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解 2007-04-28 09:19:49 http://blog.sina.com.cn/u/48c5bb42010009ql
标签: 大学 儒家 教育 通识 人格养成 大学一解 梅贻琦 [清华学报]
(正文略)
评论(16)┆引用┆阅读(45)┆圈子┆打印┆有奖举报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匿名] 新齋老蔣 2007-04-28 16:39:14 干活累了上來聊幾句:我的辦公室是新齋,所以取來作為俺的網名限定,因為新齋中工作的老師只有俺一人姓蔣。旁邊是明齋、善齋,前邊有誠齋、立齋。 我本來沒有注意這些名稱,有次咱院有位研究儒家禮儀的有名教授說,隱含了大學三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匿名] 新齋老蔣 2007-04-28 16:49:30 俺個人覺得,梅先生在教育理念上比北大蔡先生更勝一籌,當然這種比較不過是我等無聊所為,梅、蔡兩位對此毫不介懷。
[匿名] 古雴 2007-04-28 18:15:46 蔡先生胜在兼容并包,不仅维新人士在北大能够施展,顽固守旧之学者也可在北大占一席之地。所谓人文之学,既是日新,又是传承守旧之学,守旧与维新皆容、复古与开新并存,是蔡先生更胜一筹。大学固然以树人为重,但若在学问之外另外专门强调品格教育,实无必要。若要有特别之品格教育,又该以何人之价值观为尊?大学毕竟不是儒家书院,而是海纳百川,关于如何做人,儒道佛家以及西洋、维新各派人人各有一套,乃至多有互相抵触之处,若要专门推行品格教育,要特别强调教师之品格操守,仿佛自己所持之价值观是最高表率,如此实在不妥。故而蔡先生能容纳教员中间“纳妾、狎妓为韵事,以赌为消遣者”,只要他“功课不荒,并不诱学生而与之堕落”。此处又是蔡先生更胜一筹。
[匿名] 新齋老蔣 2007-04-28 20:05:16 不然,不然! 蔡先生的教育理念不過是西方的教育理念之直接搬運,當然這功勞值得稱贊! 然而,中西國情迥然有異。西方大學固可以不特別重視人格教育,因為其大學之外,尚有教堂在也!而吾國人倫教化向來不倚重宗教勢力,士林的理想是德才兼備。不可徒以西方大學的標準衡量吾國大學之成敗得失。 蔡先生在位之時,廢除讀經,竊以為敗筆也。當年蔡邀馬一浮先生任教北大,馬先生就很沒給蔡先生面子。 另外,強調教員之品格操守,亦未必定以自己所持之價值觀為最高表率。 蔡先生當年邀陳獨秀先生主持北大文科,后者不惜作弊,夸大簡歷,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從一開始就埋下了作偽的根子,流弊延及今日,蔡先生不能辭其咎!
[匿名] 某人 2007-04-28 22:50:01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的确比较偏西方,不过好在蔡校长还知道“以美育代宗教”,知道就算要全盘照搬也要搬个全套过来,而不是只要“有用”的一半。 至于梅校长以人格的培养为教育的目标,深以为然。敬佩。 新齋老蔣 2007-04-28 23:19:16 美育代宗教,体认到无用部分的“用处”,当然比那些功利之辈要强。但是,在西学体系中的美育与中国传统教化的资源相比深度就差多了,实际上也无法承担宗教的功能。 当然了,考虑到中国国情以及现代潮流,妄图推广宗教以教化,无论是外来的基督教还是打造孔教,也是行不通的。 然而,时至今日,学院里的教授们似乎早已忘了教化的职责了,将其拱手让给不学之徒,长此以往,危殆之极!
