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福德关于城市史和城市规划的许多具体观点也许会有过时,但他对城市的本质及其意义的洞见却是绕不过去的。
芒福德从两个角度谈过城市是什么。他指出,城市是“一种贮存信息和传输信息的特殊容器”,是“社会活动的剧场”。
作为对照,我们可以看一看现代词典对城市一词的解释。如牛津词典说city就是a large and important town(一个大且重要的镇子),至于town,指的是a place with many houses, shops/stores, etc. where people live and work. It is larger than a village but smaller than a city(一个地方,有很多房子、商店等等,人们在此生活和工作。比村庄大但比城市小。)新华字典里的解释也是类似,“规模大于乡村,人口比乡村集中……”。
这些词条反映了现代人对城市的通常理解——它无非就是人们聚在一起的地方,至于人们怎么聚在一起,无非是规模和密度的问题,规模大密度高就叫城市,规模小密度低就是乡村了。但究竟人口密度多么大才称得上城市呢?似乎也没个标准。一个中国江浙地区的乡村可能比一座北欧城市人口密度高得多,这又怎么界定呢?
对“城市”这一概念的含糊不清,往深处说,其实反映了我们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的迷失状态。我们口口声声追求“现代化”,而现代化在很多时候基本等同于“城市化”,例如我们经常是以城市化的比率来界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但如果我们对“城市”一词压根就没搞清楚,那么我们所追求的“发展”究竟是什么?现代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岂不都是暧昧不明了吗?如果说城市无非是“人口比乡村集中”,难道说我们对现代化的追求,无非就是希望人类居住得越来越挤吗?
在某种意义上,现实似乎正是如此,现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似乎都只是朝向这一方向,水泥森林的居民们并没有感受到生活变得日益理想,反而要忍受的是越来越拥挤的交通,越来越严酷的竞争和越来越糟糕的环境。
现代化进程或者说城市的发展迷失了方向,变成了为了集中而集中,为了发展而发展,这正是因为人们只懂得从规模上去理解城市,而忘记了去追思城市之为城市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在芒福德的启示下,从历史和哲学上重审“城市”的来龙去脉,就是当务之急的事情了。
芒福德指出,历史学家(当然也包括一般人)通常只是从其物理外形或者说物质遗迹方面来考察城市的起源,把城市理解为那些有形的建筑物集合,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真正关键的恰恰是那些看不见的层面,即人的生活和交往。这些建筑和区域,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舞台。“剧场”因戏剧而成为“剧场”,剧场的中心不是座椅也不是幕布,而是戏剧。
剧场当然能把人聚集起来,但本质上说,人们在理应是因为精彩和丰富的戏剧而被吸引,从而聚集起来的,华丽的舞台和舒适的座椅这些物质结构也都是为了更适合于演出而布置起来的。然而在现代大都市中,这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被整个逆转了,人们只是为了聚集而聚集,舞台和座椅的设计也只是为了挤下更多的人而不再是为了演出的效果而考虑。戏剧也丧失了多样性,每一座“剧院”都千篇一律,只有规模大小的区别,但在城市文化或者说戏剧的内涵方面越来越单调雷同。
人们聚集到一起,原本是为了更充分地交流,拥有更丰富自由的生活空间。最初的城市往往以“市集”或“祭坛”之类的交流中心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人们之所以聚集,是为了互相交流。
而在现代大都市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农村更加贫乏,在农村可能一户人家好几亩地,而在城市可能半亩地上的高楼里就能住几百户人家,然而这几百户人家互相之间的交流可能比相隔几里地的两家传统农户之间的交流更少。既然如此,又何苦把这么多人集中在一起呢?
工业时代,城市的重心不再是市场或祭坛,而变成了工厂,而机械时代的工厂流水线恰恰是只需要单纯的人口聚集,而不需要人的交流的场所。在一个典型的工厂流水线中,工人们只需要像螺丝钉那样各司其职,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一言不发,就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工厂和市集、祭坛、学校、议会等等古代城市的关键场所一样,呼唤着人们的聚集,但是与它们不同的是,工厂只要求聚集本身,而不再促进交流。
所以说,人口越来越密集但交流却越来越贫乏的现代城市,是工业时代的特产。然而工业时代之后呢?当众包之类去中心化的生产模式取代了流水线模式,当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取代了机械和工厂,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轴心呢?城市又该如何发展?
那些围绕着祭坛而聚集起来的城市,在工业时代早已被边缘化了,那么被工厂流水线的逻辑城市,是否也将在信息时代被淘汰呢?
我们很难看透城市的未来,但无论如何,信息时代的城市应该要拨乱反正,扭转工业城市为聚集而聚集的悖谬趋向,让城市回归其“贮存信息和传输信息”的基本功能,以人的交流(而非单纯的聚集)为旨归。
很有意思。看到流水线那段话就想起“富士康的年轻人”这篇报导。在被机器利维坦践踏得粉碎的城市废墟之中,新的交往空间仍然从巨兽的爪缝中顽强地探出头来,未来信息城市的新形态或许就潜藏在这脆弱的萌芽中。
我之前有一篇写网瘾的 https://yilinhut.net/2012/01/06/3792.html 在中国特别沉迷网络游戏的人恰恰是他们的“现实世界”出了问题,而他们对网络的渴求恰恰提示了网络是一种解放的力量,有可能弥补被工业时代剥夺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