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t,不喜勿入~
关于我的私宅
从原先租住的羊肉泡居迁入新居转眼已经一年多了,上了研究生干脆已不订宿舍了,算是在这儿定居了。至少在生儿育女之前,这里肯定是我的常驻之地。
以前专文写过“羊肉泡居”,还贴了许多照片,而搬入新居一年后也没有在博客上言及,只是在“随轩已经落实”中悄然地贴出了新居的地址。
之所以没有写,是因为无论怎么写,总难免有炫耀之嫌,想想还是低调些吧。
迄今为止也有不少同学和师兄弟姐妹们参观过我的私宅,许多是我邀请的,对于其他想来参观的人,只要对科哲、哲学或对我本人有兴趣,我也都欢迎。不过问题是,邀请他人来参观经常也容易被看作是某种炫耀行为。
我当然不是为了炫耀而带人来参观。事实上,我不是不爱炫耀,我所支持的“追求卓越”的德性伦理就是强调荣誉和鼓励“炫耀”的。一个人如果有荣誉心,能够在炫耀自己的卓越中获得愉悦,那就更能够促使他去追求卓越,这是好事。关键在于:炫耀的应该是自己。不能说另一个人或另一个与我无关的东西很厉害,我帮他炫耀炫耀,仿佛我也从中获得了荣耀似的。一个人应该炫耀属于自己的卓越,追求自己的荣誉,而不是自欺欺人地沉浸于虚荣(与自己无关的荣耀)。
因此,我想要炫耀的总是我自己的东西,比如我的思想,我的哲学以及其它经过我自己的努力而亲手获取的成就。因此我非常乐意向他人言说我自己的观点,我也在博客上不停地展示我的文字(这其中真正值得炫耀的不是文章的数量,甚至不是文章的质量,而是整个博客的系统性),这些都可以算是炫耀。而我的私宅除了证明我爸妈还算有钱并且挺宠爱我之外,与我本人的任何值得称道的成就毫无关系。那它有啥可炫耀的?不是我不想炫耀,而是没得炫耀——相反,要是我家徒四壁,也许倒可以拿出来间接地炫耀一番(尽管这仍无关紧要):瞧,我的思想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中成长起来的呢。而现在正相反,展示我的如此优越的条件简直就是件丢人的事,当然,这其实也没什么……
既然都没什么大不了的,那我也不妨在博客上公开地炫耀炫耀。因为整个随轩可以说是我的一个自我陈述,当然也该包括我的方方面面。关键我不太喜欢通过八卦之类的间接途径让别人了解,如果想要了解关于我得信息,都可以直接从我这里获取,而既然大多数人并不乐于直接与我交流对话,那么我的博客至少也是第一手的信息了。我对任何想要了解我或接近我的人都是开放的。当然,如果你对我没啥兴趣,那么就大可不必看这类文章,这篇文章只是写给对我的生活有兴趣的朋友看的。
言归正传,先从这套房子的来历说起:
在搬到这里之前已在“羊肉泡居”住了一年,生活环境实在不怎么样:似乎永无休止的“施工……施工……”;暖气片没有热量通风又差以至于我宣布把“羊肉泡居改名为冬冷夏热居”。我个人倒还能耐受得住,不过眼看着之前的租约将要到期,便想着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但到底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北大周围更好一些的房间再不可能找到1100的价位了;考虑到第二年的奥运会,又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安稳的住处,想着与其找昂贵的临时住处搬来搬去,不如干脆下手买一套房子吧!
这个想法是我先提议的,当时(2007年5月)正值股市的巅峰时期,我知道父母的财力足以在无伤元气的情况下退出小半部分股票买下一套北京的房子(买上海的好房子则比较困难),我也知道股票这个东西无论是翻了几倍,如果不兑现出来就永远不能说是赚了(今年的行情展示了这一无情的道理)。而房产则无论它再怎么暴跌,至少也总能保证其“使用价值”,在股市中抢到手的钱换作这既可保值又切实有用的房产当然是明智的选择。说来也巧,最后将将是在月底“五卅惨案”之前套了现。
中关村及其周边的房源很难找,新楼盘只剩一个“中湾国际”,08年底的期房,而二手房源则难觅。最初一段时间找到一套在林大附近的房子,六十多个平米的小户型,我住倒是正合适,但地段实在有些偏远,据说骑车到五道口也要将近半小时,周围的生活设施和交通环境也只能说一般。价格似乎是每平米1万1以上。相似的地段和房型还找到一些,价格也都在1万2上下。当时想想就当多骑车锻炼身体吧,毕竟这样的房子都不太好找。
如果不是当时那位卖房人因为私事几次拖延见面时间,说不定这套房子就已买下了。不过随后妈妈到北京替换了爸爸来寻觅房源,最佳运气组合再次爆发——我家的几套房产都是由我缘起,我妈妈拿下的。妈妈一出马,就偶然地联络到一个中介信息,然后在中介的带领下顺便看了一套计划外的房子(这套房子并非委托这家中介,而是该中介在网上看到出售信息而收为房源的。妈妈一看就很中意,说看着好大好宽敞——事实上这套房子看着的感觉远远比建筑面积所暗示形象的更狭小得多,妈妈的眼光是靠不住的,但这也恰是妈妈的幸运之处!