[匿名] 古雴 2007-04-29 01:18:11 一般人格培养岂是大学之时?西方之教堂,中国古代之礼教,都决不是针对大学生,人格之养成理应在青少年期着力,到大学时已经成年,性格基本定型,道德人格之树立已晚。但大学仍是要树人,但不是育一般的人,而是培养“知识分子”,绝不能用一般德育的思路。中国现时的确在人格教育方面狠成问题,但问题之要害在于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在以政治代德育。而若要到了大学才学做人,晚矣。 当然,要讨论蔡先生和梅先生谁胜一筹的问题,结果显然是咱们北大清华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绝不妥协……其实每所大学都该有自己风格,若天下大学办学理念全一致也不好。 无论是蔡先生还是梅先生,现在都没有了……唉…… 新齋老蔣 2007-04-29 13:54:59 咱們在這里當然不是代表兩校較量高下,那多可笑? 人格的養成,中小學是基礎,不錯。 但是,大學在社會中作為知識的源頭和權威體制,對於整個社會的人倫教化的指導作用和引領作用是舉足輕重的。 中國古代的人倫教化和近世西方的道德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包括知識、形上信念等等於其中的。
[匿名] 古雴 2007-04-29 17:48:57 大学“對於整個社會的人倫教化的指導作用和引領作用”我也认同,所以我认为大学是培养“知识分子”,或“社会的良知”,或时代的引领者,就是这个意义。 西方的道德教育难道不包括知识和信念于其中的吗?事实上,正如蒋老师所言,西方的德育职能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堂,也就是说依靠宗教的一套知识与信仰体系。而中国传统之人伦教化我认为倒反而不同,其仰赖的更重要的毋宁说是礼仪体系,理在礼中,所以从孔子开始,所谓道德教化亦是“礼教”,“知书达理”与“知书达礼”互通,这是我们所谓的礼乐文明之特色。中国传统的一整套道德学、价值观,全都蕴含在礼仪之中。所以儒家不讲道德沦丧,而是讲礼坏乐崩,可见中国之道德与其说在于知识体系或信仰体系,不如说在于礼仪体系。
新齋老蔣 2007-04-29 18:31:45 古兄強調中國人倫教化中禮樂的核心作用,而西方的德育职能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堂,也就是说依靠宗教的一套知识与信仰体系,都非常正確。 在下所說“中國古代的人倫教化和近世西方的道德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包括知識、形上信念等等於其中的。”的確不夠嚴謹。實際想說的是,近代科學興起之后,在很大程度上科學獨霸了知識的話語。教堂所說的那套,逐漸失去了知識的資格,所以康德才要搞批判,要劃界,要限制知識,為倫理、信仰留下地盤。 因此,西方大學與教堂的分野極嚴,混在一起的人被認為缺乏學術基本精神,而中國則反對這樣的劃分,或者西化論者會認為不夠發達或者不夠清晰沒有能力劃分。 我的立場是不太贊成西方的嚴守疆界,喜歡一鍋煮,呵呵,可能就是我腦子比較亂的緣故吧。
[匿名] 某人 2007-04-29 19:59:44 “理在礼中”说对也不对;如果“礼”的对象是“无”,则“礼”是“理”的基础,如果“礼”的对象是世间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或者机构,比如庙堂、社稷啥的,则是“吃人”的礼教。
[匿名] 某人 2007-04-29 20:05:09 无论学理上是否讲的通,“西方的嚴守疆界”在当下的中国,应该是没有什么可能的,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真要是一刀砍出个边界来,不定又有多少冤魂要陪葬了。
