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谈奥林匹克——闲话杂评

四谈奥林匹克——闲话杂评

l 之前几谈越扯越远,最后还是说说闲话吧。

l 奥运期间我在干啥?除了日常的新番动画外,基本上是全天开着电视看奥运,前半期是边看奥运边翻翻书,主要也就过了一遍《大问题》;后半期则是边看奥运边登健身车,成绩不错,最后几天里平均每天锻炼近三个小时,可惜奥运结束了,这两天锻炼量直线下降……一般中午起床吃一顿速冻水饺,晚上则自己做菜煮饭,隔三五天去超市买一次菜,另外偶尔犯懒叫几次外卖。

l 开幕式是相当成功的,除了刘淇的讲话有点让人发闷,一切都很精彩。当然,央视切镜头的人确实比较发指。

l 志愿者辛苦啊,看着开幕式里不停地跳的女孩们就知道了……唉,挥挥手就可以了嘛,何必要一直跳呢……

l 新闻频道的设计挺不错,如果不插新闻联播就更好了。不过新闻频道的解说实在让人郁闷,大概平均一分钟出一个错误,许多专项知识问题倒罢了,为什么总是把数字(人数、名次、成绩等)读错呢?

l 刘翔确实挺惨的,已经转贴了鸭梨的文字,我就不多说了。话说当天早上就有点不祥预感,很早(十点钟不到时……正常至少要睡到十一点多)就醒了,想着刘翔会不会出冷门啊就没睡意了,转念一想还是不用担心吧,最后决定去家乐福逛一圈,回家一开电视还真出事了……

l 冬日娜确实很发指……雷到史冬鹏自不必说,什么刘翔的转身是又一个伟大的超越云云,实在不知所谓。

l 何雯娜确实很漂亮……嗯。

l 埃蒙斯确实很神奇……爱因斯坦说了(现学现卖):“好的笑话不能重复两次”……

l 金牌榜排第一确实让人惊喜和激动。这成绩说是奇迹倒也正常,毕竟是举国体制加那么大人口撑着。举国体制本身不是错,只是凡事不可过度。举国体制所取得的成绩当然能够反映国力,但未必是国民体育活动方面的反映,而更是国家机器的组织和运转能力的体现,这方面中国确实是世界第一,当然这未必都是好事。

l 乒乓球没啥悬念了就没意思了,尽管平时的乒乓比赛经常会看,不过和奥运的其它项目比少了悬念果然就没意思啊。真希望佩尔森能拿个铜牌啊,尽管我之前是希望王励勤拿金牌的。

l 依稀记得听到解说员某次提到王皓和马琳都是北大的学生,真的都招进来了啊?无论如何,希望他们向邓亚萍学习,做大学生也要真做出些名堂来。

l 这次金牌51,银牌21,铜牌28,就差一枚银牌,不然真凑成512.2:28了。在某个QQ群上看到有人转发:“金牌51,银牌22,铜牌28,合起来是512228,汶川地震的时间,一分不差:5月12日2点28分 这不是巧合 这是在汶川地震中所有已经不幸丧生的同胞们对北京奥运的支持 中国加油!!! 把这则消息发给其他群;没有什么奖励 但这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乖乖不得了,几万阴魂也来加油助威了啊。为什么像一些莫名其妙和造谣生事的消息在QQ群上能够传播得那么快?为什么汶川地震过去三个月后一条都江堰找孩子啥的求助信息还能在那儿传?为什么那条艾滋针头的谣言从我刚开始接触QQ群开始换着版本传了四年?……在传播信息的时候你们都没人想过要替自己的行为负点责任吗?你们觉得顺手之劳地帮忙传播一下类似的消息很善良是吧?但你们为什么就想不到做一下同样是顺手之劳的事情:到百度上随便搜索一下,尽哪怕一点点的努力去略微核实一下信息的真假呢?金银铜牌的数量随便怎么顺手一查就能核实,为什么你们这些有精力打开一个一个群去传播的人却想不到顺手核对一下呢?不负责任、不负责任啊。(我所说、写的的和我所传播的所有信息是“负责的”,这意味着你总可以向我追讨它们的根据或来源。)

