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笔记3
今天只读了两节,关于所谓自然态度与现象学态度的区分。简单来说,自然态度就是非反思的日常态度,而现象学态度就是反思性的哲学态度。对这两种态度作出区分并不是要把它们对立开来,好像一边是普通人的自然态度,另一边是哲学家的现象学态度。事实上现象学态度是对自然态度的一种超拔而不是一种反叛或决裂,自然态度毕竟是人生活的基本状态,在日常经验的前提上才谈得上反思。而另一方面,普通人和哲学家一样时常在自然态度和反思 …
今天只读了两节,关于所谓自然态度与现象学态度的区分。简单来说,自然态度就是非反思的日常态度,而现象学态度就是反思性的哲学态度。对这两种态度作出区分并不是要把它们对立开来,好像一边是普通人的自然态度,另一边是哲学家的现象学态度。事实上现象学态度是对自然态度的一种超拔而不是一种反叛或决裂,自然态度毕竟是人生活的基本状态,在日常经验的前提上才谈得上反思。而另一方面,普通人和哲学家一样时常在自然态度和反思 …
这次主要讲“在场与缺席”,在场对应于“充实意向”,缺席对应于“空虚意向”。所谓在场或者说充实,就是指事物鲜活地、具体地呈现在你面前,被你直接指认到的情况。不过更准确地说,在场是由缺席来规定的,“当我们领会某事物的在场时之时,我们恰恰是把它领会成并非缺席的:如果我们要觉察到在场者,那么就必须存在着它的可能的缺席之视域。在场作为某种缺席的消除而被给予。”。什么时候可以说一个事物在场了呢?就是当我们不再 …
写作是一种习惯,搁置得太久时,写作的欲望就越来越淡化,最后失去了这一习惯,这是很糟糕的事情。总而言之,无论如何,我得时不时写点东西,重新唤醒动笔的习惯吧。 这学期吴门一起读索科拉夫斯基的《现象学导论》,顺便再蹭蹭靳希平的另类胡塞尔,争取这学期对现象学来个入门吧~ 于是随手写写笔记啥的吧…… 《现象学导论》的导言讲了本书的缘起、目的和概要。简而言之,这本书是要跳出对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等现象 …
l 之前针对某人关于如何系统地把握科技哲学的问题之回答:“科技哲学的入门说难不难,因为它的领域如此宽广,因此事实上无论从哪一个侧面都能够找到门户进入。与其一开始就追求系统全面的把握,不如试图找准一个切入点,找到线索,顺藤摸瓜,便能够深入进去了。你可以从你关心的任何一个问题开始——可以是哲学史上的经典论题,也可以是对身边的问题、对社会、文化、对时代的关怀,找准一个问题,思考和挖掘,你会发现几乎所有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