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论坛 -> 站务 -> 再谈论坛开放问题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再谈论坛开放问题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古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24
发帖: 650
威望: 860
塔勒: 904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11-11
最后登录:2009-01-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再谈论坛开放问题

经常有人建议我开放论坛,说引入民科也有好处,不过我还是决定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暂不开放。

论坛需要“人气”,但并不是发帖越多越好,人员越嘈杂越好,帖子巨多的、民科民哲汇聚的论坛多的是,北大科科论坛没有必要再多插一脚。我们的论坛要做出我们的特色来。

——人数少,大家容易猜出对方的身份,所以不敢发言?——这只是一种托辞,我敢肯定这样说的人即便跑到人员杂多的论坛里仍然不会积极发言。

——让民科发言,看看他们说什么,也算是科学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的科学素质。——这种意见更是无稽之谈。要了解民科民哲,可以到http://www.wlzxcn.com/之类的地方去看,乖乖啊,近十万位会员,近4万个帖子,类似的论坛还有不少。“社会学”研究的材料有的是,我们没有必要再做重复实验了。

有一些开放性的学术论坛的成功先例是可以借鉴学习的,例如人大主办的“爱智论坛”,http://www.philosophyol.com/bbs/,在强悍的管理员qiao老师的打理下看起来是有声有色,会员一万五千多,帖子竟有近10万了。不过逛了逛这个论坛我还是觉得不够理想,有些混乱。而具体到“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的版面就更糟糕了,不说质量,数量上也不怎么样,从2002年到现在6年多的时间,向任何人开放注册,也不过是511个主题,2408个帖子罢了。当然肯定有大量的水帖和垃圾帖被删去了,不过留下来的从帖子本身以及讨论的质量似乎也大都不高。

注意到“爱智论坛”的成绩依赖于其总版主的管理。比如在他们的发帖须知(http://www.philosophyol.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1645&page=1)中声明:“◎ 对于没有学术、思想价值的帖子,无端挑起争论的帖子,一律删除。如果你不幸找不到自己发的帖子了,请点一下‘查看新帖’,看看是不是被删除了。对于帖子屡次被删仍然继续重复发帖的,我们将视情况或锁定或删除。如果您对本论坛的管理不满意,请直接离开。在本站发帖皆属自愿行为,而本站没有保留所有帖子的义务。”

管理方式与个人的性格有关,就我而言,我比较讨厌删帖:先请人进来,鼓励人发帖,回头却把帖子删了把人封了,总觉得不太厚道。当然这是风格问题,我并不是否定爱智论坛的做法。总之自由总是有代价的,与其选择在准入时自由却在发帖时控制,我更愿意选择在准入时控制而在发帖时自由。当然如果有谁仍然说应该开放注册更好的话,那么如果你愿意代替我负起管理论坛的责任,或者能帮我找到足够的、敬业的分版版主来负起管理论坛的责任的话,那我求之不得。不过如果你不能对论坛的发展负责,那么请恕我不予采纳。

当然,我一直会考虑如何逐步扩大准入范围。注册者将不局限于科技史、科技哲学、科学传播等领域,可以适当向其他学术背景的师生开放。另外也可以采取Gmail式的注册方式,只要是被现有的会员邀请或推荐的,我都准入。


随轩古雴
http://EPR.ycool.com
[楼 主] | Posted: 2008-03-03 19:49 顶端
^_^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侠客
精华: 3
发帖: 96
威望: 122
塔勒: 122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8-02-14
最后登录:2008-10-3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你可以设置普通版面的,然后再设置认证版面,把行内师生设为认证会员即可——不知道这个论坛程序是不是允许这个功能,不过大多数都是有普通会员、认证会员之分。
管理的时候对于普通区可以放给别人管,风格由版主自定;认证区则要求严肃认真的讨论气氛——要吵闹就让他们在普通区吵好了

[1 楼] | Posted: 2008-03-03 19:54 顶端
古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24
发帖: 650
威望: 860
塔勒: 904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11-11
最后登录:2009-01-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有这个功能,我也早就在设想了(见http://hps.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189&fpage=1&toread=1,[1 楼] |)这个策略肯定在我“逐步扩大开放性”的考虑之内。

不过问题是,在现阶段引入这种方式,对于促进“严肃认真的讨论气氛”将有多大助益?民科民哲的活跃能够激发师兄师姐们的积极性吗?

