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利和版权保护
这个本来是对博客http://mistgalaxie.blogspot.com/2006/09/gnu-gnu-gpl.html 的留言,结果发了好几次都发不上去,提示“We’re sorry, but we were unable to complete your request. ”不知何故。既然都写了那么多,不发浪费了,先搁在这里吧: 适当的专利和版权制度无论是在公正还是在实用角 …
各类文化评论,包括政治、经济、环保、教育等等问题。
这个本来是对博客http://mistgalaxie.blogspot.com/2006/09/gnu-gnu-gpl.html 的留言,结果发了好几次都发不上去,提示“We’re sorry, but we were unable to complete your request. ”不知何故。既然都写了那么多,不发浪费了,先搁在这里吧: 适当的专利和版权制度无论是在公正还是在实用角 …
在上海的最大好处是能享受空调,第二个好处是偶尔可以看看电视新闻。 刚刚看到两条新闻挺有意思。一是“中国博客第一案”,说是某大学副教授状告Blogcn,原因是在某篇博客上有人指名道姓地对他进行污辱和人身攻击…… 其实就是三五百字的一篇小日志,题目是烂书烂人什么的,说啊今天要考试啦,赶紧看教材啊,那本书好烂啊,那教授果然是人也猥琐书也烂啊。完了。也就是像一般大学生那样随口抱怨两句吧。坏就坏在一是指名道 …
题目当然没有写反。熟悉我一贯主张的或者听过杨子的中哲史的人不会觉得惊讶。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这句话现在颇为时兴,甚至许多人都在用“常言道”、“俗话说”来引用了。这是什么意思呢?从这句话被奉为“常识”这一点,看得出现今时尚中的某些特点。 “伪君子”当然是贬义词,如果说伪君子指的是口蜜腹剑、明里一套暗里一套,表面上冠冕堂皇背地里使尽坏招……那样的话“伪君子”当然做不得。 但怎么搞出个“宁做真小 …
小时候不喜欢体育运动,一方面是自己懒得动,另一方面觉得体育太“暴力”,比不上智力活动安静文雅。 小时候倒是喜欢下象棋,但一直不太理解的是——为什么象棋也算是“体育”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了解到象棋与体育的共同点,也越来越深地体会到了体育的魅力。 体育不仅仅是“锻炼”,更不仅仅是一种“暴力”。它可以与哲学、科学、宗教和艺术等等并列,成为“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在体育精神中孕含和体现 …
前一阵人大等高校校长提出政府对北大清华的政策过于倾斜的问题。 政府对于北大清华的偏重确实是很明显的,除了财政上的支持以外,主要体现在招生政策上的巨大倾斜。 招生上的倾斜在上海的高考制度上体现得很明显:在上海,北大清华是所谓的“零志愿”,与其它志愿分开取档,先算完零志愿的再分配其它。也就是说不填白不填。即便已经获得复旦、交大等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加分等优惠条件,仍然不妨碍考生填写零志愿,若被北大清华 …
许多人对所谓的“反科学文化人”十分不屑。有一条很简单的逻辑:那些嚷嚷着反科学的人自己也享受着科技、在用着电脑写文章,根本离不开科技,反科技岂不是虚伪得很? 这条逻辑貌似很有理?其实幼稚得很。 打个比方:我们每天都离不开自来水,但要是水质有问题,难道我们不应该指出和批评吗?是不是自来水公司可以有这个逻辑——“你批评自来水,那你能离开自来水吗?你一边享受着我们的自来水,一边还要 …
所谓“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人的本质即是指使得之所以人成其为人、称得上人而与其它东西区分开来的的根本原因。 所谓“人性”,词典上最一般的释义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智”。显然,例如生物学分类意义上的判断方法——例如说人是“两足无羽”的动物——并非哲学关心的问题。哲学意义上谈论的“人的本质”,除了从感情和理智这两个角度之外,还能包含什么内容呢? 可见,我们谈论“人的本质”,实质上正是 …
经济学也是科学的一部分,经济学迷信是“科学迷信”的一部分,然而,经济学迷信有其独特之处。 在中国,不仅科学迷信非常严重,经济学迷信也最为突出。迷信的原因有二:一是对对象的无知,二是对象显示出了某种强大的力量。科学是如此,经济学更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展现了似乎是经济学带来的巨大力量,而公众对经济学的无知并不亚于对科学的无知。 与科学迷信类似,经济学迷信的影响也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崇拜”,二 …
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李汉秋、魏明伦等提出,应将中国的教师节由当前的9月10日改为孔子诞辰9月28日。关于孔子与中国教师节的话题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事实上,中国台湾很早就把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在中国大陆,改定教师节的呼声也绝不是今年的两会才热闹起来的。在去年9月,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全球和平联盟和平大使,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理事)胡星斗先生就发起并提交了《关于将世界第一教育家孔子的生日确定 …
许多学者在提到“拜金主义”一词时,往往只是简单地把它当作一个“标签”——尤其是作为人文学者看来,“拜金主义”显然是坏的东西。这有点类似于“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等等,比如说一个思想有“唯心主义”倾向时,就等于是说这个思想有“糟糕的”倾向,而对于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的不可知论思想而言,这类批评几乎等于没说,简直可以不予理睬。同样地,对于拜金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者的批评,也要避免陷入类似的幼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