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我的文章《共青苑》不能用吗?

难道我的文章《共青苑》不能用吗?

和ZW说起我可以找我博客上的现成文章放在《共青苑》里,ZW说“饶了我们吧~”
唉唉……我的文章大家真的那么不能忍吗?颇受打击的说~~~我博客上大多数完整的文章都只是随感罢了,说我这点文章“太学术”实在荒唐,这些随感写得都很随意,离“学术”的水平还远着呢。当然,是不是文章的质量太差以至于上不了《共青苑》我就不太清楚了,自己的文章自己是很难判断优劣的,作为主编我本是不想用自己的文章的,但现在稿子不够多,而且我也总想多少放上一两篇自己的文章的,所以这一期的《共青苑》无论如何总是要有我的文章的,问题只是用哪一篇。
初步找了五篇或许可以用的,对其中两篇做了略改,大家提下意见吧。如果觉得这五篇都不行,哼哼,那就来投稿吧,有了足够多的更好的文章当然就不需要我出场咯~

《乌合之众》杂感 

《创世纪》中智慧果关于人之根本的寓意  
对待“中国传统价值观”和“西方现代价值观”的态度  

封建、迷信、拆与建
现在有点文化的中国人一提起“封建迷信”,多是咬牙切齿、杀气腾腾,摆出一副不赶尽杀绝誓不罢休的架势,细细想来,却隐藏着某些缺憾。
在现代文明,科学技术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但是也引发出“价值”无法安置的窘境。人为什么要讲道德?社会为什么需要伦理规范?——这些原本都是如此理所当然的问题,成了现代文明突出的困惑。科学只能告诉我们“是”的问题,却难以给予我们关于“应当”的建议。在西方,道德想来是由宗教来维系的,即便在今天,宗教依然在西方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然,宗教维系道德的力量正在受到唯科学主义的巨大冲击,然而即便除去了宗教的约束,西方还有经济和法制的力量来维系着伦理,人们用契约、交换、权利、义务、奖赏、惩罚等等的一套经济与法律的方法去约束人的行为,即便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要像做买卖似的,用“等价交换”、“合同契约”之类的概念去解释……这无疑是一种德性的堕落!然而,西方的伦理总算还有得维系,中国的现状更糟!
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宗教,但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看,无论与罗马时期、中世纪或地理大发现时代的西方相比,中国社会维系道德的表现至少毫不逊色。那么,使什么在维系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呢?——恰恰是我们现在谈论的所谓“封建迷信”啊!
儒教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礼法制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社会数千年来,正是以我们现在所谓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法”为基础来搭建的。我们在这套“封建”的东西中间,找到了“道德”的依托。而现在,那套“封建”被我们推翻了,但是我们有没有树立起什么新东西让道德得以栖居呢?——科学不能提供道德;中国没有西方的宗教传统;中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像西方那样足以维系伦理的经济环境或法律制度……
原有的房子有毛病,把它推倒拆了,这无可厚非,然而现实是一方面我们把老房子连根翻起,另一方面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安居——人们站在推翻后的一大片废墟上欢呼着胜利,却忘了自己从此成了无家的人!中国人的迷失了心灵栖居之所、人生的归宿之乡!
“封建”已被推翻,铲除“迷信”更是不在话下。迷信固是坏事,然而我们在破除了迷信之后树立起的又是什么呢?随手翻开一份“某某科技报”、“某某科普杂志”,打开一个“某某科教频道”,充斥其中的是那些“UFO事件”、“耶稣是外星人”、“复活节岛之谜”、“人体神秘现象”等等——这些伪装成科学而哗众取宠的伪科学,远远比那些自觉与科学保持距离的民间迷信活动更愚蠢、更无耻、更具煽动性、更具欺骗性、更具危害性……相比起来,传统的迷信还有现代的科学或神秘主义都不能给予的,某种维系道德的能力!