关于这种策略沃还想过某些具体的细节。比如说,某些区设为认证版面,那么是限制普通会员发言呢,还是根本就限制普通会员浏览?如果说是限制普通会员浏览,那么这样调整过的论坛在某种意义上比原来更不“开放”。而如果只是限制发言,那么普通会员在普通区也可以直接引用认证区中的文章加以评点,而我们是理它还是无视它?如果无视,自顾自,不符合我的性格,如果理它,则又乱了……

当然以上主要是我个人的顾虑,许多人看帖子就是看热闹,所以大概不会有我这样的顾虑,但对我来说既然允许你发言就应该严肃对待的,否则请他们进来干吗?就为了“社会学研究”?像看一群动物那样观看他们表演?或者说仅仅把他们当作是促进论坛人气的“工具”?


为什么要引入民科?第一种考虑是说能间接促进严肃认真地讨论气氛,但这一点我上面说了:深表怀疑。第二种考虑是我们给民科民哲开放一个讨论的平台,这个我觉得我们不必这么“伟大”,民科民哲的现成的舞台多的是,咱们不用多插一脚。而如果说我们真要向他们开放的话,毕竟是以“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名义,不能仅仅把它们当作实验的动物那样引进来在一旁观察,而是要发自真诚地与他们互动,这一点我想我们现在还远远做不到。


总而言之,因为种种考虑和顾虑,我还是不打算以任何方式开放论坛注册。而且一旦开了大门就是不可逆的行为,需要慎重。(有人会问为什么是不可逆的?这是因为我这个管理员不喜欢删人:给了你的东西,你又没有做错事,我就不应该再夺回来。既然是明知道是民科也给他开放了,他也做出了恰如民科的表现,我又有什么理由再把他删掉呢?)


随轩古雴
http://EPR.ycool.com
[2 楼] | Posted: 2008-03-03 21:16 顶端
马丁小路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6
威望: 7
塔勒: 7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12-03
最后登录:2008-05-01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我想是否开放给民科们倒不是主要症结,根本问题在于:一方面现在国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热情普遍不够,另一方面太学术的东西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太适合以论坛的方式进行交流。于是论坛就只能沦为杂谈性质的灌水,这样开始时也许还行,但慢慢地就会失去兴趣。
[3 楼] | Posted: 2008-03-03 23:17 顶端
古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24
发帖: 650
威望: 860
塔勒: 904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11-11
最后登录:2009-01-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楼上说得不错,这个是症结。真正学术牛人大多不屑于或者不习惯于网络论坛。

不过我们对论坛的定位一开始也就是在一个适中的地方,本来就是半学术半灌水,就是个闲聊杂谈的地方。对某一个人来说,或许慢慢地就会失去兴趣,不过如果每年都有新生力量进来,那么论坛还是可能持久兴旺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交流方式,并不是所有做学问的人都是一个人闭门造车闷头来做的。


近代早期是学者们用书信交流。后来逐渐发展出了印刷书籍、期刊杂志等交流方式。

当然聚在一起口头来聊天谈论也始终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特别是——比如说要是没有维也纳的咖啡馆,整个二十世纪的思想发展就不可想象了。咖啡馆、沙龙之类,都是学术交流的场所,是那个时代学术之兴盛的重要基础。

但是如果说现在的学术交流不太适合以论坛的方式进行,那么就仍适合以咖啡馆的形式进行吗?一方面中国没有咖啡馆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现在时代不同,搞学术的人虽然多了,但却散了,又各管各忙了,总之是聚不到一块儿。

我曾听某老师说现在他们在同一个教研室的老师平时都几乎从没有交流,反倒是一块到外地开会时才能多说几句,这种情况有些讽刺和尴尬。不过“学术会议”确实“咖啡馆时代”后的又是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的前提是交通手段的发达。

总之,某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带来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而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又有可能改变整个学术的文化,甚至确立一个“时代”。

现在,网络技术的兴起无疑将再次改变学术交流的方式,这种改变也将会引出一个新的时代。

如果说对许多人来说感觉不适合以网上论坛的方式进行学术交流,这一事实恰恰说明了论坛这一种交流方式的革命性。如果有机会我将专门论述:我认为论坛和博客这样的交流媒介的兴起正如印刷术和交通网络的发达那样,对于学术的未来是有利的,或者说,它有可能是有利的。

因此我想作为我们这一代恰逢其时的年轻人,应该要去探索这一种新的交流媒介的潜力,它究竟是好是坏?它究竟将把学术的未来引向何方?——我们如果不亲身试探,如何能知?