妈妈把情况告诉我,叫我去看房,我当时正在床上发懒病,说不用我去了,买下吧!当然并不是我真懒成这样,而是这房子一听地址就不用看了!——知春大厦。中关村的“腹地”,海淀剧院和海淀医院的对面,即将建成的两条地铁线的交汇处,紧邻家乐福和中关村购物广场,骑车二十分钟北可至北大、清华,南可达人大、北理工、民大、国图……
比起之前见过的1万1、1万3的房子,这次只是1万出头一点点,又是这再不能想象出哪里比它更好的地段,还用得着考虑吗。
当然,便宜也不是白捡的。之所以这里售价如此之低,是因为此房的居住成本太高。由于这是商住两用的甲级写字楼,物业费高得惊人(6.5元),再加上中央空调的更惊人的费用,这套房子每个月的固定支出就已超过了我原先租房的投入。不过既然不用按揭,且是买来自住,这套房子仍旧是相当划算的——想想看我们把十几年的物业费和空调费都加在房价上,它仍然要比那几套乱七八糟地段的房子来得便宜。据一家邻居说,他们家在北京看了八十几套房子,比来比去还是这套最好,而我们才看了两三套就找到这套,可算是缘分吧。后来成交时本有机会把中介甩掉(本来卖方就不是委托他们的),我们也还是付了好几万的中介费给他们,毕竟这缘分是他们促成的。
房产证上写且仅写了我的名字,这可名副其实地算是我的私宅了。当然我应该是没有可能和父母闹翻的,因此这一赠与主要也就是一个形式。无论如何我将可以全权选择这套房子的用途,例如出租、注册公司、赠送之类。
这个地址是可以注册公司的(大概也能享受中关村的优惠政策,我不肯定),凡带“大厦”之名的地址基本都不是“人”“住”的地方,而是公司办公的地方。知春大厦的A座整个都是商务楼,一层是“知春电子城”,尽管在现在的中关村已经没有多少名气,不过它也算是与海龙、硅谷、太平洋等老牌电子城同时代的元老了,目前仍是名副其实的“电子城”——以卖电子元器件为主,而不是卖电脑和数码产品……B座就在A座的背后,仍然是以商务办公为主,间而有几家住户。
6.5元的物业费不是白搭的,大楼门口的保安24小时执勤,水电维修随叫随到(10分钟内),有专人提供清扫整理的钟点服务(8元/小时,不过我还没用过)。自行车可以停在地下车库(5元/月)。
大楼的公用面积极大,以至于将近94平米的建筑面积去掉公用面积后,使用面积竟不到70。加上厨卫和阳台都不小,两间房间看起来就远远不如“94平米”的感觉。
虽然是二手房,不过我们几乎把地板之外的各个部分都重新装修了一番。
在入住时发现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屋子里经常会有持久而难以忍受的低频噪音(嗡呜~~),怀疑是中央空调的管道或者别的什么与墙体共振造成的。这倒不是原房主卖房时故意隐瞒,而是她从未留意此情况。或许我对低频噪音特别敏感。而且这噪音经常要到晚上12点或1点之后才发动,因此也主要是对我这种西半球作息时间的人而言具有较大的影响吧……总之这个问题亟待解决。于是我们找了一家专门做隔音装修的公司(“圣轩(声学)装饰有限公司”)来改造——这家公司非常恶心,工期百般拖延、工人业务极差都不说,这老板的态度则极其恶劣。直到最后我们催促老板快点来结账,那大忙人三番五次违约,上午说下午到,下午说明天到,仿佛别人都不用干正经事天天等他似的,最后实在不能忍了冲他发了点脾气,结果他倒和我们耍起流氓,说起他在北京有多么大的势力,你想赖帐我找人到你家里陪你闹云云,我心说我就是盼着早点和你结帐,反倒是我成赖账的了。最后对账时我们又不慎算重了一笔,整整多付了2千块钱,几天后和他联系时他也承认算错了,但要向他讨回就遥遥无期了,今天会计不在,明天公司出事,最后么当然是装傻耍赖……
