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刘苏里:欧洲咖啡馆——现代社会诞生的摇篮

zz刘苏里:欧洲咖啡馆——现代社会诞生的摇篮

现代社会的摇篮

http://dzb.sznews.com/szwb/content/2007-11/05/content_1628691.htm

■ 刘苏里(书评人,北京万圣书园创办人)

《咖啡馆里看欧洲》,余泽民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如果把你手中的这册书只看做咖啡馆导游图,选择便错了50%;把他当做休闲、消遣的一般读物,则又错了25%。

仁者见仁。我从书中读到的是,欧洲咖啡馆——现代社会诞生的摇篮。

所有的故事不需要我重复,你仔细打开书一页页翻下去,会同意我所言非虚。

咖啡馆的行走路经,很有意思。17世纪中叶,当它叩响欧洲大门的时候,我们知道,欧洲已近文艺复兴的尾声,英国“光荣革命”的号角已然嘹亮,随着它一国一城安营扎寨,我们听到的是欧洲现代社会的隆隆步伐,而欧洲现代社会的前导——思想、观念、哲学、艺术、科学,乃至报纸、股份公司、早期“互联网”,无不与它有着密切关系,咖啡馆几乎就是现代欧洲社会的摇篮。

是荷兰人把咖啡带到亚洲,继之在“明治维新”前夜,有着深厚荷兰味道的咖啡馆在日本生根,之后随着日本现代化的脚步,开花、结果。大正时期,是日本早期咖啡馆文化的鼎盛年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潮控制日本的时候,也是咖啡馆衰败凋零的日子。战后日本开启现代民主化进程,咖啡馆也随之兴盛。

历史记载,咖啡馆进入北美大陆,可追溯到18世纪上半叶,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正在此时打响,而现代美国正是诞生于咖啡馆议论国事的一帮不安分守己的律师、政治家和商人手里。美国咖啡馆迎来的第一个高潮,正是美国即将崛起为世界性强国的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初期。

咖啡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并不短,但咖啡馆历史则不长。可以证实的是,咖啡馆在上海达到它第一次兴盛状态,是国民政府在南京前后,中国饱经列强期凌、国内战乱息止之后,开始了现代国家建设的相对和平时期。那个时期,上海的咖啡馆里,出没过几乎所有在现代中国留下影响的文艺家、思想家、政治家、商人和记者的身影。

上世纪中叶,随着消灭旧有的一切,也消灭了咖啡馆和咖啡馆文化。神州大地,咖啡馆残留无几,整个社会大踏步迈向共产主义大食堂。

咖啡馆的再次复兴,大家都知道了,是在改革开放的上世纪80年代,而它大规模卷土重来,已是1997年以后的事情。

泽民君的《咖啡馆里看欧洲》,细致再现了咖啡馆与现代欧洲现代社会诞生的关系——这很吸引人,由此我走出欧洲,照葫芦画瓢地推及其他地区或国家,果然有启发。为何如此?打开泽民君的书,看看欧洲的例子,能够释疑。

而我更感兴趣的是,泽民君提供的公式,套在当今中国、进行一番四则运算或二元二次方程演算时,是否也那么灵验。

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咖啡馆,风起云涌的连锁店也好,聚沙成堆的独店一条街也好,大体兴起于最近十年,也正是中国大踏步拥抱全球化、经济加速跃进的十年。作为咖啡店的经营者,我亲眼目睹了咖啡馆里各种思想、观念的讨论与交锋,很自然地不免一问,最终促成现代社会诞生的思想、哲学、艺术甚至科学文化,是否最终也会诞生在小则几十平米大则几百平米的咖啡馆内?我多少嗅到了一点味道,一如咖啡的醇香与苦涩;我也听到了一些声响,如同夏季制作冰咖啡时发出的急促但令人陶然的爆裂;我也看到了一些景象,跟我读泽民君书中描述的几乎一模一样的画面,且每天不断重复……

50%的现代社会诞生记,25%的咖啡文化扩音器,25%的欧洲咖啡馆寻宝图——这便是泽民君大作的全部内容。反正,我是这么读的。

////——我总算明白为什么万圣书园一定要经营醒客咖啡了。不过不好意思啊,我没有选择去刘先生的醒客坐镇,或许待我走出了这座岛屿之后,我就要去找刘先生讨教讨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