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取代计算——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书评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4-02-02 第3版 读书),改名为“记忆比功能更重要,丰富性比效率更重要” 贝尔纳·斯蒂格勒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最重要的技术哲学家之一,在我看来甚至可以去掉“技术”与“之一”两个词。他的代表作是3卷本的《技术与时间》,这套书早已译介到中国了,译林出版社最近又出版了合订本。 合订本完善了老译本的翻译,特别是解决了个别术语译名不统一的情况,提供了统一的索引,更 …
读书笔记、书介、书评等。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4-02-02 第3版 读书),改名为“记忆比功能更重要,丰富性比效率更重要” 贝尔纳·斯蒂格勒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最重要的技术哲学家之一,在我看来甚至可以去掉“技术”与“之一”两个词。他的代表作是3卷本的《技术与时间》,这套书早已译介到中国了,译林出版社最近又出版了合订本。 合订本完善了老译本的翻译,特别是解决了个别术语译名不统一的情况,提供了统一的索引,更 …
本文发表于《中国经济时报》(阅见思享,2023年9月18日) 最近来自OpenAI的两位科学家出了一本书叫《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试图论证伟大的科技创新往往不是预先计划的结果。 其实中国传统也有类似的智慧,例如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佛家讲“无执无相”,俗话讲“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都有类似的意思。无非是说当你过于执着目标时,反而做不成大事,真正伟大的事情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
这篇和之前的数字时代人的解放一文都是为PTADAO写的文案,最终文字被节选后形成一页知白,有兴趣可以移步,此处贴出原始版书评。 最近加入了一些Web3聊天群,时不时输出一些观点。 比如前些天和人讨论稳定币的意义,我说加密货币一开始就是要去颠覆央行和法币的旧体系,如果整个区块链市场回过头去还要围绕USDT作为标尺来运转,那么我们的革命革到哪里去了?在我看来美元稳定币的意义顶多只是在过渡时期吸引一些尚 …
本文发表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23, v.29;No.107(01) 46-52 摘要:芒福德是技术史学科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技术与文明》在编史学方法上有深远的启示意义。他的编史学方法可以阐发为“技术思想史”,与“科学思想史”一样,技术思想史旨在梳理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即某种思想或精神层面的线索。技术思想史要求引入以下四个特征:一、精神性(不再把技术仅仅看作中性的物质器物,而是要揭示技术的精神 …
这是给媒介域联盟做的导读,文字稿由冯光能粗略整理然后我进行润色,但尽量保留口语风格,已在媒介域联盟公众号贴出,这里转帖原稿。 1.1 开场 吴璟薇:各位在线的朋友,各位长期关注媒介域联盟读书会的各位书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非常荣幸的请到了我们科学史系的胡翌霖老师来领读维纳的一本非常重要的经典书:《人有人的用处》。相信大家对于控制论都非常的熟悉,尤其今天在这样的一个ChatGPT或者人工智能高度发达 …
本文发表于《信睿周报》第87期(去年就发了但忘了转载),题名为一场“失败”的控制论社会实验——评《控制论革命者》。发表时略有删节(主要是删了谈内卷的部分),此处贴原文。 阿连德在1970年高票当选智利总统,他上任后立即发起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包括取缔外资企业、打击地主、建立国营经济等等。在此期间,为了有效地管理国有化的经济系统,阿连德请来了英国的控制论专家比尔,在他的帮助下建立了一套名为“Cyb …
我又为超星录制了一次导读节目,视频课程应该是在超星发布了,我在这里贴上我录节目时准备的逐字稿。 一 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的老师胡翌霖。今天我给大家导读的是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二 这本书的影响力太大了。斯坦福哲学百科这么说的:“托马斯·库恩(1922-1996)是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也许没有之一)。他1962年出版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是有史以来被引用次数 …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2-09-16 第3版 读书) ,标题改为“正视科学、资本、政治形成的“复合体” ——大科学时代,科学家不再‘独善其身’” 说起美国的科研环境或科技政策,我们通常第一个想到范内瓦·布什的《科学:无尽的前沿》,这是1945年布什给时任总统罗斯福的一份报告。该报告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应当给基础科学研究提供资金支持,但又必须尊重科学家的独立自主。 布什的报告确 …
以前都是在报纸上写书评,这回第一次受邀写了篇推荐序,可以在中信出版集团新出的《拆穿数据胡扯》里头看到。既然是推荐推销,应该也能转发在这里吧。 需要说明的是,拿到样书时暂定的中译标题是《科学的信号与噪声》,正式出版时改成了现在的《拆穿数据胡扯》,所以我写推荐文的时候是从译名说起的,出版时吐嘈书名的部分有删减。 书中讨论的不仅包含“数据胡扯”,用数据进行包装只是“科学”的一种样子,总的来说该书针对的是 …
应邀为《中国科学报》写了年度两本推荐书,我本来是要推《技术陷阱》的,不过说这本书出得晚,不算2021年度了,于是我又挑了这两本: 《AI3.0》,[美]梅拉妮·米歇尔著,王飞跃、李玉珂、王晓、张慧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年2月出版 《破天机:基因编辑的惊人力量》,[美]珍妮佛·杜德娜、塞缪尔·斯滕伯格著,傅贺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 以下转载在《中国科学报》 (2022- …
本文发表于《书城杂志》2021年04期,是去年的书评,不过当时忘了转载。既然杂志允许我在自家博客转载我的文章,不如也贴出来吧。 制造科学——超纲的书名 中文出版界引入国外学术著作时,经常有修改标题的习惯。比如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现代科学简史:从蒸汽机到䴙䴘求偶》,原名“The Making of Modern Science: The Making of Modern Science: …
本文发表于《书城》杂志2022年1月号 https://read.douban.com/ebook/337719818/?&dcs=provider-63699269-%E3%80%8A%E4%B9%A6%E5%9F%8E%E3%80%8B%E6%9D%82%E5%BF%97 发表时略有改动,此处贴原稿。 布什报告过时了吗? 范内瓦·布什的《科学:无尽的前沿》一书最初是1945年布什给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