大人们唬小孩子时,会说“你再不听话,大灰狼要来吃你喽!”——这对于小孩子而言是个效果不错的约束力,而“迷信”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起到类似的效力。虽然在不同的风俗下有各种各样的迷信形式,但有一点想必具有广泛的共识,即“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为人处事时刻问心无愧、对得起良心了,也就不怕大灰狼或者妖魔鬼怪来找你了。这种约束力不仅对小孩子管用,对一般的老百姓管用,即便是古代至高无上之帝王也管用!在中国,每当皇帝的权威无人能够约束时,正是靠所谓“迷信”来约束的——天灾或者凶兆被视作对皇帝的警示,当出现天灾时,皇帝一定要检讨自己的行为并向天祭告和忏悔。可见“迷信”对于中国古代的整个社会而言,实是维系着除儒者士人之外,从帝王到民众道德伦理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而现在,我们正在赶尽杀绝地消灭迷信,我们告诉小孩子:你即便不听话也没有大灰狼来吃你;告诉老百姓:不用对你的罪恶耿耿于怀,只要不被人发现就好,大恶棍也不会遭雷劈……这个世界没有大灰狼、没有夜叉、没有雷公、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不会有什么报应——这个世界被描述得多么无趣啊!
我当然不是在为封建迷信作辩护,我只是想说:我们大刀阔斧义无反顾地铲除了这些之后,有没有考虑到,用什么来替代它们原本所发挥着的社会功能呢?不是说不应该“消灭封建迷信”,“封建迷信”的衰亡看起来是大势所趋的,我只是希望人们在消灭和铲除的同时,少一点自以为“壮举”的沾沾自喜,多一点反省和忧思。
的确是只有推倒了旧房子才可能建筑起崭新的家园,但同时也只有当新的家园建成后,拆迁才有了意义,“破坏”本身一点都不值得称颂。新居的落成可能是令人愉快的,但无论是被迫的还是主动的——即便我们可以憧憬新的美好的家园——在亲手拆毁原先的家园时,人们理应觉得伤感。若没有这番感怀,反而是不正常的,至少也是冷漠的人吧。想到这里,便容易理解在这个变革中的时代中的那些怀着强烈的复古情怀的人们了。回到过去固然不可能,但对过去的时代感怀一番甚至感到失落或忧愁,却是人们应有的再也正常不过的情感了,没有这份感怀的人们是否也该反省一下:是不是我们在这个机械化的时代中已变得过于冷漠而遗失了“思乡”之情?抑或是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中已变得过于狂躁而忽视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而且对过去的感怀之情更是必要的——回首过去的同时正是对现时代的反省,缅怀过去的同时正是对未来之路的忧思。
2005124
200637略改
星座、复活节岛、科普

最新评论

  •  
    又是我
    2006-03-11 20:17:00 [回复]
    真是不好意思,无意间又打击了你。 
    五篇文章都看了,总体感觉是第五篇最好,建议刊载。星座那篇读起来亲切好玩。

     

    2006-03-14 18:34:20 [回复]
    ……我哪有那么容易受打击的,说说而已,还“又打击”呢,我也不记得上一次打击是什么…… 
    我原也想用那篇,这才进行了一些修改,不过个人希望最好在用第五篇时同时登第四篇,因为我做“反伪科学斗士”,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表明我既反伪科学,又宽容和支持非科学的迷信等等。 
    上次在科哲导论课结束时刘老师还谈到哲学总是要去反思那些主流的东西,而反而要去保护那些边缘的东西,比如迷信。刘老师讲得很有意思。关于哲学的任务是反思和批判时代主流而不是谩骂旧时的东西,在我之前的文章里经常提到,我的立场是前后一致的。星座、复活节岛、神秘现象未解之谜这些伪科学其实在现代的社会文化中成了主流的东西,因此我要质疑它们;而封建、迷信则不再是主流,而它们恰恰是需要我们去为其说话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