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反对“真维斯楼”

我不反对“真维斯楼”

最近隔壁的“真维斯楼”闹得沸沸扬扬,反对和嘲讽的声音比较多,不过我基本上反感不大。北大的三教早就冠名成“刘卿楼”了,但我们仍然管它叫“三教”,学校的课程表和通知也管它叫三教,无非是墙上多挂个名牌而已。清华的真维斯楼也完全可以继续叫做四教,对平常的教学和生活是没有妨碍的,问题只是有些人会觉得碍眼。

为什么觉得碍眼呢?觉得商业化?铜臭气?觉得大学精神堕落了?委身于商业公司让清华丢了腔调?

但是,向商业公司敞开怀抱真的就失了格调了么?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只是委身于政府,忠贞于国家拨款,就有了大学的格调了吗?

这和大学教授的商业化是两码事,如果说大学里的教授们成天不思学术,而只想着怎么赚钱,怎么替真维斯们打工,那么大学精神确实难保了。但现在只是借出大学某栋楼的一小片墙壁,让一家公司来捐点儿钱,这又关大学精神什么事呢?所谓大学之大乃大师之谓而非大楼之谓,一栋大楼的事情本来就无关痛痒。

大学精神是啥,独立和求知。这二点是稍微有一些矛盾的。因为求知的活动是需要钱的,像咱们哲学之类的文科还好,而在大科学时代理工科学问是需要大笔的资金的。但问题是,钱从哪儿来?

大学的资金,除了学生交的学费之外,无非几种来源:政府拨款、校办企业、社会捐助。社会捐助里头,要么是个人捐助,要么是基金会,要么就是企业捐助了。光靠个人捐助的话,毕竟中国的大富豪不多,能力和觉悟也都有限;基金会的话,因为中国国情的缘故,民间组织的成立和运作无比的困难,也不能指望了。靠校办企业赚钱的话,岂不是比靠企业赞助更铜臭?那么好了,剩下只能靠政府拨款了。但依附于政府就有尊严了吗?就够独立了吗?当然,如果这个政府是西方那样的,消极的政府,只管给你拨钱而不来管束你的话,那敢情是好。但众所周知,中国的政府是非常积极的,是家长式的。既然它养着你,它务必就要管好你。它会委派一整套党政班子来管理大学,它会安排一系列的教学评估来审查大学。你一所大学不好好地应付教学评估能行吗?如果你的经费完全依赖于政府的拨款?

我们从“真维斯楼”中看出了现在的大学在如何地讨好商业公司,但我们难道忘了我们的大学一直以来都在拼命讨好政府?而大学之所谓独立性,原本就不是在商业意义上的,而是在政治意义上的。是因为大学作为一个最有力量的“行会”,能够在市民社会和政府机关之间构成一个独立的力量。

要努力摆脱政府的控制,当然,我们可以期望政治环境发生改变。但大学是独立的主体,它不能只是消极坐那儿期待别人的改变,而总得试图在现有的环境下做些什么。那么一个可能的努力方向就是首先在经济上逐渐摆脱单一的依附,而要打开多元的来源,这样才不至于受缚于一端。从企业中打开财源难道不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吗?

那么企业是啥?我们也需要尊重企业,它们也是有腔调的,不是你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东西。你要它们来赞助,凭什么?人家不要求在你的行政班子里安插一批职员,人家也不要求成天对你的教学状况进行评估,人家也不要求教授们成天填表格申请资金,人家也不要求学生们大热天去长安街集训正步走……人家不就是在某栋楼的墙壁上印了几个字嘛?就这样我们大学就会被它控制了?就会委身于它了?我们能够忍受如此这般地委身于政府,但一家企业要求了这么巴掌大的一点儿事情都不能忍?这不是趋炎附势欺软怕硬吗?

当然,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决策是内部作出的,未经公示,未经师生讨论。但这也很正常了。要是哪项决策真的放出来公示讨论了(而不是放到“学生会”这个“组织”去讨论),倒是奇事了。但这个决策的结果毕竟是让企业等社会力量能够更多地被大学借用,总的来说,应该是个好的趋势。

2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