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渔夫遇到牧人

当渔夫遇到牧人

偶尔写一些不知所云的文字。

古来的文人逸士总对“归隐山林”情有独钟。我虽算不得文人,近年来却也生出了一种越来越强烈的隐居避世的情结来。

当然,我尚且年轻,连这“世”都尚未踏入,岂能谈避世呢?只是胡乱想想罢了,我总是要在这世间狂上一番,玩耍尽兴后再去寻觅清静之地。

而且这清静之地并不是到实际去寻,而是从心中去找,我绝不会真的跑到野地去搭茅屋,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在自家心里建起一片幽静之所,寻一种精神隐居罢了。

最近想到那精神隐居的生活究竟如何过呢?我不太想如传统那样,去过一种“田园生活”,做农民当然也不错,但我似乎更向往一种西式的归隐生活——渔夫或者牧人。

我说的渔夫不是指河边的,而是那与海为伴的,不是那冒死往深海捕鲸鲨的,而是在那近海撒网捞鱼的。我说的牧人也不是那农舍边养猪的,而是那与草原为伴的,牧养那牛羊的。

相比而言,我更倾向于当那渔夫。渔夫是颇悠闲的,所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的就是他们呢。实际情况大概也差不多。捞鱼是有那特定的季节的,捞得太勤快怕是不利于生态平衡,遗害了子孙,所以最好还是遵循那自然规律,在那鱼群繁盛的季节张网,捞起大鱼放走小鱼,不可贪心。在成天追名逐利的人眼里,那渔夫可真叫懒惰了,但这懒惰恰是潇洒。这忙碌人与懒散人的对比,在那则“渔夫与富翁”的寓言里表现得很清楚。

那牧人就更了不得,逐水草而居,整个天地都是他们的。既是避世,也是游世。既与各地风土打交道,又不属于任何一方水土,自由自在。

在中国,那牧人在西,那渔夫在东,是不容易遇上的。当那悠闲的渔夫遇上那自在的牧人将会如何?我只知道在那应许之地,当那几位渔夫遇上那一位“好牧人”时,发生了乖乖了不得的事情。

我守候那鱼儿,也守候那将我带离海边的牧人,好教我将那福音流传。

2006年11月8日

避风塘

最新评论

 
UNIC

2006-11-08 01:22:00 [回复]

“在中国,那牧人在西,那渔夫在东,是不容易遇上的。当那悠闲的渔夫遇上那自在的牧人将会如何?我只知道在那应许之地,当那几位渔夫遇上那一位“好牧人”时,发生了乖乖了不得的事情。 
我守候那鱼儿,也守候那将我带离海边的牧人,好教我将那福音流传。” 
呵呵,可惜上面的话还不能确知,理解能力有限。 
不过,说起归隐的生活,我倒是也很向往的,不瞒你说,刚刚我写作业的时候还跑神想了一小会儿,呵呵。 
很长时间了,喜欢爱尔兰的草原和风笛还有那里悠闲而淳朴的人们。不过确说爱尔兰似乎也是不太准确的,因为我只是特别的喜欢那里的一种我通过对风笛的理解与体会而得来对那里的风情很FANTASTIC的感觉。 
我一直想,当我老了之后,很希望能到那样的地方去,有个自己的木屋,就有点象瓦尔登湖的那样,我自己或和爱人一起安静地生活,画画、写写、听听音乐、钓鱼、种菜……还有漫漫思考人生。 
至于精神的隐居,似乎是年轻时的必然了。想着哲学问题的人,也许有80%会这样吧?

  

2006-11-08 18:29:16 [回复]

隐喻的东西说白了就没意思了,不过这里大致提两点吧: 
想到渔夫与牧人明显是读《圣经》读的,十二门徒多是渔夫,而“好牧人”当然是指耶稣。 
无论是对爱情、友情还是对学术搭档,我第一都是守候等待,第二都是甘做使徒。 
其次渔夫与牧人又分别象征着希腊与希伯来,一个是科学,一个是宗教,这两样都是中国缺乏的。 
“当科学遇到宗教”——这是贯穿在我的思考中的一条基本旨趣。

  
unic

2006-11-09 21:56:15 [回复]

哇!! 
原来如此! 
无论是对爱情、友情还是对学术搭档,我第一都是守候等待,第二都是甘做使徒。 
你的意思是永远被动吗? 
“当科学遇到宗教”——这是贯穿在我的思考中的一条基本旨趣。 
我也得提醒自己常想….

  

2006-11-09 22:21:30 [回复]

渔夫网鱼的行为是“永远被动”吗?在哪儿撒网是主动的、什么时候收网也是主动的,只是等待鱼入网是被动守候的。这种被动当然与守株待兔是完全不同的,看怎么理解罢。

  
dingding

2006-12-20 09:18:06 [回复]

无论是对爱情、友情还是对学术搭档,我第一都是守候等待,第二都是甘做使徒。   等待,且行着自己的路。雷霆雨露皆是天恩。不错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