隔音的方法是在整个卧室的墙壁上钉上轻钢龙骨,在上面在铺满一层隔音垫和一层吸音棉,外面再贴上一层石膏板,最后在石膏板上刷油漆。地板则是翘开后铺上隔音毡和吸音棉后再封上水泥,再重新铺地板。相当于是在原来的房间中又搭出了一件比原先窄好几个厘米的屋子,应该能够隔除墙体共振的噪音。实际的效果并不完美,共鸣声偶尔还是能听到,在安静时甚至还能听到电梯运转的声音,不过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效果,至少共鸣声是再不至于影响正常的读书和睡眠了。至于原先许诺赠送的隔音门则完全没有隔音效果(顶多是和一般木门差不多的效果),而且其材质比我在家具市场中见到的最差的木门还要差……
唉,还是说一些高兴的事儿吧:整个装潢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那组“书架”(http://node0.foto.ycstatic.com/200805/23/e/26433246.jpg)。这仍是妈妈的功劳。因为按我的阅历,就是在家具市场中迎面看见这玩意儿,也想不到它可以当书架用。而妈妈曾在公司的档案室做过事,知道那是个啥东西。而且也不知她怎么七拐八拐地就在家具店的某个角落里瞅见它了(后来专程去时倒是找了半天)。
这个“书架”学名叫“密集柜”,一般用来做档案柜。六组架子在依靠滑轮滚动,每次可空出一条走道。每组架子高2米2,宽2.4米(记得不准),正反两面都能放书,每架上下七格,总共至少可以摆放6000册书,可以整体锁闭。总而言之斯巴拉西(很好很强大)!
在这套书架中大约已有不到四千册图书,多半都是本科阶段购买的。分类是件让人头痛的事。简单介绍一下吧:六个柜子分正反面从右往左数。最外侧的两架带有柜门,里面暂时没有放书,主要是一些资料和杂物。第一条走道的两侧算是门面书——放置的都是不错的系列书丛。右侧包括汉译名著、世纪人文、上海译文的那套黑皮丛书和译林的那套人文丛书等等,当然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左侧则主要是科哲与科普的丛书,包括北大科哲丛书、剑桥科学史丛书、哲人石、第一推动、新视角、金羊毛、绿色人文、三思科学、盗火者等等,可以说市面上值得一看的科哲和科普译丛我都有,不过也都不怎么全(其中最好的书应该都有),毕竟我不是真的为了藏书而买书的。第二条走道两侧则是科哲、科史、科普书,当然是那些成套的丛书之外的了。其中右侧主要是学术一些的科哲之类,一整排环境伦理学相关的书也放在下方;左侧则是科普书:顶上的大格子放一些大开本的书,下面第一排杂类通论,第二排数学和计算科学,第三排物理学,第四排生物学和化学等,第五排放国内科学文化人的书以及各种伪科学相关,最下一排一般放一些不好分类或不怎么在意的书。第三条走道则主要是哲学了,右侧的中的左边依次放着柏拉图(及古希腊相关)、康德(及启蒙相关)、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的一手二手著作(都是中译本);右侧则是一格哲学普及读物,以及杂类、英美哲学、欧陆哲学等;左侧则依次是一排的杂类,一排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一排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一排政治哲学和法哲学相关等等。第四条走道则是宗教与社科,右侧主要是宗教学(包括一格科学与宗教相关),还插有一些杂类的社科老书和知识分子相关;左侧则依次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经济学与历史学、其它杂类等。最后的第五排则是最杂,包括吃喝玩乐相关的书(但基本上还算是学术书),有整整一个性爱相关(当然也是学术书),还有各种《XX的历史》;左侧则放着为数甚少的几本小说书(其中一格是科幻和科技相关的小说),还有一小格用于存放被我买重复的书,来参观若有中意都可以带走几本。
介绍完书架,再看这个书桌(在上面那张照片中也看得到)。记得当时买这个桌子时是叫做“异形斑台”来着,其实就是不规则形状的“老板桌”。四四方方正儿八经的桌子不合我意,总是偏爱那些不拘一格的东西,美观与否是次要的,个性是第一位的~
