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随便回忆一下我的成长经历(第一篇:小学四年级以前))—————
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跨级参加的数学竞赛集训就开始逐渐紧张起来了。(像我这样靠搞竞赛逃掉低考中考高考的同学们虽然在应付大考的精神压力方面承受得较少,但学业上的压力真不轻松,这碗饭也不是白吃的啊……)对正常的课业当然会有一定影响。事实上,从某个时间开始,我越来越少正常地去学校了,上一天翘一天的,最后干脆不去学校了。因为当时我的学习水平还是很不错的,四南的教学水平又不是很高的样子。
随着我在四南的淡出,开始逐渐考虑转学的事宜了。一开始四南的校长不太愿放,毕竟每所学校都希望自己培养出的学生能为自己争光,曹光彪小学通过引进外援迅速提升实力的手段也不是其他学校能二话不说地接受的。最后协商的结果是:我在四年级下半学期就进入曹光彪小学听课,但学籍仍属四南,四年级时跨级参加竞赛的荣誉归四南,而五年级时才正式转入曹光彪……
其实四年级的我并不能给四南带去多少荣誉,最后跨级参赛的成绩无非是个三等奖罢了,虽然这个成绩已经非常难得了,但说起来毕竟只是一个三等奖罢了。即便得一个一等奖又如何呢?只有如曹光彪随后取得一串五个(六个?)一等奖时,才算成功地挣了名声。
对我而言,曹光彪小学是一所“完美”的学校。无论是四南,还是之后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给我的印象都是好坏相掺,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而在曹光彪的一年半简直一点儿坏印象都没有留下!无论是同学、老师、校长还是校园,都无可挑剔。
曹光彪设立了一个“实验班”,只有三十多个同学,开展小班教育,关于小班教育的利弊,我是有一定观点的,也有足够的亲身经历让我有资格发表言论。因为自从进入曹光彪起,我始终是在“实验班”、“试验班”里成长的,对此是有深刻体会的。现在那些对尖子班乃至对奥数恶言相向的制定政策者们有多少实际的体验呢?
反对尖子班的最大的、貌似最有理的一条理由是:学校为尖子班过于关照,投入了过多的教育资源,这不公平!——好一个“不公平”。我曾经写过一段“关键词燥热症”,公平这一词也是经常引起燥热的重要词语之一。一提到“不公平”,马上有一群人气血翻腾,跳出来慷慨激昂义正词严气势磅礴振振有词地说上一通大道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公平不是“扯平”,追求公平并不是要搞平均主义!而现在的教育制度改革的总方针恰恰是平均主义、“扯平主义”。取消重点中学、取消实验班、乃至取消奥数,简直改革到了丧心病狂气急败坏的地步!
我在说这些事情时好像是有点激动了,毕竟我对奥数、对尖子班的感情太深了,也是最能体会它们的优点的,所以难免对现在的改革有所不满。记得前一段回去看望金校长时他刚开完一个会议回来,也是气得呼哧呼哧的:“说搞奥数变成侩子手了!我变成侩子手了!你们金校长成侩子手了……”
教育本身就有两层意义,其一是普及教育、基础教育,保证一个社会普遍地达到一定的文化水平,这是首先要做的。然而,在这些基础的工作良好地开展的情况下,教育的另一层意义便突现出来,那便是培养精英。或许精英一词会令部分人反感,那便改说是“培养有特长的人”吧。总之,一个健全的社会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企业家、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政治家,总会有也总该有一些人,在某些方面(比如数学)上高人一等,只有这样,社会才可能是健康的。有一些人,比同龄的其他人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更出色、更有潜力,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谓七岁看老,在十二三岁时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学生的可能的发展势头也是很正常、很应该的事。如果一个五年级的教师看不出他的学生们有哪些学习能力更高、哪些有独特的潜力,而告诉我们:我们全班同学都一个样,大家学数学的潜力一样好、学语文的潜力也一样大……我们恐怕要认为那是个失败的老师。
“因材施教”这个孔子早已指名的道理,现在却还有许多人不能接受。为什么把那些在某方面学习上有特别的潜力的同学放在一起集中教育资源是那么罪恶的事呢?小班教育的优势由我们这一批人的成绩已经充分地诠释了。而后来的许多跟风而起的实验班为什么办不好,为什么画虎类狗,应该从那些办班的人那里找原因。尖子班不是随便哪所学校都能办的,曹光彪办得起,四南这样的学校就办不起,有些办不起的也要赶时髦凑热闹,最后把尖子班的名声搞砸,不该怪罪到尖子班这一教学方法本身上面。奥数也是同样,我们那几代人搞奥数搞出了声势,学校得了不少光彩,学生也可以跳过考试,美得令人垂涎,于是引得许多根本没有教奥数的学校也教奥数,引得许多根本没有潜力的学生也被逼着学奥数,这样一来奥数的名声自然难免变臭,但这是奥数的错?还是现行的浮躁的教育体制本身的问题?教育官员们不会把责任归结到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尤其是教育评价体制的浮夸上面,只懂得“脚痛砍脚、头痛砍头”,把奥数竞赛整个取消掉才省心!