[匿名] 古雴 2007-04-29 20:57:03 中国古代的学问确实是一锅煮,知识、信念和道德都没有分开,而西方自古以来就尚分科,所谓“科学”不就是“分科之学”嘛,一个科学内部都分得七块八块的,更何况道德学之分立了。这方面确是中西差异。但问题是现在的中国大学并不是以国学为本的,大学里教的多是西方的知识。而西方式的知识确实应该受限,让它和道德揉在一起很危险。如果说要把疆界打破,那不仅要讲德育,还要同时复兴国学才行了。问题是现在的大学是以西学为主,再额外要求大学承担德育职能,很难。正因为中国传统中知识与道德不分家,所以若一方面学的是西学而非国学,另一方面又要谈道德,衔接不上。德育本应是融入人文、历史、礼仪等各门学习之中的事,若单独提出来强调,效果恐怕适得其反。提倡传统道德修养是好,但现实是中国现在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礼仪方面都已经丧失了传统道德学之立足基础,在国学沦落、礼仪崩坏的情况下,把教化之重任寄托在以西学为主的大学上,恐怕是无济于事的。如果要说要重树传统美德,大学的使命更关键还是在于复兴国学,其实现在的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强调“德育”的国家之一,什么“思想政治”、“思想品德修养”的课开了许多,还有专门的“德育部”等重要部门,德育工程之“繁荣”恐怕算是世界少有吧?能说咱们不重视德育吗?分明是“太重视”了,适得其反。特别是大学生已经成年,人格已基本定型,再去强调德育恐怕激发逆反心理,无论是靠马院来搞德育,还是靠国学来德育,恐怕都是一厢情愿。顺便说一下,康德要为知识设限我是很欣赏的,他的设限倒不是分科、分专业的思路,与其说康德是为科学与宗教各设了一块地盘让它们分而治之(这项划界工作不是康德的贡献,近代唯物主义早就把宗教抛在一边了),毋宁说康德是在科学与宗教中为“知识”设置界限,在康德那里科学与宗教还是有所互通的,在科学中必须明确人类知识不可能达到物自身,但关于物自身的思想在科学中仍然是需要的;而在宗教中,康德说无法用理论理性、自然科学来证明上帝,也不能用神学来指导自然研究,但并未说自然学对信仰毫无意义,在《判断力批判》里,康德说“同样,一种神学的自然学也会是一种无稽之谈,因为它不会陈述任何自然规律,而是陈述一个最高的意志的安排;与此相反,一种自然的(真正说来是自然目的论的)神学却至少可以用做真正的神学预科,因为它通过对它提供了丰富材料的种种自然目的的考察,为自然不能提出的一种终极目的的理念提供了诱因;……”
新齋老蔣 2007-04-29 22:01:53 局限于眼下西学的框架里当然是不行的,您说的人伦教化与国学复兴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西学中也不是全然没有资源可以利用,也有较具“一锅粥”倾向的。 康德的沟通不过是某种否定意义上的沟通,一种假定意义上的沟通,我是不太满足的。 其实,在近代西学里,我是比较钟情于黑格尔的。但是,黑格尔现在成了各路哲学高手共同的靶子,我多少有些王国维先生的感觉…… 所以,您看我其实有个很狂放的野心,可惜志大才疏。
[匿名] 古雴 2007-04-29 23:41:07 呵呵,我就是觉得黑格尔太狂傲自大了,别人瞧着不爽群起攻之也是情有可原吧~ 消极否定意义正是康德所强调的,人类在大自然或上帝面前、哲学家在群众面前的谦卑,是康德坚持的。当然,这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哲学家总应该有点野心和狂放的。黑格尔无非是把自己抬得太高,才成为众矢之的,单从近代哲学都从如何摆脱并攻击黑格尔而起步这一点上讲,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相反,各路哲学高手对待康德都比较尊敬,不过这也有问题,我感觉许多对康德的引用都比较片面,而对康德的总体思路或关怀缺乏继承,这有点像库恩在SSK和后现代的遭遇,基本只有礼节性的引用,而受其启发者多,但后继者乏人。 其实现在的问题是不管国学西学,都是边缘,大学里头占主导的只是“科学”……
[匿名] 新浪网友 2007-04-30 14:53:56 是的,黑格爾這么牛,大家肯定都要拿板磚砸的,呵呵。 【消极否定意义正是康德所强调的,人类在大自然或上帝面前、哲学家在群众面前的谦卑,是康德坚持的。】 西方人與上帝之間有永遠無法跨越的鴻溝,但是,在中國文化中人人皆可成圣人,眾生皆可成佛。 【各路哲学高手对待康德都比较尊敬,不过这也有问题,我感觉许多对康德的引用都比较片面,而对康德的总体思路或关怀缺乏继承,这有点像库恩在SSK和后现代的遭遇,基本只有礼节性的引用,而受其启发者多,但后继者乏人。】這過去沒有思考過,很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