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
先慢点写高中吧,之前写的大都是学业生涯,但学习和娱乐始终是分不开的,这里再对我从小到大的各种娱乐活动和游戏做一回顾:
最小的时候没什么特别的,一般的小男孩喜欢的玩具我都玩,大多都没啥印象了。
还记得的有小时候经常喜欢买橡胶做的漂亮的弹性球,当时在福佑路有许多摊位都有这种球卖。其中一种特别的卖法是花上一元钱来抽签,抽到哪个球就是哪个,挺好玩的。
变形金刚之类的玩偶当然少不了,不过印象最深的,直到最近似乎还保存着的一种小玩具是一些蛋形的东西,把“蛋壳”打开后可以把里头的四肢翻出来再把蛋壳关闭,就成了老虎、犀牛、骷髅、甲虫之类的东西,也挺好玩的。
在五、六岁时就在某个班里学过国际象棋(同时还学过国画等等,现在统统忘光),同时大约更早时在家里学会中国象棋。后来一副国际象棋是被我把棋子翻出来当玩偶玩得,而一般和家人下中国象棋为乐。
据传说竟然是妈妈最早教我下象棋的,不过从我懂事起就已远超妈妈的水平了,因为她除了规则以外什么都不懂……爸爸的棋力稍微好一点,在我最小的时候还不是他的对手,但很快就感觉到他的水平不高了。爷爷的象棋下得好,在小时候看来简直是高高在上的,稍大一点后能够和他输多赢少地平等对局,直到将近高中时才有把握胜过他。表哥的实力当然总是和我差不多的,我们两个的对局当然是最多的,经常也会我们俩联合起来和爷爷下棋。最强最强的棋手是我外公,小时候不常见外公,见面必定要缠着他下棋,遗憾的是……
象棋在我和表哥那里还有各种玩法。最傻的一种就是拿棋子弹来弹去,还有各种比大小玩法,还有陆战棋式的暗棋等等。军棋什么的小时候也玩,但玩得最多的是在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三年级,那时候在班里四国风行,我也特别喜欢。但我尤其做得多的是“公证人”,简直始终都是做专职公证人……
小时候最最经典一个游戏是传说中的“奇多圈”!那是一种膨化食品的附赠品。呈圆形或八边形,内圈是镂空图案,大约一元硬币大小,外圈则是尖的,整体呈飞碟状,可以当飞镖玩,但很少有人会那样玩的。经典的玩法是把两个奇多圈放在平面上,因为外缘的形状,只要用指甲轻轻一磕,奇多圈就会蹦起来小跳一段。两只奇多圈对战时轮流操作,若一只把另一只压在下面(要覆盖内圈)或者把另一只逼下桌面就算胜利。这种游戏实在是太耐玩了,不知道风行了多少时间,当然最后还是消失了,而我当年收集的无数奇多圈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怀念得很……
在四南时不怎么玩游戏,上课坐得笔正下课则伏案休息,顶多是玩玩剪刀石头布之类的。倒是后来在少科站读奥数时经常玩一些游戏。
一项体力游戏是拍纸团,主要是我和两位老同学在四年级跨级参加竞赛集训时期玩的,把草稿纸团起来用肉手拍来拍去,就这么简单。
当时最最经典的一项游戏被我们称作“野蛮小鬼(ju)”,乃是传统的弹尺游戏和弹橡皮游戏的组合。无论是弹尺还是弹橡皮都差不多,在桌面上轮流弹,谁的掉下桌面就输。而把尺和橡皮结合起来则是:桌面是海,尺是船,橡皮放在尺上。每一轮可以弹尺也可以弹橡皮,最终目标是把对方的橡皮弹“死”,尺子可以牺牲。但橡皮若掉进水里也会“淹死”,若橡皮不在尺上而落到了桌面上,则必须在下一轮内跳上船(搭上也可),或者把船弹过来救,否则就淹死了!这种游戏比起单纯的弹尺和弹橡皮而言显然是丰富得多了,需要更多地讲究技巧以及战略。偶尔我们还会把铅笔盒也开出来,作为“航空母舰”等等。
说到桌面游戏,当然不能不算上弹硬币。不过单纯的把硬币弹下桌的游戏太单调和暴力,关键是硬币弹飞以后捡起来麻烦多了。一种改进的玩法是:每人操控若干个硬币,每次弹时必须弹中对方的某一枚硬币,或擦到或对撞都可,但不能将对方弹下桌面,自己当然也不能弹出去。如果没有碰到任何对方的硬币或者犯规就算死掉一枚硬币了。还有一种一次动用大量硬币的玩法是硬币“足球”。每人用大约五个一元硬币,一方正一方反,用一角或五角硬币做球。用铅笔盒作球门,一个硬币是守门员,在对方控球时我方就可以用一个手指按着守门员在禁区内活动随时扑救;可以“传球”,一方能连续“控球”的话就能连续操作,球碰到对方或者己方冲撞了对方就换操作权……
在曹光彪小学时还有一项经典的猜拳游戏——“dong-pa-sging”(我不知道怎么拼),这三个发音分别是石头、布和剪刀的代称。可双人可多人,轮到一个人出招时,就突然喊一个口号,同时相应地变拳,对方也要同时变招(当然也可以保持原式),若对方的手式与我相同,他就输了。一种玩法是依次轮流出招,另一种则是手式上“胜”对方者出招,小学里流行的是后一种,这种方式可以连续变招令对方招架不及。还有双手的,每次连喊两个口号,同时变双手的手式,对方若有一只手的手式与我的一只手相同,那只手就要下场。
