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计划</span>

课程方案:科学哲学及原著研读

“科学哲学名著选读”是我来清华后负责的第一门课,面向科学史系的研究生新生。 当时科学史系还没几个老师,科学哲学总该有人上,自然就派我负责这门课了。 我自己的研究偏向技术史与技术哲学,正统科学哲学虽然也大致熟悉,但不算专长。 但在我看来,正统的科学哲学肯定是要学的,绕不过去。所谓正统的科学哲学,我指的是发端于逻辑经验主义,兴盛于英美分析哲学的一套学术脉络,就“科学哲学”这个主题来讲,这条线最经典、最 …

由深入浅——《技术哲学导论》课程总结

我在清华为本科生开设的第二门课:《技术哲学导论》,算是圆满结束了。之前已经发了《技术哲学导论》作业批语汇总。现在来正式总结一下。 总体设计 这门课加上之前的《技术通史》,是我“处心积虑”打造的两门通识课,把这两门课开好之后,我可能还会尝试诸如《科学通史》之类的课,或者《工业革命史》、《科学哲学导论》、《科学与哲学史》之类的课程,但近两年来说应该就是这两门课轮开了。 这两门课可以说是姊妹课程了,从主 …

2018秋季学期课程安排(技术哲学导论+科学哲学名著选读)

这学期我开两门课,一是面向本科生的“技术哲学导论”,二是研究生必修课“科学哲学名著选读”。 技术哲学导论,每周二15:20开始,六教6B113 科学哲学名著选读,每周三13:30开始(10月份之后调整到13:00开始),三教3203 另外读书会时间尚未确定,估计可能要到十一后才能正式启动了? 技术哲学导论 课程说明 本课程与春季学期的“技术通史”交替开设,但定位不同。“技术通史”为门面课,受众更广 …

“技术通史”课程总结(学生点评及每讲提要)

课程的分数出完了,这门课的第一轮开课也算是圆满完结。给分方面,我给了约一半同学A-及以上,远远超过学校建议的标准即20%,我加了额外说明,希望学校能够通过。同时,因抄袭而不及格的同学达到5人,也超出了建议的限度,但这都是按照我自己的标准,给高分并不是为了讨好学生,给不及格也不是为了刁难学生,我的课也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学到什么,只要认真参与,积极听课、独立思考、课外阅读,做好这三样就是高分。 之前写 …

博士招生要求再补充(可操作问卷版)【失效】

清华大学突然又改变政策,把所有准聘教授招生权收回了,所以招生启事暂时失效,等我熬成长聘再说吧…… 去年开始我在清华有资格招收博士研究生,当时已经写过招生启事及其补充说明,现在想想,也不必废弃重写,有兴趣的同学仍然可以参照。但当时写得啰里啰嗦,可能不适合心急和粗心的同学一下子把握到实际应该做什么,于是这里提供一个可操作性非常强的版本,有意报考的同学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迅速确认具体要做的事情。 1.现在离 …

本科生通识课:《技术通史》

本学期(2018年春季),我将在清华开设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技术通史》。 课程基本信息 课号:00691572 时间:每周二第4节(15:20-16:55) 注:2月27日就开课啦 地点:四教4202 考核方式: 读书笔记/小论文+期末开卷考试 注: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写一篇相对完整的论文(6000字以上),但以往的经验看,许多同学在学术训练上都还比较欠缺,交上来的论文经常东拼西凑惨不忍睹,所以我这 …

课程方案:科学哲学名著选读

这周已经正式开学,今天我负责的课程已经开张,“科学哲学名著选读”,这是给硕士一年级生以及非本系培养的博士一年级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今年一共就是新进的5名同学选课,没有外系同学选课,有两位旁听。 课程时间在每周二下午1:30起,大约到4点出头下课。地点在清华大学一教204。欢迎旁听。但由于这门课的性质是一门学生主导的读书课(下详),所以如果只是想随便听听讲座,就不适合来听了。   教 …

博士招生要求补充说明【失效】

清华大学突然又改变政策,把所有准聘教授招生权收回了,所以招生启事暂时失效,等我熬成长聘再说吧…… 招生启事发布之后,已经有好几位同学与我联系,表达过报考的意向了。为什么不说精确有多少位呢?因为我也不太清楚,大部分同学只是简单表达了一下意向,没有更深入的联系,也有一些不是今年这一届的。 我现在已经顺利加入了清华的招生名录,在暑假后的9月份,就可以录取2018年入学的第一批博士生了。也就是说,在最终来 …

课程计划:《技术如何塑造我们的日常生活》

又受到706青年空间的邀请,准备在暑假期间开一门课程,从7月下旬开始,每周一次,大约5~6次课。 他们在试探“项目式学习”的套路,我了解得不深,大约来讲,无非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以交互讨论为特色的课程形式,我也愿意探索一下更生动的教学形式。 认识你自己 我计划讲的课程是技术史与技术哲学的领域,这一领域一方面极为深刻,但另一方面也其实门槛很低。因为哲学的出发点并不是那些大哲学家的艰涩文 …

胡翌霖的招生启事【失效】

清华大学突然又改变政策,把所有准聘教授招生权收回了,所以招生启事暂时失效,等我熬成长聘再说吧……   追随吴国盛老师,我非常幸运地进入清华大学任教,上个月刚刚成为人文学院的助理教授。 目前我还隶属于哲学系,等吴老师筹建的科学史系正式挂牌之后,便也属于科学史系(其实我很希望仍然和哲学系保持联系)。 清华引入美国的tenure track制度,制定了准聘—长聘制度,我这个助理教授当然是属于准 …

我的科学史系课程计划

吴老师的建系大计进行顺利,正式挂牌大概快了,已经开始谋划下一阶段的课程设计等问题了。我自己对开课也有许多想法,这也是我希望入职大学而不是研究所的本意。 我更乐意开设本科生课程,特别是在北大清华等本科生源最为优秀的顶级院校。本科生可塑性更强,对新知识更加开放,教起来更有成就感。而科史哲专业的研究生大多也是半路出家,论专业基础并不比一般本科生高多少,所以我一般基础课程都将是以本科生为对象设计的。事实上 …

关于小班教学

我曾经主持过“科学是什么”这门课附属的小班讨论课,当时也曾谈过相关的经验和想法。不过也说得不多。最近似乎北大元培班希望全面推广小班教学,吴老师希望我再系统整理一下相关的想法,于是我在这里再写一篇。 形式 所谓小班教学,在这里主要是指作为大班教学附属的由助教主持的小班讨论课这样的形式。而且不同于一般理工科基础课程所附属的“习题课”,我们在这里谈的小班教学更多地适用于通识性或前沿性的课程,特别是文史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