l 总有一些被经济学迷惑了头脑(而不是具有经济头脑)的人说办奥运是不是“亏了”,投资能不能收回啊之类。其实就按照一个经济广告投资来看待奥运会,它也无疑不会亏,何况奥运会不仅仅具有广告意义。奥运总投资四百多亿美元,也就是三千亿人民币,确实是巨大。不过想想一家大型的商业公司也能够花几十亿为自己的品牌做广告,这靠什么赚回来呢?对,最终是靠吸引更多的人买这种品牌的产品。那么奥运会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便是为“中国”这个标志做了一次广告。就像为“可口可乐”这个标签做了广告的效果可以使所有带有可口可乐标签的商品增值。要知道一瓶可口可乐上不仅有可口可乐这个标签,还有美国或“西方”的标志。而试想我不是为某一个具体的品牌做广告,而是为“中国”作广告,一切中国的品牌、中国的企业、带着中国这个标签的东西都会受益。这回报怎能用亿万来计?

l 当然奥运会的投入不仅仅是在打广告,相当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奥运后还是有用的。(只是不知道我们的乒乓球馆将怎么用……)

l 奥运会在政治外交方面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包括推动国内的体制向更健全、透明或民主(姑且这么说)方向发展。撒谎以后往往要拼命圆谎以保全面子,这便是情况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动力。

l 奥运会最重要的意义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你可以说它是奥运精神、体育精神、和平精神等等。但我说无非是游戏精神、欢乐精神、争胜精神。这些在中国文化传统都是较为缺乏的,中国的精神一直以来都过于沉重和严肃了。

l 最近空气确实好了不少。

l 罗格用了“无与伦比”啊?据查原文应该是用了“exceptional”,尽管我英语水平很低,不过窃以为这个词更适合翻译成“非凡的”,华丽一点的话可以选择“出类拔萃”,或者最高规格就是“空前绝后”吧。规格确实是比best还高些,但是和“无与伦比”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我们学哲学的一听到“无与伦比”大概就能想起安瑟伦和他的“本体论论证”,知道“无与伦比”这个概念是高的不能再高,够得上“神”的地位了。汉语中“伦”是辈分、等级的意思。就字面来看“出类拔萃”指的是在同类群体中拔尖,而“无与伦比”则是说不仅比不上,而且没法比,根本就级别不同、辈分不同。我想这个译法的规格确实高了些。

l 想到再续吧。

2008年8月26日

最新评论

  • 随缘

    2008-08-29 10:21:37 匿名 124.205.77.136 

    “开幕式是相当成功的,除了刘淇的讲话有点让人发闷,一切都很精彩。当然,央视切镜头的人确实比较发指。”
    据说奥运会开幕式的转播是按通行的奥运组织规则外包给一个中外合资公司操作,导播是个瑞典人。估计开幕式设计理念和导播镜头切换之间的沟通没有做好,甚至没有想到把这个环节当成一个重要问题来解决。后来在网上看到网友收集整理的导播没有表现出来的精彩画面,才发现大量的长焦和短焦镜头的切换没有完成,这真是一个严重的缺憾。

  • 随缘

    2008-08-29 10:27:21 匿名 124.205.77.136 

    比如,当整体画面作为单一文化要素需用远景定格时,导播却将镜头转去捕捉一个不知所云的细节;当飞天演员和画面上的独舞演员作为一个单一文化要素出现时,导播确没有给予一个大特写,我后来从图片看到光独舞演员的服饰颜色就用了N种;呵呵,真是有点浪费了老谋子的一片良苦用心和所有演员数年的心血。

  • 随缘

    2008-08-29 10:39:30 匿名 124.205.77.136 

    再比如,闭幕式的熄火作为一个艺术表现的重头戏备受关注,目前受到网友的砸砖也与上述导播的问题直接相关。熄火环节设计的妙处在于要善始善终地利用“一幅画”的开闭幕式核心创意,画面展开,开幕式点火;闭幕式的主题是“美好的回忆”,同样用用一幅画的打开,并在电子屏幕上回顾北京奥运会的整个历程。因此,熄火环节的核心创意大概是要用“合上一幅最精彩的画卷”来“遥控”整个熄火过程。当高空车上扮演外国运动员的演员,恋恋不舍地徐徐合上手中的画卷时,圣火“同步”缓缓熄灭。这个创意的核心体现,要求导播重在“合画卷”与“熄火”之间的多次镜头切换来展示两者的同步性。可惜的是,导播镜头一直固定在圣火的熄灭上,转回来时画卷已经合上,这还什么创意啊?不过,这么大型的活动,出点问题是难免的。只是组织者没有预先想到控制这些环节,有点可惜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