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ps.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183
时间:2007年11月30日(周五)下午3:00-5:00
地点:承泽园科社中心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刘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主题:科学史与科学的多元文化
评论人:苏贤贵
今天难得请到刘兵老师大驾光临,听众也很多,刘老师演讲富有激情,随后的讨论更是热闹。
刘老师先是讲了一些常识性的东西作为铺垫,随后主要以李约瑟为例并展开了一些进一步的讨论。刘老师指出李约瑟问题的关键在于李约瑟的提问方式完全是以欧洲科学作为参考系的。最后刘老师提到了萨顿的“金字塔模型”,即“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作为金字塔的三面,说是在底下看来互相距离遥远,而站的层次越高则发现彼此越是相近,到最后是殊途同归了。刘老师进而引用了“瞎子摸象”的隐喻,并且据此提出了科学之多元化的一种本体论模型。
更详细完整的演讲内容我就不整理复述了,这方面我也很不擅长……
刘老师自称今天的讲演可能有点“民哲”,这方面的重点大概在“本体论”这块。容易想见,这“瞎子摸象”的本体论成为后来讨论中的焦点。苏老师在评论时就质疑了这个瞎子摸象的比喻是否不太合适,后来刘华杰老师、吴国盛老师、孙永平老师等等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摸象问题提出了疑问。周老师、任老师和吴老师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和这个摸象本体论有关,所以我下面主要写一写这方面的讨论吧。
首先,“瞎子摸象”已假定了一个真实统一的“象”的存在,刘华杰老师提到,可能不是这样,或许你摸的是马,他摸的是牛,我摸的是个老鼠,大家摸的不是同一个东西。刘老师的回答是瞎子摸象只是个隐喻,不要把“象”具象化。不过我觉得这里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具象还是抽象地理解,无论具象还是抽象,瞎子摸象的隐喻至少有一条假定:那作为本体的象是统一的、自然的(自在的)。而“摸”(认识)的过程虽然会使得呈现在瞎子那里的印象各有不同,但却并不会改变本体,本体是自然的,“自己如此”的。这里涉及到的“自然的发现”以及其齐一性正是古希腊科学作出独特贡献的地方,而其它文化中对这些信念要么持否定态度,要么暧昧不明。
正如吴老师所说,一谈“本体”,一谈那个“象”,“一元模式”就出来了。刘老师也承认,在最终极的意义上(很玄的意义上)不妨假定“一元”。为什么要这么假定呢?刘老师说这是为了“心理安慰”,为了解除“心理障碍”。这种本体论模型是为了解释何以那些不一致的科学可以都是有效和可并存的。
但是这样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孙老师说到,这摸象的瞎子里头是否还有有得比较的,近代科学是不是正是那摸象摸得更好、更全面的?刘老师仍是说不要把象具象化,近代科学的成功或许不一定要理解为其本身的优越,而是有其它的外部因素等等。我觉得这摸象的之间的比较确实是个问题,如果说不同的摸象者之间可以产生沟通和共识,比如我摸了半边象屁股,你摸了另半边,咱们摸到交界处互相一交流,把对方的所得吸收过来,合起来便算摸到了整块屁股了,要是有哪个瞎子努努力,便可能把其它好几个瞎子的见识全部收归于自己的范围之内。但这听起来更像是一元论的互相“化约”的思路。多元科学间的交流没这么简单,各方的分歧似乎不仅仅是用你摸到的只是一小块,我摸到的是另一小块这样来理解。
或许可以说,这“瞎子摸象”的本体论隐喻为的不是给多元主义者,而是给一元论者提供“心理安慰”。比如说中医和西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一致,但为什么都能有效地并存呢?那是因为它们的视角不同,摸到的地方不一样。那么,怎么样获得更全面更完整的知识呢?那么势必就是要整合起来,若能把中医收归进西医或把西医吸纳进中医,无疑是拓宽了视角,那是我们要追求的事。
引用我前几天在论坛上贴的文章(http://hps.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127)中的区分:这是一种“求同存异”的思路。所谓的多元,乃是对多元之现状的“容忍”。设想一种统一的“本体”,正是对接受多元并存无法统一这一现实提供了心理安慰。但是从目标上说,仍然是寻求整合的。但我所设想的真正的多元主义不仅仅是容忍分歧,而是要追求分歧。以我的标准看来,这种“瞎子摸象”的多元主义是不彻底的。或者正如吴老师所说,这种多元主义只是一种生存策略。吴老师评论说刘老师没有澄清一元论和多元论是在什么层次上的讨论,吴老师说真正的多元主义者是不可能的,每个人总是要坚持自己思想的一贯性,不可能说我一会儿说a一会儿说非a然后再说自己是多元主义者以狡辩。不过吴老师这里提到的是最基本层面的问题,刘老师的模糊或许不是在这里,但我想说在这个层面之外,还可以区分不同层次的多元主义,比如求同存异的和存同求异的等等。
话说回来,我个人仍然是支持“盲人摸象”这一本体论隐喻的。我曾见庞思奋《哲学之树》中把他所认同的多元主义诠释为“视角主义”,我觉得这个词用在这里很贴切。但是隐喻毕竟主要只是起到启发作用,运用时还有待于更深入的讨论和更细致的区分。
今天耽搁了许多时间才写这文字,很多问题记得不太清楚,就写这么多吧。希望其他同学和老师继续评论或讨论。
2007年11月30日
刚才忘记提到,刘老师把“科学”的概念限定为指“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系统认识”。虽然刘老师说对于何谓“自然界”、何谓“系统”、何谓“认识”之类的问题暂不必深究,但我觉得有些问题不深究一下是说不清楚的。至少这“自然界”一词就不仅是西方传统的,而且是近代的而不是古希腊的。另外,所谓的“本体”指的正是“自然界”吗?若本体不是指自然界,那指的是“本质”亦即“自然”吗?这都是西方传统的思路。但如果本体不是自然界,那么旨在认识自然界的科学又如何可能触及终极的“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