上次吴老师也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三角地”,事实上在“三角地”被拆之前,“三角地”就早已转移到网络上了。说得不错。

网上论坛提供一个崭新的学术交流平台,这并不是说原来我们没有学术杂谈交流的平台,当然有,柏拉图的学园、逍遥学派的林荫道、近代的书信、印刷时代的书籍和杂志、19世纪末的咖啡馆、20世纪的学术会议等等等等,我们曾有许多种学术交流的平台。随着时代的变化,技术的变革,有一些交流方式不再适合,而新的一些交流方式又取而代之。到了今天,我们显然正在面对着新的变革。

大学要做时代的试验场,我们应该做探路者,去照亮时代的可能性。

试一试,探一探吧。


随轩古雴
http://EPR.ycool.com
[4 楼] | Posted: 2008-03-04 00:21 顶端
古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24
发帖: 650
威望: 860
塔勒: 904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11-11
最后登录:2009-01-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这里同时是守住传统和开创时代。要守住的是“交流”的传统。有人以为好的学问都是甘于寂寞的学者潜心研究闭门造车闷头折腾出来的,这其实是忘了交流的传统了。维特根斯坦孤僻不孤僻?他还经常参加维也纳学派的讨论,为什么?做学问当然需要做冷板凳,但在另一个方面也需要交流争论,这是一种张力。而开创时代,正是要在文化与技术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以新的方式守住传统,这就是“创新”。这种传统不应该只是某些形式上的象征物,比如说北大的三角地,光是守住或不守住那几块铁板并不是关键(尽管也有意义),关键在于如何可能把三角地的精神传递下去,利用网络这种新的媒介来传递也未尝不可,或者说,我们有责任把传统的精神在新的媒介中传承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不做技术的奴隶,而去指引技术的方向。

网络只适合于灌水,不适合于学术交流?凭什么?在中国人看来咖啡馆或许只适合于约会和腐败(或者说只适合于往肚里“灌水”),但在维也纳就不一样,维也纳的咖啡馆成就了多少大师?

我就不信,论坛、博客这些场所。就成就不了未来的大师。我们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


随轩古雴
http://EPR.ycool.com
[5 楼] | Posted: 2008-03-04 00:57 顶端
^_^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侠客
精华: 3
发帖: 96
威望: 122
塔勒: 122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8-02-14
最后登录:2008-10-3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
引用第5楼古雴2008-03-04 00:57发表的“”:
这里同时是守住传统和开创时代。要守住的是“交流”的传统。有人以为好的学问都是甘于寂寞的学者潜心研究闭门造车闷头折腾出来的,这其实是忘了交流的传统了。维特根斯坦孤僻不孤僻?他还经常参加维也纳学派的讨论,为什么?做学问当然需要做冷板凳,但在另一个方面也需要交流争论,这是一种张力。而开创时代,正是要在文化与技术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以新的方式守住传统,这就是“创新”。这种传统不应该只是某些形式上的象征物,比如说北大的三角地,光是守住或不守住那几块铁板并不是关键(尽管也有意义),关键在于如何可能把三角地的精神传递下去,利用网络这种新的媒介来传递也未尝不可,或者说,我们有责任把传统的精神在新的媒介中传承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不做技术的奴隶,而去指引技术的方向。

网络只适合于灌水,不适合于学术交流?凭什么?在中国人看来咖啡馆或许只适合于约会和腐败(或者说只适合于往肚里“灌水”),但在维也纳就不一样,维也纳的咖啡馆成就了多少大师?

我就不信,论坛、博客这些场所。就成就不了未来的大师。我们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

我不信成的了......还是比较期待咖啡馆式的讨论~~
博客基本上是一个人自言自语的地方,或者是一块展板,就算是有回复,在回复中进行思想交流的人也很少.
论坛倒是可以交流,但是也受到一些限制,例如打字的速度远远不如说话的速度,等待回帖的速度也远远不如当面交谈的速度----这样使得论坛某种意义上和纸质的留言条差不多;不过论坛的好处有一点就是可以让不善于说话的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一点传统的纸质媒体就能够做到了.
要进行思想的交流,恐怕只好等国内技术发展足够,使得大家都可以进行模拟多人即时交流的时候才能够进行----话说国外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似乎做得可以,可是教育网不能连@#$%^&*

