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傻瓜

不是傻瓜

“不是傻瓜”——这是学哲学的四字真言,读书时、写作时,多多念诵,受益无穷!

哲学不是真理和规律,而是对智慧的渴求。哲学家们的思想更是容易犯错的,甚至可能比常人更多的偏激。然而,哲学家们不是傻瓜,即便是“错”,往往也错得“深刻”。

读哲学家的思想,一定要时刻牢记着,他们决不是傻瓜!

但是,我们在中学里最早接触到的“哲学”,却总是仿佛持着将他人视作“傻瓜”的心态。什么“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都被描述得如此简单和浅薄,似乎只要像约翰逊博士那样,朝石头狠狠踢一脚就能把贝克莱驳倒了。

用常识就能轻松驳倒的理论为什么有那么多哲学家都会主张呢?难道古时的智者连今日的中学生都不如吗?那么,为什么在现代斗争还没有了结呢?中学教材的编写者们似乎没有认真琢磨这些问题,他们事实上没有驳倒任何一位哲学家,与他们“两军对垒”、激烈斗争着的,只是他们一厢情愿地设计出来的一套浅薄的观点罢了。

当然,马、恩也决不是傻瓜。看到教科书的浅薄时,决不能以为“马哲不过如此”。在没有认真阅读他们的思想之前,是绝不可以自以为是地妄加评断的。今天有许多人“用鼻子就能嗅出”孔孟的陈腐、马恩的肤浅,这种是一种浮躁无知的心态。

正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那些思想家总是比常人深刻的。即便说他们之中有许多人甚至比常人更偏执于谬误。我们在评价古代人和西方人的经典著作时——例如在许多译著的序言里——经常会评点他们的思想“不完善”、“偏执”、“片面”等等,然而,我们又拿出了多少“全面”而深刻的原创思想呢?

哲学家有两种性格:一种是百科全书式的博学者,是他那个时代的集大成者,他们将那个时代最普遍的世界观组织起来,通过清晰严谨的文字系统地梳理和阐述出来;另一种则是不可理喻的异端,他们提出的激烈思想不会轻易地被那个时代所接受,因为他们是超越时代的。现实中的哲学家总是介于这两种性格之间。

会写书的不会是傻瓜,那些将偏执的哲学家视为傻瓜的教材编写者们也不例外,他们也不是傻瓜。他们所代表的,往往正是世俗的常识。当我们意识到那些以别人为傻瓜的人的浅薄时,应该想到:这正是我们自己的浅薄。浅薄者不一定是傻瓜,常识也是很重要的智慧。但是,浅薄毕竟是浅薄,是需要我们去反省的。

对了,我们自己也不是傻瓜。哲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2006年5月6日夜

柏拉图咖啡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