 自己用汉王文本王OCR识别了一下,初步校改后如下。搞成电子版后借助金山词霸读起来稍微方便一点点吧……不过还是好痛苦……   Identity thro …

科学与宗教参考书目加强版

   [奥]雷立柏/张衡,科学与宗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曹增友/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宗教文化出版社 [英]理查德·道金斯/盲眼钟表匠/重庆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英]麦克·阿盖尔/宗教心理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麦克·彼得森 [美]威廉·哈斯克 [美]布鲁斯·莱欣巴赫 [美]大卫·巴辛格/理性与宗教信念——宗教哲学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德]汉伯里·布朗/ …

科学哲学作业060519

1、T→O,O,所以T。自己用真值表验证。 这一推理显然是错的,“T→O为真”当且仅当“并非T真且O假”。当O为真时,无论T怎样,T→O总为真,所以O为真对判断T的真假并无帮助。倒是“T→O,﹁O,所以﹁T”这一推理是正确的。 但是,“T→O,O,所以T”的类比并不适合用来描述实际的科学说明。实际的科学说明通常还是较为严密的——虽然不是“绝对正确”,但至少一般来讲比这种明显错误的逻辑推理更值得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