至于经常用来反对尖子班的另一条理由:普通班学生感到不公平、感到自卑、丧失学习兴趣,这更是睁眼说瞎话。那些叫嚷得人们是否体察过究竟有多少学生真正会为自己没有进入尖子班而自卑的?或者说,如果有学生会感到自卑、感到不公平,是来自哪里呢?争强好胜、爱面子、为公平不公平叫叫嚷嚷,这些本都是成人世界里的事情。尖子班是讲究实力的,奥数尖子生的数学实力要远超平行版,甚至中学的奥数尖子的数学能力要强于大多数普通的数学教师,这些实力拿出去是教人心服口服的。除非有家长“点醒”,一般的学生是不会为此愤愤不平的,因为越到高年级,奥数尖子班与平行班就越来越成为两个不同的世界,平行班里数学最强的学生们也很难跟得上奥数班,在平行班中取得奥数的顶尖成绩的只有极其个别的特例,尤其是在从小学起就举行奥数的地区,那些有潜力的同学早就会被发现而吸纳入奥数尖子班里了。差距实在太大了,以至于把一个奥数尖子插进一个普通班级让他一支独秀几乎等于葬送了他的前途,对普通班的同学而言也未必是好事——那些仅仅因为在另一个世界学习的数学尖子就会感到自卑的同学,如果有一个数学比老师更强的同学坐在身边岂不更是要自卑得很。难道要把那些尖子生拖累到平庸才算“公平”吗?如果嫌给奥数尖子提供更好的教学是不公平的话,完全可以让想享受那种教育的同学也参与进来听听课好了,跟得上吗?以为“只要在一样的环境下,我孩子也能学得和他们一样”——这只是一些家长天真的想法罢了,真的是跟不上的,踏实一点在普通班里学习不是更好?明明跟不上还要硬上,用金钱用政治的手段也要让我孩子上尖子班——这种行为葬送了许多孩子正常的学业,也葬送了尖子班凭实力说话的好名声。
唉……我本是在回忆往事来的,突然就气血翻腾地写起这些来了,看来修行得还不到家啊,我身上也还是有一些浮躁的。不过也没办法,年轻人总会浮躁一点,我始终会批评这个时代的浮躁,尽管这种浮躁偶尔也会在我身上显露。但愿我的气血翻腾与我讽刺的那些人的气血翻腾更好一些吧。下面还是言归正传,说我自己的经历:
进了曹光彪起,我的性格可谓大改。可以说,我的改变几乎是在进入曹光彪的一瞬间做出的,如果说有什么过渡时期,至多是那段在四年级上荒废在家的时光吧。这是第一次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对自己风格的主动调整,而一般而言,为人处事风格的转变是“后台运行”的、隐式的、被动的。我的第二次主动调整风格大概是进了大学之后的事了,就在现在,我正在使自己的风格变得更深沉、内敛、沉稳一些……
进曹光彪后,我也开始逐渐能够——至少在精神上——摆脱对家长的依赖。独立人格开始成形。
有一个被我经常写进作文里的事件是第一次自己回家。这发生在四年级下也不知是五年级上的时候……从小就很能干的朋友们不要嘲笑我,家长们要娇生惯养我也管不住啊——至少在我的独立人格成熟之前是一点也没办法的。不过我的第一次自己回家倒是颇不容易:实在是因为曹光彪小学离我家距离不近,平时总是妈妈骑助动车接送(非机动车载人是违法的哈,嘘……),助动车都需要一刻钟的路程吧。结果一天因为种种原因竟没有人来接我。虽然一年级时一天爷爷晚来接了半小时就让我哭得要死要活的,不过到了曹光彪那会儿已经完全不同了,等了许久之后我便一个人沿记忆中的行“车”路线摸回去了。(这实在是件没什么可说的事儿,当时怎么写出好几百字的作文的?)说实在的,作为第一次独行,我表现得还是挺有勇气的,因为上海的那个街道实在是错综复杂,平时都是两点一线,只对正确的那一条路线有印象,多拐一个弯就完了。一旦迷了路可只能找警察叔叔了。好在我的印象还算好,虽然拐错了不少次弯,还是顺利回家了……
从这一次微不足道的经历开始,我至少自己懂得了一件事,虽然有许多事家长们始终在帮我做,但我是说脱离他们就能脱离他们的。事实上,直到高中毕业,我甚至从未一个人独居过(包括白天,因为总是有爷爷奶奶跟着),但进入大学适应环境的速度我自信没有人会比我还快(因为我适应环境的需时是零,几乎立刻就如鱼得水了)。这是一种“猫的风格”——有人养着时乐得享受懒惰和安闲,大家都开心;但等到要一个人走时也二话不说、毫不拖泥带水。