到了东格致中学,流行的猜拳游戏又有新花样。这种游戏绝对是东格致的独创,我们是看着自己一点一点设计和完善出这套游戏的:最后的成熟形态非常复杂,较流行的是以“七龙珠”为底本,有各种技能不同的人物,每人有“血”,还有“能量”。以普通方式猜拳,胜方可以选择“摒”能量,增加几格能量,许多人物还可以有多次变身;也可以选择直接攻击,攻击方式也有不消耗能量的普通攻击,还有小榴、中榴、老榴等等,还有各种辅助工具和技能,比如“挡”、“定牢”、“抽血”等等。可以双人比赛,谓之“单挑”,更可以多人游戏,六、七个人时最为热闹,谓之“群殴”。除了七龙珠系统以外还有其它多套系统,最古老的是方腿、绵羊等等(同学的外号),稍后有老师、警察等等。在东格致时每到课间教室里就闹不可言,后来这套游戏还被引入全理班,当然火爆程度就差了许多……此游戏可谓东格致特色,当时几乎所有男生都会玩。不过我这时又离群独立了,虽然对规则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我从不参加此活动,大概是因为玩这种猜拳势必要兴奋激动、大喊大叫,否则是没有意思的,这不符合我喜静的性格。当然,这只是程度的问题,玩dong-pa-sging时同样也要喊叫,不过那在一个对我而言较适度的范围。
早在五年级还是四年级时就有了我的电脑,586的;包括现在寝室的一台,我先后拥有4代台式机。玩电脑当然是咱跨世纪青年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啦……
一开始除了游戏,我也直接玩Windows,把开始菜单里点得出的每一样东西都“玩”遍了,后来还玩Office。妈妈有年心血来潮要考办公自动化,我就陪着一起玩,结果我比她先考出来了。电脑的基本操作常识是不用学的,只要玩玩就熟了。
最早的一个游戏是买第一台电脑时送的,当时可以随便选一个游戏,我就选了最贵的一个,记得当时标价是198元呢——C&C(命令与征服)。一个粗糙但也耐玩的即时战略游戏,星际之前的经典。
同时花钱买了一个角色扮演游戏:乌龙院。玩过几遍。挺好玩的。
在初中里最耐玩的一个游戏是后来买的一个国产即时战略游戏“赤壁”,玩了很长时间,但居然从未通关,因为打到某一个关卡时总是死机……
仙剑奇侠传98柔情版无疑是最最经典的角色扮演游戏,刚买来时只打了一遍,但后来经常重打,去年还刚刚重温了一遍。
初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买到“魔法门之英雄无敌II”,是一款经典的回合制策略游戏。说偶然机会是因为我那次先买到的是鼎鼎大名的“星际争霸”,老板说这种正版的市面上很难买的,很难得的。结果我拿回去玩了半天说没劲,回店里要退掉!老板是目瞪口呆像瞧外星人那样瞧我,最后给我换了一个就是“英雄无敌”。这一事件象征着我的兴趣转向了回合制策略游戏。这是符合我的性格的:既喜欢宏大豪气的战略策略游戏,但又喜欢文雅和安静地游戏,不喜欢手忙脚乱激动紧张地狂敲键盘,而是一回合一回合神定气闲地玩。
随后是“三国志V”,再后来是“文明:权倾天下I、II”以及“文明III”,这些回合制策略游戏是我的最爱。至于同龄人中流行的星际、魔兽、CS我都几乎碰也没碰过。
文明系列游戏是我最喜欢的,扮演着文明之“魂”,从史前社会一直到未来文明,规划着文化、农业、商业、工业、娱乐、科技、政治、外交、军事、建筑、移民、探索、污染等等等等,比起单纯地造兵带兵打来打去要有趣多了。
直到现在还经常玩的唯一一种即时性的游戏大概是飞行射击类游戏,比如“雷电”什么的。其中还有一个特别“抽象”的游戏,叫“特训”,又叫“是男人就撑过20秒”,才17k,一个小窗口子弹满天飞操控小飞机躲子弹,就这么简单。十分耐玩。我最初上手时就能轻松超过20秒,最高纪录超过一分钟。虽说是即时性的,但其实也是练定力的。
现在利用电脑的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是看日本动画片。
至于体育类游戏,一方面因为从小不喜欢运动,另一方面因为喜欢文雅安静的运动,不喜欢一堆人挤来撞去的,所以长期以来很少参与。我喜欢的是各种“小球”,三毛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不过足球比赛什么的还是挺喜欢看的。
——————————————(未完待续)——————————2006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