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失望的马哲论坛

令人失望的马哲论坛

今天听了马哲的论坛。失望得很。题目是“对‘现代性’的超越与反思”,聂锦芳、张立波、杨学功和仰海峰,原来说有丰子义主持,不过丰老师没有来,聂老师似乎是宣称他的缺席不会对论坛水平影响太大,但我觉得这水平实在太糟了。

我不怀疑各位老师的学术水平,但作为向全校师生开放的论坛活动,这场论坛太失败了,简直可以说是丢人的论坛!至少马哲教研室的形象在我眼中变得糟糕。

只有仰海峰老师是发挥得好的,牛人不是吹出来的,但只有一个人算不上论坛

大致情况是:聂老师先介绍了参与者后;张老师先一个人照着纸读了半个钟头霍克海默,我感觉读得他自己都快睡着了;然后杨老师一个人讲了半天,老习惯,偏重于介绍学术背景,没多少听众感兴趣的实质性内容;然后仰老师站起来比较精彩地谈了一谈我感觉是唯一有意思的贴近现实的话题;最后聂锦芳又自管自谈了一些质疑现代性讨论的观点。四个人的谈话完完全全是各自独立的,非但一丝一毫关联也没有,甚至谈论的问题都不是同一个(而是四个人四个话题)!最后是回答问题,第一个是傻问题,但没有人很好地回答,老杨他们在咕囔着什么,此时我提前走掉了。

报告真的应该站起来做,我开始理解为何楼宇烈他们那些大牛们年纪那么大还是要坚持站着讲座。仰海峰是唯一有精神的,除了仰老师之外还都是死气沉沉的,这就是马哲给人们带来的印象吗?说真的,马哲已经很有困境了,年轻的学者们还不知道交流,只知道各管各的,不在意同行说的是什么、不在意听众感兴趣的是什么,哪有希望啊!说什么马哲关注现实社会,连眼前的同行和听众都不关注只管念稿子算什么?

说真的,最值得我向往的领域还是科哲。科哲的那些老师虽然学术功底或许不如那些精研经典的中、西、马的老师来得深,但是他们有一个群体,有一定互相认同、互相支持的群体,他们之间有一项共同的事业:吴国盛、刘华杰、刘兵、田松、苏贤贵、江晓原等等,他们各自都有特色,观点也不完全一致,领域和特长也有差异,但他们都互相了解、拥有一定的共识、互相认同和欣赏、有共同的话题,谈话时会在恰当时机互相让话,有共鸣也各有特色,那才算讨论啊。要是马哲那样自顾自的聊法,除非出一位天才哲学家能够经营出一整套好东西来,否则每一个人的学术钻得再深,作为整体的一个学科必然是发展缓慢的。马哲要寻找现实社会的“问题”,但连他们自己谈话的共同问题也找不到、懒得找,那还谈什么?

最新评论

  • 依芜

    2010-07-11 21:48:47 

    多好的旧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