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片系列随感:引言:如何看待日本文化和东方个性

日本动画片系列随感:引言:如何看待日本文化和东方个性

看日本动画片是我大学以来休闲娱乐的主要活动,长长短短各门各类的动画片看过不少,经常也想就一些经典的或典型的动画写一些感想——我看动画虽然纯属娱乐,但还是有所思考的,一方面是因为优秀的动画片本身就有许多引人深思的元素,另一方面我自己也必须主动地有所反思,否则的话长年熏陶之下一定要被日本文化浸透进去了。当然,我从一开始就并不反日,日本文化有许多可恶可怕的一面,但按照我的理解,日本文化中显得异类的许多侧面,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扭曲变形和极端化,但无论如何,日本是传统中国文化的近亲,而相比中国,日本人在西方文化潮流的冲蚀之下更多地保存了自己作为东方文化的独特个性,日本用事实证明了:不需要打倒孔家店、不需要否定历史、不需要割断传统,照样也可以富强、崛起。日本不仅在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和人口优势方面为中国做了示范,更在如何坚守东方文化之个性方面做了榜样,如果中国人不能以一种谦虚求教的态度向日本学习的话,中国即使仍然可以在经济和工业上迅速崛起,但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就很可能陷入困顿。

现在的中国人多已经忘记“中国人”是什么了,如果要人们说说中国人一般有什么特别的个性的话,人们一般只能联想到“中国人的劣根性”、“丑陋的中国人”、“麻木不仁”、“官僚主义”等等糟糕的方面,中国人的优点呢?顶多也就想出些“勤劳俭朴”、“吃苦耐劳”之类的词儿。中国人就这么点个性吗?事实,所谓“个性”,更多的情况下是不含褒贬的:内向或外向、活泼或沉稳、直爽或含蓄、文静或豪放……我们能说哪一些性格一定是优于另一些性格的吗?但我们在谈论民族性的时候,思路却往往是:看看中国人的民族性里头有哪些传统美德啊、哪些劣根性啊,西方人有哪些长处啊哪些短处啊,日本人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啊……我们的思路总是局限于分辨好的坏的,然后再致力于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来个“去除糟粕、保留精华”,这是很幼稚的一元论的简单思维!

现在的时代与鲁迅的时代大有不同,我们的自我否定已经做得够多的了!或许有人说,在当代中国社会里头中华民族的那些“劣根性”还都遗留着啊?确实如此!所谓“根性”,就是根子上就如此,“本性难移”的那部分东西。但那些“劣根性”往往正是性格被压抑和扭曲才表现出来的——举例来说,我们说中国人重人情、重关系,而西方人重理论、重法律,中国人这种特性是糟糕透顶吗?确实,或许西方的理重于情、法重于血的观念是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基础,但重人情重亲情就是坏事吗?事实上,只有当这种性格发展到了极端时,它才是坏的,如果西方重法重理的性格极端化了,也同样会很糟糕——或许更糟糕!我们需要去反省和否定的是我们传统中对这些性格的极端化,而不是否定这些性格本身,如果连同这些性格一并都否定了,就难免要迷失自我。再举一个更典型的例子——中国历来号称“礼仪之邦”,最最强调礼仪,但现代人说了:中国人受礼法束缚太深,要打破传统礼教,向自由的西方学习!好了,传统的礼教打破了,现在是怎样的情况啊?中国成了世界上最“不讲礼”的地方了——我们经常听到中国人到了西方表现得如何粗鄙无礼、我们也能很容易地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礼仪的混乱(比如说,见到一个年纪轻不轻老不老的陌生女子怎么打招呼?叫“阿姨”听着显老、叫“小姐”有歧义、叫“同志”显得老土、叫“女士”显得做作……汉语本来几乎是拥有最多称呼用词的语言,怎么到今天连打个招呼都找不到词了?)以至于我时而听到现在有些人又在做中西对比的大论,说西方人怎么怎么着有礼貌,中国人怎么怎么着没规矩,末了还不忘总结一句:“这就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啊!”我要说朋友你搞错了,怎么没礼貌反倒变成礼仪之邦的劣根性了?这分明是我们把拘泥礼俗这个原来的“劣根性”全盘否定之后扭曲变形出来的结果啊!

如果要重树民族个性(这一理想一元论者当然是不能接受的),首先必须打破这种“传统文化中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的思维定式,不仅仅要注意那些被极端化的民族性,更需要注意那些真正表达民族文化特色的“性格”。

或许日本文化本身就带有将自己的性格压抑或极端化的倾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用超越褒贬的心态去体会日本人的个性——日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亲,观察日本同时也正是反观自己。这是我观赏日本动画片时的基本态度,也是我看待日本文化的基本态度,我不会媚日,也不会反日。我或许会“反美”,也就是会有意地反抗美国文化的侵蚀,因为美国文化扩张对于世界的文化多样性而言是破坏性的,而适当接受一些日本文化的影响或许对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有点好处。

2007年3月16日23时14分

最新评论

 
依芜

2007-03-17 00:35:26 [回复]

“但那些“劣根性”往往正是性格被压抑和扭曲才表现出来的——举例来说,我们说中国人重人情、重关系,而西方人重理论、重法律,中国人这种特性是糟糕透顶吗?” 
很有启发性的一篇文章。唉唉,我现在对日本的态度比起早前要好多了,先前态度改变的原因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后来是看到了一点文章,MS看待日本稍稍全面一点了,就是说,以前一直不理解日本为什么无比野蛮,却又对它之所谓美 的追求无比虔诚,后来发现日本原来本来就是一个{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民族。 
现在看了你的文章,又有新的收获,就是突然看到了民族性格的一元论问题。看来我一直是想对中国理解的更深刻点,但是一直都太武断、盲目了。我想,对待一个民族,我们是应该象分析一个人一样,也要能发掘它的那些无所谓好坏的个性来。 
我一直也在想如何才能重新使中国找到自己的中华民族自信心。如何对待原来的、古代的文化。这一篇文章有启发。但是就目前来看,我的心里还是很乱,头绪甚少。 
“但那些“劣根性”往往正是性格被压抑和扭曲才表现出来的” 
——让我想起来弗罗伊德关于社会心理的理论来了——好象是说,如果一个社会里的大多数人是病态的,那么这个社会本身就是病态的。——在他一本试图联系心理和社会学的书里写过……

  
古雴

2007-03-17 11:03:01 [回复]

带着一元论的思维模式去看民族个性时,思路就势必变成“保留精华,去除糟粕”——比如看到中国人有重人情的特点时,就会想:这是优点还是缺点,是缺点的话,就努力摈弃它(压抑),是优点的话,那么就来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努力发扬它(放大),只有这两种路子,要么压抑要么放大,但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是致力于对个性的“扭曲”。就像是对一个天性文静的人,要么是坚决否定其性格,硬逼着他逆转本性,要么是说你要大力弘扬你文静少说话的优点,把人引向更极端的孤僻自闭上面去。可见无论是往哪条路子,都是病态的。我提倡的去发掘个性,既不是为了发扬光大也不是为了压抑克服,而是首先地是一种自我确认,是为了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特色,进而了解自己更适合怎样生活;去发掘他人的个性时,也既不是为了崇拜(看看西方人样样都比中国人好),也不是为了鄙视谩骂(瞧小日本多么无可救药),其首先也只是对他人情况的一个了解,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之相处。当然,有些该学习的地方还是值得学习,该扬长避短(这个词也不是太好)的地方也可以扬长避短,但不能从根上把自己全盘否定,一个人如果这样自我否定的话,心理上是很容易出问题的,一个民族也类似。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