不过尽管有这像模像样的老板桌老板椅,我平时却是几乎不坐那儿。我的生活基本上都在床上渡过。
里屋是一张六尺大床(就是说宽1米8,长2米),不用席梦思等软床垫,而是用某种藤啊啥的反正是比较硬的垫子,除了习惯以外,也是确保了床上生活的开展……
很遗憾,我的床上目前并没有女人同居,半张床由一堆书和一个小平台占据着。尽管书架上有足够的地方放书,不过睡觉时有书在侧总觉得心里踏实些。(不过要注意啊,是因为没有女人,所以书占了半张床;而不是因为书占了半张床所以才没有女人的。这个因果关系不能反了。)
所谓的平台原本是在躺着时跨在身子上方放置键盘用的,现在使用了更高的休闲椅,这个平台就侧过来用来放台灯、书和鼠标用了。所谓休闲椅就是顾名思义的休闲椅,类似于沙滩椅,可坐可躺可折叠。睡觉时折起来放在床的另半边,白天则支起来放在左边。
床对面是一台47寸的液晶电视,不过我看电视的时间很少,此物主要被用作电脑显示器。最近新买了一个台式机,干脆就没有配显示器,直接接在电视上用了。可想而知,这个显示器真是爽极了,尤其是用它看动画片真是斯巴拉西!
键盘和鼠标都是无线的,鼠标放在右手边的平台上。键盘在不用时随手放在一边,打字时有时就放在大腿上,有时则使用另一个更高的可调节式的平台,在床上吃饭时(经常的……)也会使用那个平台,写论文时则用那个平台搁书,键盘仍放在腿上。
这样一来如果不出门,在家的生活就几乎全在床上了,尽管目前的椅子挺舒适,但这当然对身体健康不利。好在床边上放了一台自行车健身机,想要锻炼时也可以在离床不远处进行……一般而言我都会一边看动画时一边锻炼,否则的话就过于枯燥了。
卧室中还有一块空地,将来可以放下一台小钢琴,又或者再放一个书架,又或者再支一张小床。
里间和外间各有一个封闭式阳台,外间的阳台较大,中间可以晾衣服,两边则暂时是堆放杂物;里间的阳台中放着两个虅椅和一个藤制的吊篮。里间的窗帘是专门的隔光窗帘,据说能隔去90%以上的光线,实用下来的效果也确实不错;外间的窗帘则是选了让我感觉颇为亲切的“阿竹蛋”(当年经常去那里通宵熬论文)的壁纸的式样,印“书香世家”的字样。
外间中在进门的走廊与卫生间门之间的空间正好放下一个小沙发。这沙发实在不怎么好看,不过以实用至上。它平时可以坐两个客人,也可以翻出来变成一张小床。
卫生间是整个重新装过的。马桶按妈妈的强烈建议下买了个“PP用水洗”型的,尽管我其实不怎么用;浴室更为高级——冲浪浴缸+淋浴房+桑拿蒸汽的一体设计,基本可以自办洗浴中心了。直到最近我才开始尝试洗桑拿(我向来是懒于尝试新技术……),感觉倒还真不错的说。
窗外的环境很糟(这种地段就不能要求什么了……),楼下一排的小吃店,锅炉声和人声嘈杂,好在若将两层双层玻璃关闭以后就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了。小吃店再往后一点就是一所小学(人大附中和北大附中也在附近),药店和便利店也就在旁边。再往南边多走几步就有个菜市场,由于作息时间缘故,我还从未去赶过早市,菜都是上家乐福或超市发购买的。
出门后到地铁口(4号线和10号线)不足五十米,再往北过马路是海淀剧院、海淀医院,再北边就是新中关、家乐福、中关村购物广场,之后就是鼎好、海龙等电脑市场,接着就到了北大了。往南走不远则是著名的双安市场和当代商城,到人大、北理工、民大乃至国图都是自行车程之内的事。这地段真可谓呼风唤雨,要啥都有,怎么炫耀都不嫌多——这当然是可炫耀的事,因为尽管主要是因为机缘,但这一地段确实是我“选择”下来的。
这篇xyt就到此为止吧……
2008年9月25日
最新评论
- physis
2008-09-25 11:05:30 匿名 220.176.147.94
抱着看八卦的心态进来了……啧啧
- smw
2008-09-26 22:31:39 匿名 125.46.31.137
拿股票的钱来买房,这招才真是斯巴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