[6 楼] | Posted: 2008-03-04 11:17 顶端
wugsh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6
威望: 39
塔勒: 66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04-14
最后登录:2008-08-2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小古说得很好。网络技术作为交流技术,当然而且应该能够成就学术交流。眼下的问题,确实如楼上所说,一是中国科史哲界普遍缺乏学术热情,二是严格的学术问题不太适合在网络上讨论,但主要还是前者。设立本BBS的目标主要还是想激发一点学术热情。至于是否讨论严格的学术话题,目前不是最要紧的。发布点书迅,讲座消息,提点小想法,小困惑,讲点学界八卦,关心点国家小事大事,都是可以的。就像大家一起开会、一起下馆子时相互交流的那样,多数不是高头讲章正经八百的宣读论文,而是扯这些半学术的、准学术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可以而且很适合在网上交流的。

唉!现实的科史哲学术界有多贫乏、沉闷,KKBBS就有多贫乏、沉闷!这里只是一个镜像!

嘿!KKBBS如果能激活,现实的科史哲学术也能够被激活!技术具有能动性!

[7 楼] | Posted: 2008-03-04 11:31 顶端
古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24
发帖: 650
威望: 860
塔勒: 904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11-11
最后登录:2009-01-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每一种媒介都有利有弊,论坛的好处恰恰是它既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即时性的特色,又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即时对话的某些缺陷。具体参见我新发的帖子。

随轩古雴
http://EPR.ycool.com
[8 楼] | Posted: 2008-03-04 11:34 顶端
wugsh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6
威望: 39
塔勒: 66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04-14
最后登录:2008-08-2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还是要在招人上下功夫,但不是向外人开放,而是要动员科技史、科技哲学、科技政策、科学传播界的教师和研究生们。这些人数字应该在万人以上。如果有十分之一加入的话,我们有一千会员,情况应该会改观的。目前的问题还是灌水者太少。
[9 楼] | Posted: 2008-03-04 11:37 顶端
liuli66



新人进步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骑士
精华: 1
发帖: 219
威望: 315
塔勒: 306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11-30
最后登录:2009-01-1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这个开放姿态,好!

QUOTE:
引用第7楼wugsh2008-03-04 11:31发表的“”:
小古说得很好。网络技术作为交流技术,当然而且应该能够成就学术交流。眼下的问题,确实如楼上所说,一是中国科史哲界普遍缺乏学术热情,二是严格的学术问题不太适合在网络上讨论,但主要还是前者。设立本BBS的目标主要还是想激发一点学术热情。至于是否讨论严格的学术话题,目前不是最要紧的。发布点书迅,讲座消息,提点小想法,小困惑,讲点学界八卦,关心点国家小事大事,都是可以的。就像大家一起开会、一起下馆子时相互交流的那样,多数不是高头讲章正经八百的宣读论文,而是扯这些半学术的、准学术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可以而且很适合在网上交流的。

唉!现实的科史哲学术界有多贫乏、沉闷,KKBBS就有多贫乏、沉闷!这里只是一个镜像!

嘿!KKBBS如果能激活,现实的科史哲学术也能够被激活!技术具有能动性!

[10 楼] | Posted: 2008-03-04 11:55 顶端
古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24
发帖: 650
威望: 860
塔勒: 904 个
贡献: 0
注册时间:2007-11-11
最后登录:2009-01-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
引用第9楼wugsh2008-03-04 11:37发表的“”:
还是要在招人上下功夫,但不是向外人开放,而是要动员科技史、科技哲学、科技政策、科学传播界的教师和研究生们。这些人数字应该在万人以上。如果有十分之一加入的话,我们有一千会员,情况应该会改观的。目前的问题还是灌水者太少。



适度向外人开放应该是有好处的,不过肯定要以“内人”为主。

现在的问题确实是人太少,但人其实也未必需要太多。维也纳学派才多少人?法兰克福学派也多不到哪儿去吧。关键只要能有那么一小撮人,其中有几个核心能人,再有相近的学术旨趣和热情,有合适的交流氛围和环境,形成交流的习惯并互相影响。就有可能诞生出一个独树一帜的学派来。

只要有有三五个,十来个活跃分子,论坛就完全可以坚持下去,就有可能发挥影响。

当然啦,KKBBS的宗旨并不是要树立学派(尽管这是我个人的梦想)。给大家增加一个交流的平台总是好的嘛,究竟这个平台能够促成什么,我们正在试探。


随轩古雴
http://EPR.ycool.com
[11 楼] | Posted: 2008-03-04 18:45 顶端

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论坛 -> 站务




Powered by PHPWind v4.0.1 Code © 2003-05 PHPWind
Time now is:01-20 13:22, Gzip enabled eBay Eachnet

贝宝,安全、快捷、方便的网上支付方式 You can contact us