在曹光彪认识了许多可爱的同学,有许多同学到初中还是同学,有一位在高中时仍是同学,另两位现在则到了北大数院。还有许多同学日后也进了复旦、交大等名牌大学,作为一个小学班级而言,其大学录取率与重点大学录取率大概可以与任何一所普通高中相比了,实在是很难得。虽然那些最拔尖的(比如说后来在小学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同学)几乎全部是“外援”,但我们都清楚,若没有曹光彪把我们集中在一起,我们绝不会有日后的成就——说真的,我们是曹光彪的骄傲,而我也将永远以曹光彪人为自豪。我们这一批人堪称曹光彪的黄金一代,难怪据说在一开始金校长就对我们的班主任说过:要珍惜这一届学生,以后这样的一个班级可能再也遇不到了……对了,曹光彪的班主任是我遇到的最可爱的数学老师,她现在越来越漂亮了。
在曹光彪的经历可能是过于完美了,实在波澜不惊,没有留下丰富的经历可供记述。随后的事情,就要从“新加坡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结束之后说起。我得了108分(满分120),排名上海市第14位,获得一等奖(前十名是特等奖,111分以上)。是曹光彪里考得最好的,获得特等奖的好像有九个都是闸北区的——闸北区相当于上海的“湖北”,是传说中奥数实力有如上帝般强大、奥数集训有如魔鬼般辛苦的地方,部分闸北的牛人们将成为我的高中同学,此是后话。
我们正赶上上海市第一届取消重点初中(只保留华师大二附中等几所),取消升初中的考试,就近入学。不过同时也是民办初中的崛起之时,因为民办中学有权绕过就近入取,可以继续把尖子们集中起来。当时,在少科站曹老师等人的积极努力下,有两所民办初中成为我们这批黄埔区奥数尖子们的选项,一所在著名的格致中学附近,似乎与格致中学有直接的关系;而另一所座落于浦东新区(体制上隶属黄埔区),除了其校长原来是格致中学的副校长外,与格致中学并无联系,不过它的名字却叫作——“东格致中学”!
最后的结果是,虽然路途稍远,但我们这批人中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到了东格致中学。这里头有相当一部份功劳要归给我的妈妈,她可是当时在家长中的“头儿”,厉害得不得了。她联合曹老师振臂一呼,当然响应纷纷,一拥而上……唔……其实我们家当时决定在浦东买一套房子,上东格致比较方便,嗯。
作为一所民办中学(其实是“民办公助”,后叙),东格致的学费很贵,好像是四千多一学期还是一年的样子,不过我们这批人中三等奖免一学期,二等奖免一年,一等奖免两年,特等奖全免。由于我妈妈的突出贡献,我的学费也是全免的。当然,比起参加竞赛集训班等等的投入,也不能说是省了多少。不过相比那些额外交几万块赞助费都难进校门的人们而言,我们的家长确实是省心多了。
总之,我们进了东格致的尖子班——此时终于可以说:黄埔区的奥数尖子十之八九都是我的同学!在这里我将待上四年……
——————————————(未完待续)——————————2006年7月13日
最新评论
- kaikair
2006-07-13 11:12:38 http://www.magicofsarah.com
“虽然有许多事家长们始终在帮我做,但我是说脱离他们就能脱离他们的”
很有意思的话 - 随缘
2008-07-12 22:12:17 匿名 222.29.26.136
现在还觉得自己浮躁吗?不过,无论如何,对自己严格一点是没错的,但也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了。不过,在哲学上,还是建议开放自己去接受最苛刻的批判,比如阅读最重要的那些核心外文专业文献,在某个问题比较自己和整个历史传统的思考广度和深度;上上Mr.Sun YongPing,Mr Xu Xiangdong, Mr Liu Zhe等老师的西哲课,接受他们对你思考的严格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